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搅动天下的一册
道家典籍,道祖五千字真言,其中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历朝代对于崇尚道家修行的君王,有文臣献词皆称作“清词”,合道家青玄天下之意。
今日给自己药方的那个人是个道士,而且那种奇妙的让自己去相信他的感觉,哪怕是自己发觉,也无法拒绝。
那道士是道家的人物,可能还和凌晨的变化有些关系也不一定,或者是看出来了什么,总之修士之中,但凡厉害一点的人物,都是些算计人心的高。
凌云将药方收好,余生那边暂时没有事情,他是朝廷命官,加上赵宋如今局势,儒家但凡有功名在身的人,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若是有修士敢不顾儒家规矩胡乱行事,受到的处罚可是极其严重的。
算算时间,之前在清泉镇仓促之下做出的计划,已经快要送到朝堂之中,如果这个策划可以实现,在一个镇推行,逐步完善,将来可以推行至整个天下,到那个时候,即便是修士,也会受到极多的约束。
大道之下,修士无自由;儒家规矩之下,人心无自由。
众生活在大道的规矩之下,天下生灵,都该有规矩约束才可以,实力越强,约束应该越多,若是无所顾忌,这天下终究是不存于世的。
凌云坐在院子中的摇椅上,优哉游哉的摇晃着,凌晨坐在一边打坐修行,裴离夏坐在房顶之上,撑着下巴看着远方,已经离开了很久,莫名的有些想家了。
她的视线最后落在了下方的那个少年身上,之前的战斗她记得很清楚,四境纯粹武夫,二境剑修,拳意具有神韵,厚重且一往无前。
剑意凌厉锋锐,无坚不摧。
若是不考虑他的年龄,在二境领悟剑意的,就足以证明他的剑道天赋不算太差,应该是经脉损伤限制他的进境,不过若是他将武夫之路一路走下去,将来的剑道成就应该也是不会太差的。
不过他既然之前那么担心那个叫余生的人,此刻余生身陷险地,为何偏偏不着急了呢?
她专心于剑道,对于其他事情,懒得去想,自然不容易猜到凌云的想法,赵宋皇宫之中,者朱先生这是今年第一次进宫,和安心一同坐在赵苟对面,赵苟将那本近三万字的策略放在了安心和者朱面前,安心眉头微微一挑,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就知道此事恐怕赵苟也是难以决断。
如果不算当年凌王府一案,赵苟其实还是一位不错的君王,只是终究是错了,那个孩子还活着,赵苟与他之间,必然只有一人能活的。
不过他现在倒是有些喜欢其凌云来,因为在仇恨和大局面前,他选择了大局,果然那位圣人的弟子,的确是不会差的。
者朱粗略的看完,沉声道:“陛下以为如何?”
赵苟失笑道:“若只是站在朕的角度,当然是十分赞同的。”
这篇三万字的进策,他已经反复看了三遍,构思这些策略的人,也是深知帝王心性的人,儒家规矩统御这整个整个九州天下,以儒家为前锋,辅佐王朝,但其中很显而易见的就是不大赞同儒家门生占据高位,在这一点上,就是让儒家站在王朝之后,放权给世俗王朝,双方合力,约束修行界。
这是大概的意思,而具体便是在凉城洞天一事之上,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到了赵苟想心坎之上,若是此事功成,赵宋国力,就不是什么有所长进了,而是可能在几十年时间之中,成为南冶州之最!
他作为一朝君主,自然是极为乐意看到这等局面了,历朝历代的君王,哪一个不想要统御天下,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王土?
