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喜事一桩
天阴着,云里隐隐滚着雷,空气里全是湿黏的水汽,一副浓墨重彩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叶妙安从绣棚上抬起头,透过支着的楠木花窗往外看,能瞥见院子里还没谢的刺槐,一串串白莹莹、润嘟嘟,活的生气盎然。
“天这么黑,姑娘仔细眼睛,别绣了。”春兰掌了灯,屋子里亮了些。
叶妙安收回目光,揉了揉酸痛的脖子,悄声:“不紧,再慢些就弄不完了,总归是给姐姐的一分心,不能马虎。”
春兰跟着她年头多了,知道主子的脾气,话也不拘着,眉毛一拧:“姑娘倒是好脾气,上赶着替别人作嫁衣裳。谁不知道张大人对咱们姑娘是有心的……这倒好,让那头抢了先。”
“什么抢不抢的,如此浑,不怕叫人笑话。”叶妙安急急地断她,“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闺中姑娘猴急的扒着人家嫁的?”
春兰被呲哒了,不再吭声,只是不甘地嘟着嘴。
头屋里那大姑娘,不过是会投胎生在了正房。论模样论品性,哪一点比得上自家二姑娘?也真真是怪了,宋姨娘不着调,生出来的闺女倒是格外水灵。这二姑娘眼若点漆,齿如编贝,天生骨肉生的匀匀当当,是个一顶一的体面人,从头到脚,无一处不好。
叶妙安看春兰脸上挂不住,缓了缓:“我知道你的心,是为着我好。但做姑娘的,名节是最重要的。自己先把自己看轻了,还能指望旁人来的尊重?”
“二姑娘歇下了吗?”院子里传来一阵脆生生的声音,断了这对主仆的体己话。
头院的大丫鬟玉娟进来了:“夫人唤二姑娘过去呢,是有大喜事。”罢,瞥了一眼春兰,自己先掌不住,绞着绢子笑了:“你就不用跟着了,堂前轮不上你伺候。”
叶妙安换了月白衫子,挽了髻,跟在挑着灯的玉娟后面,一路行去。这么半晌了,雨还没落下来,空气都好像凝滞,浓得化不开。绣花鞋底踩在园中的碎石径上,发出些让人不安的细碎声响。
刚转过半月门,堂前烛火通明,廊柱左书“德荣兼备”,右书“淑孝贤良”。年头久了,黑墨渗进了红木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了一笔糊涂账。
主母田夫人华衣端坐在紫檀罗汉椅上,左右站着五六个随身的丫鬟。宋姨娘在最边上垂手站着,穿着桃红袄子,眼睛红成了兔儿一般,一看见叶妙安走进来,就合身扑上来:“我这苦命的姐儿——”
叶妙安一愣,微微一欠身扶住了自己的生母。看架势,玉娟嘴里的喜事只怕与她无关了。
“成何体统!”田夫人一拍桌子,碧玉镯子叮当作响。宋姨娘像被蝎子蛰了一般,瑟缩起来,垂手退回到田夫人身后。
田夫人温声道:“二姑娘过来,娘有喜事同你讲。”
叶妙安寻着礼先问了安,方才走上前。
田夫人把叶妙安的手拉起来,细细道:“宫中广收秀女,你父亲今日上朝,领了旨,咱家也在册子上。”
她摸了摸叶妙安的那双手。姑娘家爱美,十个指尖染了红红的蔻丹,衬得一双柔荑格外白净惹目。但拇指和食指上有些粗糙,是做惯女红的。
田夫人心下有几分满意,继续道:“你姐姐没你命好,已经许给了张家,虽还没过定,但是古训有云,一女不得二嫁。你能进宫,是你的造化,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福分,当真是天大的喜事了。”
这话旁人听着舒心,但叶妙安却感觉有如六月天下雪,不寒而栗。
芝麻大点的京城,的俗些,有些消息就像被子里的屁,捂得再严都透出点儿味来。连她这个待字闺中的都知道,当今圣上这身子骨着实不太硬朗。年初应天寺还连天的做了几场佛事,给缠绵病榻的宪宗祈福。京中有头有脸的都跟着食素,想来变天也左右不过这些日子了。
本朝□□起就有朝天女之俗,宫人的丝缕性命全系在一人身上。圣上一朝驾崩,除了有生养子嗣的,剩下的女子都是一根白绫赐死,到地底下继续伺候贵人。
这会子进宫,哪是送她去享福,分明是让她替姐姐去受死,拿她的命去填叶家的忠义牌坊。
轰隆隆——
廊外惊雷乍起。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劈啪作响,激起一片尘土。
叶妙安脸煞白,咬紧了下嘴唇,一言不发。那厢宋姨娘的抽泣声又渐渐起来了。
田夫人看她不吭声,松开了手去,合着青花瓷碗抿了一口茶,方才缓缓道:“何为孝道?”
叶妙安低声道:“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1]
“何为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2]
“何为妇德?”
“幽闲贞静,柔顺温恭。”[3]
田夫人微微一笑:“这圣上,是真龙化身,齐天寿福,比父兄还要尊贵些,二姑娘是不是?”
“是。”
“叫你去伺候圣上,你是愿还是不愿?”
