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三国建工忙(70)
林禹州到底还是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 大汉学宫周年庆典那日,带着他们一起去参加。司马懿和诸葛亮高兴地击了一下掌,回神后, 又相互嫌弃地瞪了彼此一眼。
由于刘协几人接下来还有课, 林禹州看到缓缓走来的荀攸, 就拉着季盛彦离开了御书房。目前太傅之职还是由郭嘉,荀彧, 荀攸担任, 蔡邕和华歆偶尔客串一下, 他和季盛彦亦然。
东汉的皇宫规模是很大的, 林禹州和季盛彦离开御书房后, 又到垂拱殿绕了一圈, 这里被改造成皇家博物馆后, 就变成了刘协最爱来的地方。他单独弄了一个展厅出来,里面放着的都是伴读们的作品, 有好作品, 当然也有瑕疵品, 正因如此,到显得这些东西非常贵重真实。
林禹州逛了一圈后, 对季盛彦道:“这里的东西要是传承下去, 到后世,每一件都是国宝。”
季盛彦随意扫了一下展厅里的东西,他的目光被几份张贴出来的试卷吸引了。这是刘协几人的试卷, 上面有林禹州的批语,他抬起手,似乎想将这几份试卷收走。
“喂?”林禹州阻止了季盛彦的动作,“这有什么好拿的?你想要我写的字?”
季盛彦眼角透着笑意, 他道:“我不要你写的字,我要你写得……”
林禹州扯了扯嘴角,他接着季盛彦的话道:“我们都老夫老夫多少年了?要我给你写情书也可以,你也要给我写一份,肉麻一些不要紧,我抗的住。”
“好。”季盛彦立即同意,他嘴角的笑容更明显了。
两人在垂拱殿里着情话,跟着的黄门早就将头低了下去,他总担心因为自己知道太多,有朝一日可能性命不保。
等到太阳西斜的时候,林禹州和季盛彦才走出垂拱殿,皇宫里传来的暮鼓声,通知着各个部门的官员们,下衙的时间到了。
林禹州和季盛彦接下来的计划是去护城河集市,于是他们在皇宫里就换了便服,坐上马车后直接朝着城外方向而去。
经过两年的发展,洛阳城早就今非昔比了。城区很多老街巷道都被拆除,按照原来的城市轮廓重新进行了规划。城区的商业街以步行为主,铺的是青石板路,剩余的街道浇灌的是水泥路,为了方便百姓出行,还特意在水泥路上镶嵌了木轨,铺了专供马匹通过的“马路”,木轨马车是百姓常用的城内公共交通工具。
因为重新规划过,城内的河道自然也是清理过的,现在内城河的水清澈见底,里面养了很多游鱼,都是可以食用的,外城河的水稍微浑浊一些,用来洗衣刷地是不成问题的。而且百姓日子好了以后,家家户户基本都了水井,再加上朝廷以每二十户为一个单位,免费了公共水井,这就将百姓日常用水的问题也解决了。
这届洛阳令是一个有重度强迫症的人,在他的治理下,洛阳的商业街规规整整,他喜欢将卖同样东西的店集中在一起,这就使得各个商业街都呈现出一段一段的,每一段都不一样,最里面的那一段是卖吃食的,人最多也最热闹。
快要到城门口时,林禹州和季盛彦跳下了马车。他让车夫将马车赶到“停车场”,自己则和季盛彦站在了一条商业街的路口。这条商业街处于洛阳城最外围,占地面积很广,由三个大集市组成,集市后面建了三个大戏台,每天都会吸引无数商贾游人前来看戏听书。
东汉时期,戏曲并不流行,戏台上唱的大多数为乐府诗,只是相较于一般的乐府诗,这里的表演增加了故事感以及戏剧性,书则是由凉州传过来的,当然最先提出这种娱乐项目的是林禹州。
林禹州站在街口的青石牌坊处,对季盛彦道:“天还没黑,我们先去逛一逛?”
