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起, 皇帝格外高兴,想到昨夜解除了一些误会,一大早脸上都是带着笑意, 惹得瑶光殿的宫女们春心荡漾, 痴迷不已。皇帝洗漱完毕, 正准备出门去上早朝,恰看见王嬷嬷端着一盆水从外经过。
皇帝印象中, 每回只要自己在瑶光殿, 她便从不敢近前伺候,总是避得远远的。他刻意叫住了她。
王嬷嬷听见皇帝叫自己, 盆中的水因为自己手抖而荡了下, 险些泼了出来, 她急忙放在地上,走到皇帝面前行礼:“陛下有何吩咐?”
“你随朕走一趟,朕有几句话要和你。”皇帝完,迈开脚步向瑶光殿外走去。
王嬷嬷心中忐忑不已,但不敢违抗皇帝命令, 便低着头跟在皇帝身后。
皇帝回了书房,叫赵伦和其他人都退下去, 关上门。
王嬷嬷见皇帝独留自己在内, 更加坚定心中的猜想:皇帝必是要问圣旨的事情。
皇帝坐下来, 拿了只笔,沾了墨, 在纸上写起来, 没理会她。
王嬷嬷等了会,见皇帝不发话,声问道:“陛下对奴婢有何吩咐。”
皇帝竟道:“朕忽然忘了, 容朕想想,不如……你也,想想。”
王嬷嬷的心跳到了嗓子眼,这意思是让自己先想清楚该如何如何做菜不会掉脑袋吗?她后背渐渐地不由起了一层冷汗。她想了想道:“快到陛下上朝的时辰了,陛下不若先去上早朝,等想起来了再叫奴婢。”
皇帝却:“不急,还有半个时辰上早朝呢,朕就几句话,很快便能想起来。”
王嬷嬷此时如坐针毡。
皇帝终于搁笔道:“哦,朕想起来了要对你什么了。”
王嬷嬷看见他嘴角的笑意,有些不寒而栗。
“你放心,朕此时,没想要你的脑袋。你是宫里的老人,此时既然已在皇后身边伺候,那不用朕提醒,便该知道,什么话该,什么话不该。”
王嬷嬷赶紧道:“那是自然,奴婢伺候皇后娘娘的这些日子,一直恪守本分,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对皇后娘娘。奴婢自幼看着皇后娘娘长大,自然是一心为她好,希望她一直开怀幸福,那些陈年旧事,奴婢都会带进棺材里。”
皇帝笑了笑,又点了点头。似乎已对她的回答满意。
王嬷嬷长舒一口气。
皇帝站起身,又突然问:“先帝那道赐婚圣旨当年是被太后取走了吧?”
王嬷嬷呆住。
皇帝接着道:“太后临终前是交给了你吧?”
“奴婢……不知道此事。”
皇帝继续笑:“你若不愿意交出来,那便也一起带进棺材里吧。”罢出门去上早朝。
早朝上,乌孜又来信商讨和亲之事。
皇帝知道此事不宜再拖,遂一口应允,并当朝下旨,下月初八,天宁公主将从皇城出发,前往乌孜和亲。
崇光听了皇帝已下旨让天宁去和亲之事,主动去见了天宁。
天宁没有想到她会主动来找自己,自己也刚刚听皇帝下了旨,终究还是逃不过和亲的命运。
“正好,我正要去见你呢。”天宁,“没想到你主动来见我了。”
崇光道:“我是来看安宁的。”她想,安宁如果知道了消息,一定很难过,又哭得伤心欲绝。
“她在里屋,还没醒呢。”天宁答。
丫头对今早发生的一切尚不知情。
“我不算马上告诉她。”天宁接着。
崇光见她神情恍惚,安慰道:“我也想想办法,看此事还有没有……”
话还未完,就被天宁断:“皇后娘娘不用再什么大话了,皇兄都左右不了的事,您又有什么办法,什么都不要再了,等我和亲之后,我只求您帮我照顾好安宁,为她许一个好人家,我便感激不尽了。”
天宁话得直接,却又句句让崇光无可辩驳,崇光在心中嗟叹,转身离开了,回到瑶光殿,她把自己独自关在屋里想了许久。
皇帝下了早朝,又召了几位心腹大臣到书房议论处置右相的事,等议完事已是午后了,皇帝有意秘密处死右相,因为他在早上上收到折子,得知对崇光和李氏的马车动手脚的刺客已经抓到,正是右相一派的人,其他几人却建议皇帝不要操之过急,建议先对右相定罪。
