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三国建工忙(50)

A+A-

    秋日里丹桂飘香, 金菊璀璨,学子们在贡院呆了整整三日,出来时, 仿佛获得了新生, 心性强的还凑合, 心性不强的当场倒在贡院门口痛哭流涕。

    诸葛亮一早就回到家中, 为了迎接诸葛瑾, 他早早让府中管家煮了一大桶药浴。

    恰逢诸葛玄沐休,他见着诸葛亮的作为后, 问道:“这药浴秘方真是董将军给你的?”

    诸葛亮点头, “我们在皇宫里练骑射, 泡的就是这种药浴,的确可以强身健体。”解释完了,诸葛亮准备回房间换衣服, 诸葛玄又拉住了他, “马车备好了,衣服换好后, 一起去接你哥哥。”

    会试学子是分批次走出贡院的, 第一批走完后,第二批走,诸葛瑾和周瑜在第三批,他们的号舍离的还很近。这会儿考完了,两人声交流着考试心得, 丝毫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四周的学子带来了多大的压力。

    顶着众人愤怒的眼神, 两人安稳地走过贡院大门, 一声“哥”将诸葛瑾和周瑜叫回了神, 他们停下交谈, 看向来人,那是诸葛亮和孙权。

    “哥,我与叔父等你半天了。”诸葛亮眼中闪过不满。

    诸葛瑾告饶两声,他同周瑜拱手告别后,带着诸葛亮朝马车走去。

    “那人是谁?你们什么呢,这么意犹未尽?”

    “周兄是我的同窗,正与他讨论会试文章。”

    “他与你,谁厉害?”

    “这如何可比呢……”

    “……”

    两兄弟越走越远,周瑜则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等诸葛兄弟都上了马车,他才低头问孙权:“那个孩是你的同窗?”

    孙权点头:“他叫诸葛亮,我们五个伴读中,他最聪明。”

    周瑜还挺了解孙权性格的,知道他从来不虚话,便问道:“我记得你们中还有一个叫司马懿的,怎么他也比不上诸葛亮?”

    孙权摇头:“也不是比不上,两人各有所长吧,但就智商而言,诸葛亮比司马懿强。”

    “智商?”周瑜眉头微皱,拉着孙权往马车方向走,“这是何意?”

    孙权组织了一下语言,解释道:“这是董将军的,智商表示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越聪明,他出了五十道测验智商的题目给我们做,只有诸葛亮做完了,还是满分。”

    周瑜好奇心冒了出来,问道:“权考了多少分?”

    孙权脸微微发红,他没回答分数,只是道:“董将军我的智商比正常人略高,也是很不错的。”

    孙权的话另类理解就是,别问,问就是我也很聪明!周瑜解析了其中深意,果然就不问了。

    学子们全部离开之后,贡院变得安静起来,贡院大门再次关闭。考官们在至公堂将收到的考卷汇总起来,蔡邕命誊录官抓紧时间将考卷誊印糊名后,就带着其他考官跨过飞虹桥去了贡院外帘。他们将在这里阅览考卷,在全部考卷批改完之前,所有考官都不得离开。

    科考期间,贡院是重地,林禹州吩咐高顺派遣特种营士兵守住贡院的各个出口,除此之外,他亲自绕着贡院外围走了一圈,用灵力感应到相应的官员都到位之后,才转身离开。

    走到宫门前,林禹州将嘴里微微腥甜的血咽了下去,她朝天空瞥了一眼,这个世界的天道真会找软柿子捏,知道他神魂不稳,身体虚弱,就故意压制他。

    林禹州一边吐着槽,一边往皇宫内走,到内书房时,才跟季盛彦照面,就被他抓住了手。

    季盛彦神色很难看,“你动用灵力了?”

    “我没事。”林禹州拍了拍季盛彦的手背,“只是感知了一下贡院里的情况。”

    “这点儿事都做不好,要考官何用?”季盛彦语气不善,若不是场合不对,他都会抱着林禹州走路,此时也只能扶着他,“先去进去休息会儿,我给你拿药。”

    “也不至于这么虚弱。”林禹州没敢自己吐血的事情,了他担心季盛彦会“灭天道”,故而就换了话题:“青崖今日去学宫了?”

    “会试结束,有一部分学子返回大汉学宫,需要他盯着。”

    “也是,最关键的时刻,不能出乱子。”

    一脚跨进御书房,林禹州经脉抽疼的感觉好了很多,这种神魂压迫躯体的感觉特别酸爽,他以后再也不想尝试了。

    季盛彦将林禹州扶到椅子上,就离开了。林禹州刚准备眯会儿,就看见了摆在桌案上的四份试卷。他拿起一份,发现那是他为了测试诸葛亮他们的智商而出的测试题,只是这几份答卷的主人是郭嘉,荀彧,荀攸和徐庶。