对于林禹州的提议,季盛彦欣然应允。
这条街称之为青龙街,是去岁老城新改时建造的。街道上的集市跟城外的集市不同,护城河集市是临时的,入驻的商家除了洛阳本地的还有外来的客商,但城内的集市,多为固定商家,基本以洛阳商人为主。
林禹州和季盛彦跟着人流走进青龙街之后,发现三个大集市是被围栏分开的,头一个卖的是司隶地区的特产,紧挨着的那个卖的是比较贵重的古玩器具,第三个集市就是纯粹卖吃食的。
林禹州走进第一个集市的大门,发现这里的店铺都是统一样式,跟凉州集市上的档口很像。店铺类别多样,最热闹的就是棉花店和煤炭店。棉花和煤炭都是近些年兴盛起来的事物,还都是过冬利器,在这样寒风凛冽的日子里,特别受百姓欢迎。
看着棉花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棉花店对面的成衣铺却门可罗雀,林禹州笑着对季盛彦道:“我要是成衣铺老板,肯定跟棉花店合作,采购棉花做一匹厚实的棉衣出来。”
季盛彦道:“成衣铺未必没这么想过,恐怕棉花店恐怕不愿意。”
“所以才需要护城河集市啊,商业垄断可不是好兆头。”林禹州眯了眯眼,他可不想将财富集中在少量的几个商人手里,“这事得记着,年节后需要在朝堂上讨论讨论。”
“不政事。”季盛彦拉着林禹州径直朝第二个集市走去。跟头一个集市一样,第二个集市也有特别热闹的店,那就是书店和玻璃店。只是来书店的多为学生,他们买的也不是四书五经,多为传奇故事,其中以《董卓传奇》卖的最火。
林禹州对玻璃制品不感兴趣,他对《董卓传奇》很感兴趣,看到有人拿着这本书匆匆而过的时候,他就拉着季盛彦走进了书店。
这家书店是甄尧的产业,自从他跟凉州合作之后,就通了经商的任督二脉,产业铺设越来越广,各种营销手段也越来越多,大有朝大汉第一商人发展的趋势。
书店里贩卖的书籍很多,分为科举类和非科举类,科举类别比较规范,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数术律法等等,非科举类的就很杂了,但最受欢迎的就是故事传奇类别的。
《董卓传奇》的作者叫逍遥客,林禹州拿到书后翻阅了几章,发现书中将他描述成了一个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的人,尤其对他的相貌描写,那简直是各种华丽辞藻堆积。由于形容词堆的太多,林禹州在脑子里按照作者的思路画了一个图,发现那根本不是人。
怀着一种奇妙的心情,林禹州放下了《董卓传奇》,他在书架上翻了翻,发现还有《文若文集》,《奉孝文集》等等,这应该是他们流露到外面的作品,被有心人收集刊印了。
“好像不止一次作为的主角了。”林禹州低声对季盛彦道,在水浒世界时,他就是《大宋英雄传》的主角之一。
“正常,以后西游世界里也会有你的故事。”季盛彦将《董卓传奇》拿在手中,他准备回去后,将这本书中“董卓”的名字替换成“林禹州”的。
林禹州猜出了季盛彦的想法,拉着他走出了书店。
去过的每个世界都有他个故事,也算是在这些世界留下了痕迹。他如今所经历四个世界跟轮回空间里的不一样,轮回世界中的世界相当于游戏中的关卡,规则都是主神定的,非常狭简单,而这四个世界的规则却是完整的,进入其中之后,如果没按照天道的要求行事,就被会排斥出去。
季盛彦被林禹州拉出书店后,发现他心不在焉,便问道:“想什么?”
“没什么。”林禹州摇了摇头,他指着最后一个集市问道:“那里都是卖吃的,要去吗?”
季盛彦抬头看了一下天,此时太阳已经完全落去,集市上点起了星星点点的灯,他道:“出城吧,画舫上的灯已经点起来了。”
洛阳城外异常热闹,几百艘精美的画舫首尾相连并列两排,点灯之后特别震撼。这些画舫都是经过特别制作的,甲板很宽敞,每艘画舫上还都竖着告示牌,上面写着这艘画舫经营项目,字很大,灯火下辨识度很高。
晚上的集市是灯会形势的,卖大宗货物的商家少,多是售卖精巧物件的商家以及各种吃摊,当然也有很多歌舞表演,参与表演的都是各个名楼里出来的女子。
大汉这两年在林禹州手里发展很快,有很多新东西出现,也有很多陈腐的东西被舍弃。以前洛阳城的街巷中有很多暗/娼馆,林禹州把持朝政后,将这些暗/娼馆都取缔了。但只要人的劣根性存在,这种皮肉生意就无法根绝,就算到了未来世界,这样的产业照样有,所以林禹州没有禁止秦楼楚馆这类经营,不过他加重了税率,设定了很多繁杂的律法。
季盛彦城门处兑换了两块进入集市的通行令牌,回到林禹州身边后,道:“走吧。”
林禹州拿起一块通行令牌,转身走在季盛彦前面。走在画舫上的感觉跟陆地上不大一样,微微晃动的船面,让一些人不大适应。画舫上有专门行人通道,环有铁索,方便行人搀扶,即便这样,也有人上去还没一刻钟就返回的。
林禹州看着那人惨白的脸,皱眉道:“这不是晕船,是晕水吧?”
季盛彦没作声,他抬头望水面看了看。
“怎么?”林禹州顺着季盛彦的目光看去,脸色顿时一沉,“这是……”
不知道什么时候,护城河面上浮起了一层火油,林禹州举目一看,发现他所在画舫的角落里多了一个罐子,那个罐子很突兀,很诡异……
季盛彦拉住了林禹州的手,“不能轻举妄动。”
“现在水上集市人不多,敌人还不会放火,要抓紧时间把水面的火油弄走。”林禹州眼中闪过暗光,敌人乘黑出动,这么大面积的火油,非人力可以清除,好在他不是人。
“我负责河面,你负责画舫及百姓。”
季盛彦深深地看了一眼林禹州,非常清楚只要林禹州大规模动用灵力,身体肯定不堪重负,他脸上浮起了杀意。
林禹州抓住季盛彦的手:“别担心我,再大汉如今发展很好,我们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季盛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心底的暴怒,冷静道:“行动吧。”
作者有话要: 赶上了,赶上了!今日份的更新!
总算回到老家了,火车坐的我难受极了,累啊!
接档文《青崖的扫地僧生活》含泪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