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A+A-

    四月天, 阳光猛的惊人,柳立成蹲在田埂边上看着日日挑水浇的地还有些龟裂,心情十分复杂。他猛吸一口烟, 被呛得直咳嗽,心情闷闷的, 惆怅极了。

    “队长,你这贼老天, 就是不下雨。”边上围着几个男人,农人可不都盯着田地的出产,“都快四月了, 这日夜挑水浇地也不是办法, 以前挖的这个水渠也不顶用,您还是得想想办法。”

    大家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柳立成,每每这个时候, 他们都会摈弃从前所有的偏见, 满心希望柳立成能够解决问题。其实都很清楚, 这种所谓的想办法,不过就是想让他借用人脉关系,以外力来辅助而已。

    这种想法也能理解,但柳立成也没给他们希望, 摇摇头, “我早就去找过人了, 没办法。”他将烟头在地上拧了拧,灭了火,声音低沉地道:“年前的时候族里就这个问题开了好几次会,大家还是好好珍惜着些粮食,按着我们先前存下来的, 加上去年收的,节俭着过,今年还是能熬过去的。”

    但若是大肆铺张,或者是直接将粮食给卖了,那就真的是没办法。村里人的粮食有多少柳立成心里是有数的,他也知道有些人心动也行动了,这会儿还是没拆穿。

    他的话音刚落,其中一个男人的脸色就变了。“队长,要不找陈叔问问,他见多识广,肯定能有办法的。”要是早知道是这样,他就不该将家里的粮食给卖了,这下可好,夏粮是没着落了,秋里的天气还不知道,若还是如此,那……

    几乎是瞬间,他们对未来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那要是再接下来天气一直不好,可怎么办?”大家的存粮就这么多,要是持续的时间长了,可不是更难了。

    柳立成想了想,深深叹了口气,“等着吧,族里会有决定的。实在不行,就把地里的苗给翻了种红薯。好歹我们还有个粮仓,难的时候,个报告上去,征用了就征用了,能顶一段时间。”至于多长时间,还真的不好。

    至于是不是该换红薯,还得等过段时间看。“你们在自留地里也该多种些红薯吧,地里也多上心,还得交公粮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减免的,该交的交,实在不行就欠着,以后还是得还的。

    想到这儿,柳立成也不乐意在这儿跟他们瞎聊了,抬脚就往老陈头那儿去了。他得去请教请教,到底该不该换成红薯种下,紧赶慢赶的能在入秋前有收成。

    只是这样一来,该往公社那边交的粮食就不够了。到时候他这个大队长怕是得挨批,不定还会被撸下来。柳立成倒不是留恋这个位置以及队长的权力,只是要是他下来了,以后在村里头的话语权绝对会慢慢变。

    他得好好掂量着些,不能太过冲动,省的下错了决定,日后后悔了也没地方哭去。

    老陈头可能也早有预料,在见到柳立成的时候就直接拉着他往族老那儿去了。他前头已经带着陈梓旻过,村里头也有过决策,对此有一些备案。虽然不是十分的信任,可该做的准备都没落下。

    过年的时候天气就不太好,大家都愁着呢,方法想了不知道多少。这会儿夏天都快来了,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夏粮绝对是要泡汤的。

    一切都印证了陈梓旻当初的话,那么他们就该相信,接下来的天气是不容乐观的。要是按着他的推测,后头还有一年多呢,早早换了红薯,怕是还能保住一些收成,混个肚饱,不至于过不下去。

    要知道,从旧社会过来的他可清楚了,当年流寇四乱的时候,日子难的真心叫人发慌,饿死人的事儿也是有过的。若是在他当着队长的时候出了这样的事儿,柳立成觉得自己怕是无颜面对柳家的祖宗们,怕是以死谢罪都没脸。

    这边柳家村的人都想着法子呢,那边钱安却因为同事家里有事儿,自己接下来几天要去出差。临走前,带着柳明月回来收拾些东西。

    要不是陈梓淳还要上学,柳明月的月份还不算很大,他都想将人送到村里头来住着。好歹这么多人帮忙看着也安心些,在家属楼里,柳明月也没多少亲近的人,左邻右舍只能是稍稍帮着看顾,可不会多紧张上心。

    加上这段时间约好的大婶家里还有些事儿没来,可不是都赶巧了。

    钱安就上了半天班,下午带着柳明月就往村里赶来了。就是这么刚好,他们刚到家门口呢,就碰到了从家门口出来的老陈头和柳立成。

    “你来的正好,一块儿去听听,给帮着出出主意。”柳立成一看到钱安,跟中了彩票一样高兴,赶忙拉着钱安往外走,还不忘转头跟柳明月交代了一声:“你好好在家待着,我带他们去见见族老,商量村里头的事儿。”

