第349章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为官【二更】

A+A-

    元熙初年,大雍卫皇后推行的义学计划在大雍全面铺展开来。

    横空出世的天工院负责了大雍多处义学学堂的建造。

    印刷作坊的落成,让每一个进入义学的孩子都将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书卷。

    充足的银钱支撑,让一处处义学分院史无前例地快速落成。

    当然,这其中亦有利用义学分院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不法之徒,却诡异地次次阴谋败露。

    胆敢向义学伸手之人,无一不丢了官职。

    一个两个还好,等到多了,所有人都想到了一个可能。

    这会不会是上天示警?

    想到这个可能后,那些蠢蠢欲动的手又悄悄缩了回去。

    是以,王文通率领的巡查组在巡查初期,的确是遭遇了不少的危机,更有好几次跟危险擦肩而过,更甚至死里逃生。

    但等到后面就轻松多了,毕竟这时候还没有人敢挑战上天!

    四月初,第一家义学分院在长安县落成。长安县乃人口大县,建造的长安县义学分院可容纳一千学子。

    短短半个月内,从报名到入学,全都顺利完成。

    期间,尚锦印刷坊通过大雍快运运去整整十辆马车,将近五千册书卷。

    每一个报名得以如义学的孩子都拿到了自己的启蒙书卷。

    《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

    全都散发着新鲜的墨香。

    更是把分院里面空荡荡的藏书阁给堆满了下到稚童上到夫子都能够用到是书卷。

    天文地理,水利农经,无所不包!

    这么庞大的一批书卷几乎是举朝震撼!

    接着是第二座义学,第三座义学·····

    文武百官和大雍百姓们:“······”

    震撼着震撼着就淡定了!

    **

    义学分院已经能顺利运行,能交代的也都交代下去后,卫晞就把大雍义学的管理全权交给了温久铭和常月凝,她自己就跟之前琉璃坊一样,没有再多过问了。

    而是把更多的心力放在了军事学院的督建上。

    军事学院落在秦川脚下,占地甚至是比尚京义学还要大几倍,几乎等同于桃源镇的全部面积。

    其内分为侦查兵军事分院,主要培养行军斥候,刺探军情,潜行,甚至是深入敌后。

    步兵分院,主要培养步兵,战阵,刀法。

    骑兵分院,主要培养骑兵,同样是战阵,枪法,千里奔袭。

    军师分院,主要培养行军军师,统筹全局,制定计划,运筹帷幄。

    后勤分院,主要培养负责全军后勤粮草辎重的后勤兵士。

    医兵分院,主要培养部分略懂医术同时又有治疗外伤天赋的兵士,无伤能仗,有伤能为自己和同伴治疗。

    几大分院互相之间的培养方向不同,但日常的训练又在一起。

    且无论是哪个分院,全都要学认字念书,哪怕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兵。

    最开始军事学院的学生全都是从各大军营驻军里面抽调过来的正规兵丁,按照他们的天赋分到各大分院里面着重按照天赋来培养。

    到后面便是招收普通人家的子弟,只要年满十五岁便可报名,通过体力和天赋双重考核后,便能成为军事学院的预备兵士,顺利毕业后,会被分派到各处军营服役三年。

    且若能顺利进入军事学院,不用花费任何银钱,朝廷还会每月给学生的家人发放少许月银。

    种种措施已经宣传,那些已经年满十五岁,又觉得进义学念书有些晚了从而犹豫不决的少年纷纷报名,着实从义学分院那里抢走了不少的人。

    **

    “娘娘,”温久铭朝卫晞拱拱手,“半年期满,速成班的学生们现今都已经进入大雍快运,被分派到各处做活,有几个最为优秀的学生微臣也已经把他们推荐到了桃源镇的商会总部。敢问娘娘,这速成班可还要接着办下去?”

    卫晞端坐在凤椅上沉吟了片刻,“办下去吧,以后一年两度,也不必再局限于义学学子们的长辈,只要是想要认字念书的百姓,品性良好,有上进心,皆可接收进来。”

    温久铭点点头,躬身应诺。

    冷不防就听到头顶的声音问道:“温大人,你觉得什么是学问?”

    温久铭一愣,沉吟了片刻方才答道:“微臣以为,学问,乃是多知,多闻,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称之为学问。”

    卫晞听罢点点头,“我觉得学问便是学习和技能。不管是为官为臣之道,还是商贾之道,更甚至是种田,这里面都有学问。温大人,你觉得每个人都适合为官吗?”

    温久铭这次想都没想就摇了摇头,“并非人人都适合做官,脾气耿直之人不适合为官,不知变通者不适合为官,一意孤行者不适合为官,清高自傲者不适合为官,不适合为官之人太多了。”

    “那他们努力念书,是为了什么?”

    温久铭闻言一怔,“读书识字,哪怕不能做官,亦能当一名通从吩咐办事的吏,做账房,甚至是教书先生,亦或者一些需要识字才能胜任的活计。”

    “那温大人觉得义学三千名学子,最后能做官有多少人?”

    这回温久铭沉默的时间有点久,“很可能不足三十人。”

    这还是往多了的。

    殊不见每年科举,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举人甚至是进士功名的学子们,只占了最初报考人数的千分之一,甚至是更少。

    由此可见能做官是有多不容易。

    “那温大人觉得剩下的两千九百多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计吗?”

    “微臣,”温久铭顿了顿,适才摇摇头,“不能保证。”

    “现在义学分院遍地开花,等到三五年后,义学的学子会达到多少人,温大人可有算过?”

    温久铭听得心头一震,忍不住抬头看向高坐凤椅上的皇后娘娘,“娘娘,难道读书人太多了,也不好?”

    “不是不好,”卫晞摇摇头,“不是学得太少,而是教地太少。”

    “现在学院的夫子,除了女夫子,全都是准备参加科举的,是也不是?”

    温久铭点点头,心头模模糊糊有了几分猜测。

    就听得皇后娘娘道:“夫子,并不局限于教导学识的夫子。他还可以是教导建造房屋桥梁的,可以是教导商贾之道的,更可以是教导怎么种地能让庄稼产量更高的。所以,该是咱们去找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