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鞠躬尽瘁

A+A-

    “林大人。”林明诚听到后面的声音很是无语, 其他官员也见怪不怪了。

    自从吴缙去青阳书院教书后,吴安国就成了林明诚的老尾巴了,从前是炫儿子, 现在是推销儿子。

    “孩子们的事看他们自己的缘份, 你不用操心这么多。”

    林明诚虽然也为儿女们的事操心, 但绝对没有吴安国这样的,这么努力要帮儿子搞定未来岳父的。

    吴家发生的生辰宴之事, 林明诚就不想把女儿嫁到吴家去了,所以才会把惜珍送去临扬城,甚至想着宝珠嫁在临扬城, 惜珍若是在临扬城找到归宿, 两姐妹也能就近照顾一些。

    但吴缙跑到青阳书院去教书后, 林明诚就不管了,成不成, 看两个年轻人的缘份。当然林明诚还是写信让宝珠看好惜珍, 一切顺其自然。

    “那是那是,我儿子中了进士后,我就不操心了。走走,到我府上喝两杯, 我府上新请了一个厨子, 做的湖川菜那叫一绝, 你可要尝尝。”

    林明诚本来没兴趣的,听到湖川这两个字,当下脚步一顿。虽然这是架空朝代, 但还是能找出相似的地方,就比如湖川,有些像上辈子熟悉的两个地区,林明诚有经过,但没停留,听那边做的麻和辣最美味。

    吴府果然很冷清,但吴安国的不错,这个厨子做的菜和御厨有的比,祖上当过御厨,而且还去过很多地方,凭着自己的天赋和手艺,学了不少地方的菜。

    “你这是捡到宝了。”林明诚都羡慕吴安国了,他府上的厨子也不错,但跟吴府的新厨子到底差一截。

    “我也觉得留他在我府上,倒是埋没了。”吴安国从前外任的时候,就救了新厨子父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新厨子父亲死了,酒楼被封,他的妻子被豪强霸占,儿子意外死亡,自己重伤逃离到了坪西求助吴氏族人。

    吴安国这里知道,便命人去查此事,帮了新厨子一把,这人不愿意进宫当御厨,仇也报了,自己孤身一人也没心思开酒楼,便留在吴府了。

    林明诚听着脸色也严肃的很,这这些贪官污吏还有官商勾结做恶事的相关人员也是厌恶的很,虽水至清则无鱼,但夺人配方不成,便害人至死,却强夺人的妻,这类的人绝对要狗头铡。

    次日,早朝后,林明诚就和延熙帝了此事。

    这事延熙帝也是知道的,吴安国有跟延熙帝报备过,涉事的相关人员都被处置了。

    但现在林明诚觉得该严查,要严厉击才会让一些人的恶行有所收敛,整个国家有多少这样的事情,正所谓山高皇帝远,上瞒下欺没人捅出来皇帝也不知道。

    还有林明诚现在身为工部尚书,很有心把整个国家改革的更好,林明诚要做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除了皇帝这边的支持,户部那边哪里肯哪出这么多钱来,所以户部老家伙一听到要钱就跟林明诚太极,哭穷喊难。

    从户部这里要不了多少钱,林明诚只好自己想办法,这其实也不难,动富户们愿意掏钱捐款就行。

    只要交通便利了,偏远地区和村庄不再闭塞,人们男男女女能受上学受教育,能拿起法律和武器保护自己,人们面临的危险相对会减少很多。

    再比起国内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该让大家知道外敌的威胁对国对家都非常的不安全。

    少年强则国强,林明诚虽然是工部尚书,但对教育这一块很重视,要不是他还要修路建桥,他早申请调到礼部去抓教育这一块了。

    礼部尚书是个老臣,也是个老古板,老封建,林明诚提过建议鼓励女子入学,立马就被他和朝堂不少官员都反对。

    在别的事情上,他们愿意给林明诚面子,但在这事上,朝堂出其一至反对,在他们的观念里,女子就该待在后宅,家里请女师教导就行了,出门上学这跟抛头露面没区别。

    虽然有的地方建了女学,但是很众范围的,都没一些绣阁招的学徒多。

    一些官员也知道林明诚外任的时候办了女学,甚至临扬城也办女学,京城这里顾芝兰私下建女学,私下行为,私人设立的女学,这些官员们也没什么。

    但林明诚要朝廷支持女学,想要让妇人走出后宅,他们是不可能支持的。

    林明诚也没想自己能一时转变大家的想法,毕竟那么多年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改变也不容易。

    林明诚写的修路搭桥方案被延熙帝通过之后,延熙帝这边也派人去暗查国内有多少腌臜之事,林明诚最幸运的是遇上一个开明的皇帝,不然他有再多的想法,皇帝不支持,朝臣更反对,那也白搭。