    柳明月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能明显感觉到她身上浓浓的孕味儿,柳立成照顾她的情绪,特意嘱咐了一声。当然了,落在后头的老陈头还是拉着她稍稍吩咐了几句,叫她明白是为了什么事儿,才跟着柳立成走了。

    刘婷婷已经开始回去上课了,刘林被放在她娘家,等下课了她才顺路带回来。如今祥也转了岗,不常出差,每日都会回家来,稍稍给刘婷婷搭把手,日子也算是过得下去。

    钱安出差也就几天的时间,其实镇上什么东西都不缺,不过前头将他从外国带回来的带轮的藤箱带回来了,这不,为着方便还是得回来一趟。

    村里头的变化她都清楚,在陈梓淳到镇上去上学杭州,她改了从前每逢周末就回来的习惯。但老陈头常常会去,她偶尔还会跟着回来大半日,对天气的关注度以及村里头田地的情况都很上心。

    她将需要给钱安带的东西收拾好,装进箱子,然后就抬脚往柳立成家去了。男人们去了族老处自然是有事儿商量,但柳明月不想去掺和,还是去牛兰芳那儿坐会儿,顺带等等钱安,更为合适些。

    虽然今年年景不好,可牛兰芳的“生意”也没拉下,这个致力于给整个柳家村提供便利的售卖点的确是倔强的生存下来了。

    自从柳明月嫁了钱安之后更是稳当了,毕竟他是供销社的主任,这点点便利还是能够提供的。也因此,大家往镇上跑的次数就少了,索性老陈头就当个跑腿,每日去一趟。

    柳明月到的时候,屋里头可不仅仅是牛兰芳一个人。她从她娘家拿了不少的毛线回来,这会儿正带着大家织毛衣呢。今年天气不好,粮食紧缺,半山腰的牛家村可不得积极准备,徐志明很果断地将部分羊毛线出售给附近的人,只接受粮食换。

    这不,大家都趁着这个机会换了一些,给家里人织件毛衣。

    “你怎么来了!”牛兰芳见了她还是挺惊喜的,拉着她坐下来,“我还想着等周末的时候跟着陈叔去看看你,都快六个月了吧,怎么还是这么瘦。”她倒是没要送粮食之类的话,毕竟她对柳明月的本事还是有点数的。

    边上的几个妇人自然是都接着搭话,就养胎这件事各抒己见。钱安没有女性长辈,柳明月的娘更是已经去世多年,唯一的姑姑还在早前闹掰了,她怀胎后,跟她相熟的人家,尤其是女人们都上心得很。

    像牛兰芳,恨不得将自己满腹的关于养育孩子的事儿都倒进柳明月的脑子里。

    “那就这么娇气了,不胖才好,我就怕孩子养太大了,生的时候受罪。”她也许久未曾跟村里头的人交道了,着话,仿佛回到了从前。

    这些日子她虽常回来,可跟村里头的人见面也不过声招呼,所有关于其他人的消息都是道听途罢了。而牛兰芳的儿子也在镇上上高中,偶尔还会跟着陈梓旻回家吃饭,常来常往,自然比其他人更亲厚些。

    当然,以往她们一直都处得比较好。柳明月不见外地跟她们起外头的情况,尤其是最近粮食供应有些紧张的消息,“要是可以的话,还是多攒着些。咱们这一片虽是靠山吃山,地里的粮食出产也算跟得上,可外头日子不好过了,大环境影响还是很严重的。”

    其实大家都有所察觉的,尤其是村里头好些在镇上工作的,道消息就从来都没停下来过。即使最近报纸上都还是歌功颂德,但暗地里什么情况他们也都有所耳闻。

    “是啊,要真是日子难过了,那难民不得到处流窜,到时候可真的是麻烦。”从前也曾经听村里头的老人们提起过,兵荒马乱的日子她们也稍稍有那么一点印象,怎么会不害怕。“这一季的粮食还不定能出来呢,日子可怎么过啊。”

    要知道,村里头如今就靠着山上的一条河过活,眼看着久未下雨,水位日趋下降,大家都是很焦心的。

    “好在村里头还有几口深井,两匹马也算是强健,到底还是多亏了你。”牛兰芳给柳明月揽功劳,拉着她的手感叹道:“这田地的出息重要,人当然也重要。若是真的没了水,谁还管那地里头的出息。”

    先保证饮用水,才能保证粮食。村里头各家各户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积攒的,熬一熬,也能将今年艰难地过下去。若真的粮食欠收,那国家也会下发救济粮,报纸上可都了,国家储备粮食充足呢。

    柳明月没搭话茬,转移到孩子身上。牛兰芳见状,倒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帮着她引导大家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