安心看得比者朱先生更细,他毕竟是儒家君子,学问修养都是极高的,只是看了部分,便对赵苟道:“陛下,此事,恐怕还要放在稷下学宫作为探讨。”
“但是如今赵宋的局势恐怕等不及了,”赵苟眼中精光闪烁,“不过朕还是有有个折中的法子。”
“陛下请。”安心拱道。
赵苟道:“一个清泉镇,朕还损失得了,这本进策之中,可现在清泉镇检验可行与否,但与此同时,这本进策也可以送去中州稷下学宫,供诸位儒家君子贤人圣人们探讨,这一来二去的时间里,清泉镇的收效也可以体现出来了。”
“陛下的意思就是,清泉镇一事,天一书院是得要出面了?”者朱淡漠的道,他并非是迂腐古板之辈,只是对这样的事情多有不喜罢了。
赵苟点点头,安心深吸了一口气,“我认为可行,不过,陛下,这三万字进策出自何人之?此等深远之思虑,将大大的细节,对策,几乎都考虑到了,差的只是他的所见所谓和眼界格局,若只是在赵宋当前局势,的确是够用了。”
赵苟捻须含笑,他当初也只是抱着先锤炼一下余生,清泉镇他本就是想要放弃的,他要争一个天下一统,区区一个镇,他倒是真不在意。
“就是不久前各地举荐上来的人,一个叫作余生儒家秀才,朕还真没有看出他有这等大才!”赵苟表情颇为得意,事后他自然是试探过余生的立场,而余生也隐晦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才有他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便官至从物品,实际上堪比五品。
者朱和安心对视一眼,出自余生之,和出自凌云之,基本上就是这一个意思了,看来儒家那位圣人,倒是真个儿选了一个极好的弟子,布局深远,等这个少年慢慢长大,所见所谓日益增长之后,将会是在儒家举足轻重,对于整个天下也是极好的事情。
赵苟不是个喜欢等待的人,既然已经让他看见了希望,那么就要抓紧事情去做,他已经四十又三了,若是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天下一统,再也无愧先祖。
者朱和安心答应下来,先在清泉镇实行,他们不参与政事,赵苟叫他们来,一是让他们看看这进策是否可行,有无需要纠正的地方,其次便是争取天一书院的支持,最后才是要为余生铺路,在儒家君子面前留下一个不错的映像。
等者朱和安心离开之后,赵苟才将当朝三品以上的大员全都叫了进来,开始就这一进策议事,只是对于这样的策略,分为三派,一派是倾向赵苟的,一派是倾向当朝宰相的文臣,一派是武将。
这三万字中,尤重军武,这才是赵苟需要考虑的事情,如今他刚刚准备收回兵权,这是一个好会,也会让某些人有别的心思。
者朱和安心离开之后,者朱捻须含笑:“亚圣一脉,看来又是要再添一脉了。”
安心点头含笑,儒家文脉越多自然是越好的,安心偏过头对者朱道:“者朱兄长,如何看待这三万字的进言?”
者朱摇摇头:“若是让学宫的那些圣人们研究出个法子,尤其是这三万字,其实究其根本,和那位推崇的学也是有些相似,若真个可以实行,天下必然更加井然有序。”
“我是担心,那样步子迈得太大,走得太快,容易摔跟头啊。”安心轻声道。
者朱拍了拍安心的肩膀,笑着道:“真要是担心啊,就让先生们头疼去吧,咱们这些当弟子的,做学问也好,做事也好,有想法可以去做,先生有想法,咱们这些当弟子的,自然还是免不了做苦力的。”
“我看你躲事情倒是有一套。”安心讥笑道。
者朱摆摆,便背着大摇大摆的离开,他们也无法预料,一片三万字的进言,将在九州天下,掀起何等巨大的风波。
儒家稷下学宫之中,可是有极为行事风格极其果断的,儒家一直以来也在思考如何束缚修士,仅仅靠着儒家修士镇压,与那些修士门派又有何益?
得需要有一套法子,一种规矩,可以源远流长千年万年万万年,好让这世道越来越好,人心越来越好,重要让那些失望的人还要觉得这这人间值得。
三日之后,凌云受到了余生的来信,朝廷已经同意了凌云的进言,而且已经在筹备之中,按照现在这样的进度,恐怕最多半个月,就可以真正开始执行了,到那个时候,清泉镇这边一定会恢复得很好,按照凌云的计划,若是他那进言可以成功,那么儒家那边必然是要以清泉镇来作为检验对象的。
清泉镇也会在赵宋成为独一份的存在,这样对他以后的发展也算不错,凌云收好余生的信,闭上眼对裴离夏道:“裴姑娘,近日恢复得如何?”
凌云喜欢吃糖葫芦,家里没有更多的零嘴,裴离夏也是偶尔拉着一串吃着,家乡那边倒是有些糖葫芦,只是很少,基本上都是孩子的,而且味道不如这里的好,大多数的孩子,其实很的时候才有会吃一次的。
并非是因为穷,其实也不算多富裕,只是他们要面对的,容不得这些漫长的安逸时光。
所以裴离夏倒是想过过瘾而已,但是吃得也不多,“可以送我一些糖葫芦吗?算你还我一个人情。”
“这个不算,裴姑娘要走的时候,只管告诉我要多少就行。”凌云朗声道。
裴离夏歪着头想了想,虽然语气淡漠,但是比之前,要多了些人味儿,“我家乡那边,缺个不错的厨子,你要不要去那边开个店?”
她倒是听凌晨和李铁花的,凌云似乎十分热衷于赚钱,在她看来,钱财够用就好,要那么多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凌云摇了摇头,“有会再去吧,不定就是不久之后。”
凌云还记得给她送剑的事情,裴离夏满意的点点头,他们九州天下的修士很讨人厌,读书人大多是一肚子坏水的,可是他这样看来也不是那样的啊,凌云虽然是个木头,以后找个媳妇多半是个傻子,不然不会看上他的,不过他的心倒是不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