不处置右相皇帝不觉得解恨,虽然静妃死前提供的证据足以给右相定一个死罪,但皇帝知道,一旦公开定罪,势必会遭一帮朝臣反对,也容易生变,倒不如秘密处死右相再对外宣布右相家中暴毙来的好,让那些人即使起疑也抓不到把柄无可奈何。
***
丁美人这日看见李云福过来,李云福告诉她,皇帝召见。
她知道李公公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而皇帝召见自己,又不知在什么如意算盘,去见皇帝之前,丁美人依然精心梳妆扮了一番。
皇帝果然要她帮他办一件事情,为了办成这件事情,她得陪同天宁一道前往乌孜。
皇帝道:“事成之后,朕再派人接你回来。”
丁美人有些怀疑皇帝的真实动机,道:“臣妾要如何相信陛下的是真的?”
皇帝道:“你可以选择不信。若不答应,那就一直呆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做你的美人。但你若能答应朕,事成之后,朕迎你回宫,封你为妃。”
“臣妾不要那些虚名。”丁美人笑了笑,“陛下很清楚,臣妾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皇帝装做不知,问:“朕不清楚,你想要朕怎么做,不妨直。”
丁美人道:“臣妾不要以后,就要此时,臣妾也不要那些虚名,只要陛下的心。”
皇帝收敛了笑容,道:“乌孜不平定,朕无心儿女私情。”
丁美人道:“陛下不必再找这些理由。臣妾知道陛下眼下心里只有皇后,所以臣妾也并不奢求能得到陛下的心,陛下要臣妾做的事臣妾可以答应但是臣妾有个请求。”
皇帝看着她,等着她继续下去。
“臣妾在离开之前,希望能真正为陛下侍寝,不然臣妾不知道以后有没有命再回来。”
皇帝嘴角动了动,沉着道:“难道静妃生前没告诉过你么,关于朕的身体。”
丁美人疑惑地皱起眉心。
皇帝嘴角隐着一丝微笑:“朕和皇后成亲以来至今未曾圆房,静妃到死,也未曾真正给朕侍寝,你若不信,可亲自去验静妃的身体,你是梅太医的孙女,相信验个死人的身对你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你手上的人命也不只一条,给死人验身,你也不会惧怕。”
丁美人目瞪口呆:“怎么会?”
皇帝站起身倒了杯茶边喝边道:“这件事情,朕是不算对任何人的,既然你答应为朕办事,朕就对你坦诚相告,皇后那边,你可要替朕保密。”
***
傍晚时分,落起了大雪。
今日是崇光的生辰,皇帝派李云福早早地送了许多贺礼,但是从早到晚自己却没现身。
崇光本以为他会过来用晚膳,身边的如玉和连儿也是这么认为地,早早地就备好了皇帝爱吃的膳食,结果赵伦去请皇帝时,却得知皇帝和丁美人在一起用膳。
赵伦只好回来,告诉崇光:“陛下此时在书房里忙着国事,还不得空闲,请娘娘先用,不必等他了。”
“他亲口的吗?”崇光有些失落,这是她与皇帝成婚以来过的第一个生辰,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
赵伦轻轻点头。
崇光站在门口,望着天上飘下来的鹅毛大雪发呆,一阵寒风吹过来,崇光了个喷嚏,被如玉赶紧拉进屋内。
又等了一会,还是不见皇帝的影子。崇光拿起筷子,好歹终于劝得如玉和连儿陪着自己坐下,一起用膳。御膳房知道是她生辰,自然不敢怠慢,提前了好多日准备,做得无比精致,可膳食送进嘴里,崇光还是觉得索然无味。
正吃着,门外踏在雪地里的脚步声忽然传来耳边,崇光抬头一看,见是皇帝来了,匆忙起身相迎。
皇帝扶她起来,握住她的手感觉冰凉彻骨,皱着眉道:“冷也不多加点炭火。”言罢吩咐下人又是给拿衣服又是加炭火的。
崇光抽回手,吩咐如玉:“还不快去给陛下添副碗筷来。”