    有了皇帝这边的支持,林明诚在工部,铺开全国地图,各州城的地图,规划哪里建桥,哪里要修路。从京城往下,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一步步来,林明诚也没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他自然不可能亲自过去,所以开会后,指挥安排着工部官员负责哪些州城,安排人亲自拿着文件亲自去各州城谈,动当地的官员,争取当地的富户们配合,命人亲自督促这些工程。

    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让他们出钱搭桥修路,即使对他们有益的,他们也不是很情愿的,就算愿意支持,捐的钱也很少。

    但林明诚表示建立功德碑,公布捐款慈善的名单,上报朝廷记功表彰,他们就愿意了。

    还有当地的百姓,富人们捐钱,那做工的肯定是请当地的青壮年干活的,修路还好,但搭桥是一件超级辛苦又危险的事,所以大家都涌跃报名修路,但搭桥建桥人就很少。

    经费有限,林明诚要成果,也要控制好经费,自不可能大把钱投进去,却让某些人中饱私囊。

    若是钱被贪了,那还做什么事。

    林明诚是知道一些规则,就如朝廷拨款,层层下来,每层官员拿点,都不剩多少了。

    他自然要杜绝这些事,也不乐意手下的官员贪工程钱,所以郑重告诫过的。

    如果林明诚全国大面积的动工,那肯定不能保证这些,毕竟财帛利益动人心,他就一个人,不可能盯的了这么多。

    但一个地区完成再接一个地区,林明诚就有精力掌控着,随便宣传爱国思想,让大家增加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鼓励大家参加于国于民有利之事。

    这一来,事情就很顺利了。

    只是吴安国私下悄悄地提醒林明诚,表示你宣传爱国思想,也得多宣扬皇帝。

    林明诚立马就悟了,他倒没忽略皇帝,他也宣扬皇帝,为皇帝歌功颂德。只是没有开口闭口提及,到底不如那些官员积极,没掌握另类的拍马屁方式。

    这会林明诚是非常感谢吴安国的提醒的,他如今的功绩就很让人眼红了,有延熙帝的信任和看重,林明诚自然屹立不倒。

    但万一哪天他‘功高盖主’,延熙帝疑心病重了,被有心人煽动怀疑林明诚,那对林明诚是极为不利的。

    如今林明诚可以是延熙帝身边的第一人,虽然他不是丞相,但他比丞相更受延熙帝重用。

    可人都会变的,他会,皇帝自然也会,不然哪有这么多年青的时候英明神武,晚年昏庸的皇帝。毕竟延熙帝身边又不止有林明诚一个重臣,不朝堂上这么多为延熙帝重视甚至会拍马屁的,还有皇帝身边侍候的太监宫女,以及后妃们,甚至皇子公主们,那可多了。

    特别是后妃们的枕头风,即便延熙帝对女色上不如别的皇帝那么上心,但那也是他的后宫,那他的妃子,他的枕边人。若是有人经常在他耳边一些是事而非的话,挑拨离间,三人成虎,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现在不知道多少人想抓他的辫子,想把他踩下来,为官之后,一路顺风顺水,可以林明诚虽然没有失了警惕之心,但延熙帝上位百分百支持,到底让林明诚不够严谨了。

    被吴安国提醒后,林明诚都为自己捏把冷汗,长期以往下去,那可真危险。

    有了这清醒的认知之后,林明诚做的就更周到了,把延熙帝推到前面,自己低调了起来。

    延熙帝倒没感觉到林明诚有什么不同,但不得不,因为林明诚,延熙帝在民间的名声越来越好。

    没有帝王不爱惜名声的,之前林明诚做的,延熙帝也没觉得什么不好的,但现在延熙帝对林明诚是越来越满意了。

    林明诚如今已经是朝中大臣了,再往上也不好升了,延熙帝表达的方式就是赏赐。

    整个京城谁不知道林尚书府是最受帝王宠信的,三天两头的赏赐,大家羡慕嫉妒极了,但林明诚也确实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之事。

    且延熙帝在民间的名声比太上皇在的时候还高,全国官员百姓的心也空前凝聚,就是□□江山的时候,都没这么大的声望。

    这一切都是因为林明诚,不其它人,就是吴安国也对林明诚佩服的不得了。

    他对林家上心,自然就注意林明诚所做的事,之所以提醒林明诚,也正因为吴家祖上出过能臣,位高权重,也功高盖主,遭帝不满,差点祸及满门。

    但他却没有想到林明诚做的很好,虽隐到了幕后,不显山不露水,低调了起来,这一点吴安国必须承认自己很难做到。

    臣子也爱惜自己的羽毛,做官的,哪个不想名垂千史,即便吴安国站在林明诚的立场上,他会把帝王放在前头歌功颂德,但绝对不会忽略自已。

    所以这一点,他不如林明诚的。

    林明诚当然也没有这么无私,这么伟大,只不过这样是最安全的。

    他又没想篡位,自然老老实实做个纯臣,只要帝王是个能容人的,他乐意在自己的岗位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就算了,他没想过要干一辈子,差不多五六十岁退休,再回乡荣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