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妞妞半夜发烧了

A+A-

    年晓米按耐不住性子,上前近距离观看雕。

    “真是可爱!”

    他笑着轻轻摩挲着雕的脑袋。

    这一下,家里真的成了动物园啦!

    七月已经开始炎热,农活也不多,大家基本都是避暑消夏的状态,养精蓄锐等待秋收和秋种。

    家门口有条溪,溪水是从山上流下的,清凉得很,那里成了年家男人们的澡盆子。

    颜墨、顾云峰、勇他们经常会去那游上几个来回,天不黑都不会回来。

    年晓米和兰花姐有时也会去凑热闹。

    一群“大顽童”在溪“扎猛子”摸鱼、帅攻们光屁股戏水的画面,活色天香!

    等上了岸,颜墨他们不光摸到鱼虾,还抓了一大篓的螃蟹!

    回到家,年晓米上前查看,不禁欣喜万分。

    螃蟹共有十几只,非常大个儿,和前世知名的“阳澄湖大闸蟹”有一拼!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虽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时节,但在古代,因为没有污染,加上年晓米为了强身健体,经常将意识灌注到溪流。

    所以,这些螃蟹在夏天就已经很肥美。

    “要不!今晚吃螃蟹?”年晓米问道。

    颜墨笑了笑:“你烧啥吃啥,俺不挑。”

    “你们先把螃蟹洗净,再去弄些草绳将它们捆住。”

    年晓米吩咐着,然后去厨房找出蒸锅烧水。

    五花大绑的螃蟹背部平滑且有光泽,腹部晶莹洁白,玉质般的美感。

    两螫八爪强劲有力,蟹腿张扬着,嘴中发出滋滋的声音。

    突然,年晓米涌上一顾怜悯之心。

    这些可是鲜活的生命呀,就为了饱咱们的口福,而要致它们于死地,有些太残忍了。

    他暗暗发誓,螃蟹们,咱就吃这一次,尝尝鲜!

    蒸蟹火候掌握很关键,时间太短蟹黄膏还没凝固,太长蟹肉变硬,不柔嫩,吃起来失去甜美之感。

    年晓米将捆好的螃蟹身子向下,壳向上。

    兰户姐好奇问道:“咋还有那么多讲究啊?”

    年晓米笑笑:“这是为了不让蟹黄膏溢出。”

    之后,他切了块生姜放在蟹身去腥。

    光吃蟹肯定吃不饱,年晓米算再做道疙瘩汤。

    疙瘩汤做起来非常容易,只需将面粉加水成糊糊,再加几个鸡蛋,这样做出的面疙瘩金黄好看,吃起来也更软绵。

    锅热入油,倒入西红柿炒成汁,加水加面糊,直到结成疙瘩,出锅再撒上盐和青菜、香葱,美味的疙瘩汤做好了!

    而蒸锅中的蟹身变红,香味溢出。

    螃蟹也熟啦!

    此时,天色刚刚擦黑,年晓米站在院中喊道:

    “兄弟姐妹、大叔大婶、婆婆相公!开饭咯!”

    喊完,将螃蟹端进堂屋,整个屋子香气扑鼻。

    “玉虎,去把苦酒拿来,顺便将切好的姜丝也端来。”

    在古代,百姓是吃不起醋的,都是用梅子酿成替代品,称作苦酒。

    “为啥还要姜丝啊?”好奇宝宝兰花姐继续问道。

    “因为螃蟹寒性太重,生姜正好是驱寒的。”

    颜墨经不住香味的诱惑,抓起螃蟹连肉带壳乱嚼一气,甚至连蟹须、胃瓤也全吞进肚子。

    最后,压根没品出螃蟹美味,牙缝还塞满壳渣,扎破了嘴唇,苦不堪言……

    “你真虎!哪有这样吃蟹的?我教你们!”

    年晓米亲自示范着。

    “看,先揭盖蟹壳,品尝鲜美肥嫩的蟹黄,再扳开蟹身,吃里面的蟹肉,最后是蟹脚和蟹钳。这样既不烫嘴又能保持温热。”

    “这爪子也能吃?”颜墨不解道,以前他们可从来没吃过蟹脚。

    “那里面可是最细嫩的肉啊!”

    大家于是学着年晓米的样子,慢慢吃了起来。

    果然,膏黄绵润肥美,蟹肉白嫩鲜香,双剑合璧,直指人心。

    蘸上姜丝和苦酒,趁热品尝,一时异香满口,滋味馥郁。

    齐婆婆牙口不好,年晓米体贴得将蟹肉全部剔出,放入碗中递给她。

    之后,又给每人盛了碗疙瘩汤,这才将满腔的肥甘化解于无形。

    吃过晚饭,家人分工洗碗、鸡鸭关笼、喂猪、后院检查。

    年晓米把大门关好,这一天才算结束。

    夏季,孩子对炎热天气的调节能力较弱,加上爱跑爱跳,经常出汗,汗湿后又没及时擦干,很容易感冒发烧。

    妞妞半夜就发起烧来。

    同屋的玉虎发现异样,慌忙喊来年晓米。

    年晓米将她抱上楼,施展了“自然之心”,这才将烧退去,但是人儿还很虚弱。

    兰花姐家和齐婆婆家也被惊动,他们都跑来看病情,这一夜大家基本未眠。

    几个时辰后。

    鸡鸣惊醒年晓米,他翻身起来,伸手摸了摸枕边的妞妞。

    还好,额头不再滚烫,年晓米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长长舒了口气。

    窗外还是黑漆漆一片。

    颜墨也醒了,起床点上桐油灯,暖黄的光,柔柔晃动着。

    “没再烧吧?”他轻声问道。

    “嗯,昨晚用白酒擦了好些遍,看来起效了。”年晓米没出“自然之心”。

    他的声音突然有些哽咽,“妞妞要真有个三长两短,我都不知该怎么办了!”