皇帝知道自己来晚了,看着一桌子精致的饭菜才刚刚动,想必她等了自己许久,欣然坐下,等碗筷添上来了,和她一起吃起来。
崇光见皇帝来后坐下低头用膳,也不和自己多其他的话,更是没有一句祝福的话,以为他把自己生辰忘了,本就不快,这么一联想,更是吃不下饭了。
才动了几筷子就放下了筷子。
皇帝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哄人的辞,仔细一想,觉得不能这么快就出来了,偏偏就是什么也不解释,又当做什么都没察觉,自己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还夹起她爱吃的菜往她嘴边送亲自给她吃。
崇光不得不张开口,皇帝喂一两次也就罢了,崇光没想到,他这喂一次就停不下来,自己都不吃了,专门来喂自己,旁边的下人看得都不好意思了。
这么多人看着,崇光不得不主动拿起筷子,继续吃起来。
皇帝见她继续进食,笑了笑道:“多吃点,吃饱了,晚上才有力气。”
崇光差点噎住。
皇帝接着:“陪朕聊天。”
一句话能不能一下子完?崇光看了看旁边忍着笑的两个丫头。“陛下是来找容儿聊天的?”
“当然不是。”皇帝一本正经地,“朕是来给你祝寿的,也想时刻看着你,更想……”
皇帝笑着看了眼她,低头将食物喂进嘴里,没下去。
原来还记得今日是自己生辰。崇光抿了抿唇,顺手给皇帝夹了他爱吃的菜。
皇帝宠溺一笑,又重复:“容儿也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有力气是好事。”
这话马上让崇光和以前的事情联想起来,崇光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意思,咳了咳道:“陛下应该多吃点。”顺手故意夹了道传中对男子有益可提升某方面能力的菜。
皇帝欣然笑道:“好。”
一顿饭,两人吃得秋波频送,你侬我侬。如玉和连儿也不自觉地面色含笑。
等膳食结束,屋内只剩下两人时,皇帝二话不,走到她跟前把人抱起来。
她额头的伤还没彻底好起来,皇帝没敢太用力,但到中途就渐渐克制不住有些粗鲁了,弄出不少声音和动静,最后事情发展得都出乎两人最初的克制和预料。
索性伤口没什么事。结束后皇帝抱了她去清洗了身子。那时,天都快亮了。
崇光累极了,再一沾床便要倒头呼呼大睡,明明事先预计在生辰这日同皇帝天宁姐妹的事情,不料事情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自己完全没机会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皇帝依旧精神十足,却揽住她不许她,在耳边不停和她话,崇光终于被吵得没有睡下去的欲望,皇帝这才满足地要开始进行自己事先已计划好的事情,替她穿起了衣裳。
崇光疑惑不已,皇帝这不是一夜没怎么睡犯迷糊了?天还没亮?穿什么衣裳?本能地抗拒。
皇帝却道:“你的生辰礼物朕还没给呢?你就不想要吗?”
崇光早就没了兴趣,生辰都已是昨日了,摇头。
皇帝道:“听话,快起来,朕带你去一个地方。”
崇光终是被皇帝折腾得全然没了睡意,被皇帝拿狐裘裹着拉出了门。
撞见一路宫女太监们好奇的目光,崇光竟有点兴奋,又觉得莫名好笑。雪如鹅毛,寒风迎面吹来,有些刺骨,但崇光此刻有皇帝牵着,却觉得从他手心里传来的温度尤其舒适,有种温暖传递给了她全身。
皇帝知道她在笑什么,大雪天呢,天还没亮呢,一国皇帝皇后不睡觉,在这宫里夜行吹冷风,该是多么滑稽的事情。
皇帝把她带到了明德殿,开了书架后的机关,里面空空如也。
崇光不解皇帝此举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