叶妙安沉默了半晌,哑着嗓子:“愿意。”
“那便得了。”田夫人颔首,“进宫这事,你父亲原是想亲自和你的,但怕女孩子脸皮薄,心里欢喜,面子上也得拿捏些态度。你既然愿意,这事就好办了。”
罢,吩咐下人:“既然要进宫,吃穿用度不可再省,一律按夫人算。”
***
回去的路,虽着伞,叶妙安的肩上还是湿透了。骤雨来的太急,走时还欣欣然的槐花被落了一地。她便踩着这一地的细碎白花进了屋。
春兰赶忙上来,帮主子换了家常衣服。叶妙安抱着汤婆子,缩进被里,还是止不住一阵阵的抖,不知是身上冷,还是心里冷。
这厢宋姨娘不讲究,趴在锦榻上,只管哀哀戚戚地嚎:“我就这么一个姐儿,还指望着嫁个好人家,如今这么不明不白的去了,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哦——”
“什么去不去的,我还没死呢,姨娘这是作甚。”叶妙安心下不耐,忍不住出言道,“有这个劲头,不如想想辙。”
“对,对!”宋姨娘突然被点悟似的,“我去求求你爹,也许事情还有回转。”
叶妙安苦笑:“今日夫人的话还听不出来么,这事本来就是父亲的意思,还能叫他抗旨不成。”
“那可怎么办?”宋姨娘有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叶妙安自己要想出路,但是其实也没个主意,一忽想着装病,一忽想着绞了头发去做姑子,念头兜兜转转一大圈,都冒了个泡就破了。
她正烦恼着,宋姨娘突然一拍大腿,“有了,我去找张大人,他总不能见你寻了死路!”
张炳忠。
这名字在叶妙安心里浮了一浮,好像含了一颗新酿的梅子,先是甜丝丝的滋味涌了上来,少顷就变成了难言的酸。
张炳忠,吏部左侍郎之子,翰林院修撰,当朝探花郎。文采出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4]。她在家中宴上隔着垂花门远远见过那人几次,笑语晏晏的儒雅模样,见之望俗。
但这人已经和姐姐纳了吉,是不能想的了。
“与张大人又有何干。”
这话正戳到宋姨娘头上,气的跳脚:“谁不知道张炳忠对你有意,原是差人来问你年庚的,却叫田夫人给撅了回去,非嫡庶有别。这老货竟把张家老太太都动了,才便宜了你大姐,把婚事许给了她。”
末了,她一叉腰,泼妇似的对着门外骂:“敢害我姑娘,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生的闺女跟个母夜叉似的,看哪个爷们肯睡,死皮赖脸嫁过去也是守活寡!”
宋姨娘原就是在草台班子唱花旦的,话上不了台面,一着急便现了原形。也正是有这么一个生母,叶妙安格外端着,不争不抢,生怕被人看轻了去。
火光洒在叶妙安的脸上,投下一片阴晦不明的影子。她心下一片厌烦,没有吭声,恹恹地拿出一根绦子,默默编起来。
宋姨娘嘴里出尽恶气,心里也有了计较:“这事我自有商量,你不用管了。”
罢,自顾自的去了。
作者有话要: [1]摘自《礼记》关于孝的定义
[2]摘自《礼记 丧服 子夏传》关于三从的定义
[3]摘自《妇德四箴》清代徐士俊 关于妇德的部分定义
[4]摘自 唐诗 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下一章男主出场
**
预收文《病娇将军的恋爱修罗场》求收藏
#女主只想搞事业,却莫名其妙成了海王 #男主拿到苦情女主剧本怎么办
宋如君天资聪颖,博闻强记。父母子息艰难,膝下仅有她一女,以“如君”为名,望她在乱世中如男子般活的自在洒脱。不幸父母相继遇害离世,家门落败,她拖着个药罐子表弟,艰难糊口。
她不想草率嫁人,亦不想沦落烟花柳巷。一系列阴差阳错之后,最终决定,知识变现!于是女扮男装,混入市井,写起了话本子。
市面上流行什么题材?
病弱公子,豪横世子,铁血将军。
没问题,统统安排!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话本里的原型,竟然一个个都找上门了。
【将军李常郡篇】
幽州守城三月,城内弹尽粮绝,易子而食。城门即将被契丹攻破之际,大将军李常郡戴罗刹面具赶到,身后一众沙陀骑兵,宛若神兵天降。
传言李常郡性子冷酷,睚眦必报。所以当他拎着滴血剑出现在宋如君面前时,宋如君以为自己死定了,毕竟前两本书的原型都是他。
然而李常郡却:“我要看你新写的话本。”
宋如君:?
罢,摘下面具,露出一张她无比熟悉的脸。这不是三年前好要来提亲,却再也没有出现的前未婚夫阿竹么?
宋如君:??不了,请让我独自美丽,我只想著书立作,扬名立万。
***
李常郡是将门之后。明明该鲜衣怒马看尽长安花,却因生母是西域娼妓的缘故,生得高鼻深目,备受嘲笑。他从外出必戴罗刹面具,久而久之,谣言四起,都道他是阎罗转世,天煞孤星。
但世人不知道的是,李常郡有个少女心的爱好——爱看公子佳人的传奇本子。他最喜欢的就是如君先生的书,每每看到动人处,情难自已,潸然泪下。
李常郡倾慕下笔如有神的如君先生,幽州破城之时,千方百计将她寻了出来,却发现如君先生不是男儿身,是个身世同样曲折却宽容豁达的美人。
他顿生心心相惜之感。不过有这个感觉的,在如君先生身边还有不少:有位高权重的豪横世子,有每天都在装柔弱的神算子义弟,还有一个名唤“阿竹”的白月光。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李常郡握紧了手中的剑
狗血甜文 追妻火葬场+恋爱修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