    “退了就好,你一夜没怎么睡,再躺会吧!”颜墨体贴道。

    “没事,齐婆婆她们都起床忙活了。”

    年晓米穿衣下床,转身给熟睡的妞妞掖好薄被,亲了亲她的额头,这才吹灭油灯,和颜墨一起下楼。

    他从柴房抱了捆柴草,来到厨房,刘婶正好往这边过来。

    天还黑,看不清人。

    刘婶看着黑乎乎的人影,喊了声“谁”?

    年晓米赶忙吱声。

    “晓米?咋起恁早?妞妞退烧了?”刘婶推开门,点上油灯,关切问道。

    “退啦,昨晚也惊动你们啦。”

    “退了就好,真是心疼死人哩,哎……娃命也苦,那么就被父母抛弃。”刘婶感慨道。

    齐婆婆也走过来,想起妞妞那粉嘟嘟的乖模样,也是心疼地问道:“还没有她父母下落吗?”

    年晓米摇摇头。

    虽然已将妞妞当成亲人,可年晓米还是想知道,她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

    也让薛掌柜在城里帮忙听,可未果……

    “婶、婆,昨晚你们也没休息好,早饭我来做吧,你们回屋歇歇!”

    齐婆婆已将灶膛的火点着,火光下,能看到她眼角深深皱纹,很是憔悴。

    “米娃,你这是见外了,咱们可是一家人哩,一家人不两家话,再,这点烧饭喂鸡喂鸭的活,没啥累的,起都起了,也睡不着了。”

    年晓米已经用大锅熬煮家人的高粱豆面粥。

    刘婶从灶台拿来个铁罐,舀入水,又从米缸瓦出一碗白米,放入铁罐里,搁在另一灶台上。

    “妞妞醒了肯定嚷着饿,给她熬些白米粥,等会喂给她。”

    之后,去了另一灶房做卤菜。

    年晓米则麻利地往蒸笼里放着玉米窝头。

    年家十几口人,窝头齐齐码了两层,竹子编成的蒸笼中,均匀摆满金灿灿的的窝头,看着就喜人。

    庄稼人早餐不能只喝粥,不顶饿,所以窝头和馒头是必备的,此外,也经常用蒸红薯换换口味。

    天很快微微亮,人们陆续起床,扫地的扫地、挑水的挑水、砍柴的砍柴,年家大院的一天开始了。

    勇等人忙完后,来到楼上卧房。

    妞妞正乖乖躺在被窝,露出红扑扑的脸蛋。

    头发被汗湿贴在额头,嘴唇有些发干。

    勇伸出手轻轻摸了摸额头,又对玉虎嘘了一声。

    等妞妞睁开眼,就看见炕边从高到矮站着的四人——兰花姐、顾云峰、勇、玉虎。

    当然,还有胖猴。

    看着大家都望着他,妞妞不好意思地咯咯笑了起来。

    “妞妞醒了哩!”玉虎眼睛弯成月牙。

    “咯咯。”妞妞轻轻喊了声,她的嗓子很干,喊出来来像只鸡叫。

    “大哥给你倒水去!”勇赶忙去楼下倒水。

    “妞妞,还有姐呢?”兰花姐上前摸了摸她的头,宠爱道。

    “花姐姐。”妞妞轻轻喊了声。

    “还有我呢?”顾云峰凑近道。

    “云峰咯咯。”妞妞乖乖喊着。

    胖猴也想凑向前,着急的吱吱叫着,把大家全逗笑了。

    “妞妞啊,昨晚你可把俺们吓坏了,你不知道吧?玉虎都哭了……”兰花姐快人快语。

    玉虎瞬间面红耳赤,不好意思起来。

    勇已经提着陶壶上来,拥着被卷起妞妞,扶起慢慢喂水。

    大孩照顾孩,是乡下人家的常事。

    温馨的画面,更彰显年家的友爱与和谐。

    年晓米也将熬得稠稠的白米粥端来,还有盘萝卜泡菜。

    年晓米勺起,轻轻吹了吹,送到妞妞嘴边。

    妞妞乖巧张嘴,囫囵一口吞下,又目光灼灼盯着他手中的碗。

    “真是个馋猫。”年晓米笑了起来,知道妞妞无碍了。

    “妞妞,假如,哥哥假如,你的爹娘要来接你,你愿意回去吗。”

    年晓米最近总有预感,似乎妞妞的亲人,很快就会找上门……

    妞妞一听,嘴撇了撇,鼻子抽了抽,哇得一声大哭起来。

    “哥……哥哥不要妞妞了……”

    吓得年晓米放下碗,赶紧将她搂在怀中。

    “对不起,妞妞,哥哥不该问,哥哥怎么会不要你呢,你是我们大家的宝贝,对不对啊?”

    玉虎和勇等人齐声应道。

    妞妞这才破涕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