    对于看过《三国演义》的林禹州来,好奇三国时期三个阵营的军师谁聪明,是很正常的事,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有了这份智商测试的试卷出现。第一批做试题的是刘协及他的伴读们,结果跟林禹州想的差不多,诸葛亮的智商一骑绝尘,司马懿与陆逊不相上下,荀适略高于孙权,刘协垫底。不过这只是智商测试,林禹州准备过两天再测测他们的情商。

    “看什么?”季盛彦的动作很快,才一会儿工夫,他就端了一碗药走进内书房。

    林禹州接过药喝了一口,“看看吧。”他把四份卷子递给季盛彦。

    季盛彦扫了一眼就明白这是什么了,“只从智商高低来,郭嘉与诸葛亮处于同一水准,荀彧稍逊一些,徐庶比荀攸高一点儿,荀攸垫底。”

    喝完了药,林禹州笑道:“这个垫底可比普通人高太多了。”

    季盛彦挑眉:“凡人中的天才,天才中的庸才?”

    呃……林禹州瞪了季盛彦一下,这话要是被荀攸听见了,他恐怕会罢工。

    郭嘉他们测试智商,只是玩笑或许还带了些朋友间的炫耀,但林禹州给诸葛亮几人测试却不是了,测试结果出来之后,荀彧他们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刘协依旧按部就班地学,他是皇帝,开拓眼界,懂得统领全局,比什么都重要。普通课业上,诸葛亮的进度快了很多,他的逻辑思维很强,故而除了伴读的课业,林禹州会教他“大汉经济学”,这是微微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

    至于陆逊,完成平日学业之后,他要跟着季盛彦学兵法,而司马懿则是跟着季盛彦学“管理学”。孙权年纪就显示出了独特的政治天赋,他被荀彧带在身边教。最后是才五岁的荀适,目前“玩”才是他的主旋律。

    林禹州,季盛彦他们平日里也忙,所以额外的课程,需要孩子们自学,好在诸葛亮他们很自觉,五人相互交流之下,还学会了对方的知识。这正是林禹州想要的,这五人会是大汉未来最闪亮的存在,他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队,一个为大汉强盛而奋斗的团队。

    见黄门将药碗收下去后,林禹州抬头问季盛彦:“刘协确定殿试题目了吗?”

    季盛彦沉默了一下,道:“他准备殿试当日,抽签决定。”自从刘协得知科考殿试的试题需要他拟定之后,就天天想,这几个月来,他想的题目得有大几十个。等真正快到殿试的时候,刘协居然不知道选哪个了,毕竟都是他花心思琢磨出来的,丢掉哪个他都舍不得。

    林禹州笑了:“也难为他能想到抽签,不过这方法挺好。殿试当日在近百个题目中抽一个出来,就算考题泄漏都不要紧,作弊代价太大了,其他不,谁能在短短十多天时间内写这么多惊才绝艳的文章出来?而且需要篇篇背熟?”

    大汉科举不像明清科举,会试与殿试只间隔了十来天。大汉科考,会试考完后,七日出成绩,成绩公布后三天就要进行殿试,前后时间非常紧凑,如此安排也是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

    虽然会试成绩还没出来,但殿试流程却已经出来了,季盛彦并不担心,殿试过后的事情,于他来,才重要,“殿试结束后,我与青崖一起去冀州。”

    林禹州猛地抬头,只一个眼神,他就明白了季盛彦的心思。

    季盛彦又道:“药的事情我会嘱咐诸葛亮,你每天都要喝。”

    “难怪你让诸葛亮跟着我学东西。”林禹州叹了口气,季盛彦这是给他找个管家或者耳报神?

    季盛彦嘴角微微下垂:“倘若刘协能有用,我就不会花这个心思。”刘协跟在林禹州身边太久了,非常崇拜这位摄政将军,对林禹州几乎有求必应,若林禹州不想喝药,他都不知如何劝。

    林禹州撇嘴,换了个话题:“与伪朝廷的战争拖的越久,对百姓伤害越大,需要速战速决。”

    季盛彦沉声道:“最迟年底,大汉将只有一个政权存在。”

    这是要在年节前灭了伪朝廷啊,林禹州笑了起来:“我等着你的捷报。殿试后益州和扬州将会同时进行行省变革,我想这两地的刺史很快就会向朝廷要人了。”

    益州的皇甫嵩一直盯着诸葛瑾,而扬州的陈温呢,他眼中只有周瑜。其他地方也不遑多让,例如钟繇,他才到晋州,就上了奏折,催促朝廷向晋州与直隶两地输送人才。

    地方对人才的渴望,季盛彦当然明白,他道:“第一届科考进士,可以全部派遣地方。”从中央到地方,肯定会有落差,这是考验,也是机遇,然而在国家快速变革的情形下,机遇远大于考验。

    林禹州点头:“我也想啊,但很难。翰林院已经接到了二十多地方学院教育资源的申请表,超里面的官员超负荷工作了半个多月,户部官员同样如此,工部和兵部也处于缺人状态,他们全都盯着这批科考学子,僧多粥少的就是如今的状况。”

    季盛彦眼睛微眯,“那就各凭本事。”

    林禹州摊手笑道:“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