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黑心商人迫害农民。
市政的地皮出了问题,谈好的价格村民坐地涨价,一个个不愿意搬迁,还赖在市政门口扯起了横幅。
什么“黑心商人迫害农民”,一个个哭得好像开发商让他们妻离子散一样。
“哥,你看这情况是不是加点钱打发他们?”姚元嘉早就联系了宁城这边的势力,只是这些村民精明的很,身体壮的中青年都在家守着,派了一群老太太和孩儿守着市政哭惨。谁要是敢过去劝人,人家一个不心摔在地上,讹上了就甩不掉。
沈醉做房地产这几年,也是见过各种钉子户。有些人不愿离开故土,对居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有感情。有些人要守着家,等远方的家人回来。也有这些人,他们为了更多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
宁城西边这块地几百亩,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土地商用,能找到这么大块的土地不容易。
可他也不是非要不可。
西郊的土地整体面积大,表面平整,改造起来前期不用太费功夫。只是这里离市中心太远,远了不,近十年发展前景并不怎么样。
沈醉看上这里,是他眼光长远,就算十年不行,二十年三十年总能发展起来。
如果这里不行,也不是没有别的选项。东边那块地虽然面积不如这边大,价格也贵,怎么看都不如西郊这块地。可是东边的地皮离市中心更近,将来要是能修通一条通往市区的主路,发展起来不会比西边差。
他当然也可以满足这些村民的要求,在拆迁款上多拿出一部分钱来。可是人心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两万不够他们可以在市政门口扯横幅要三万。给他们三万难道就会满足吗,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又有人出来要四万,五万甚至更多。
他看好这块地未来三十年的发展,可眼下他能给到的价格不会更高了。
陈坑村村长陈建民家里坐着全村的青壮年,这些都是家里当家的。如今外边来的开放商想要他们的地,谁不想抓住会赚一笔。
故土是很重要,只是比起暴富的会,也就没那么不可割舍。
“大柱家的,你啥意见?”村长陈兴旺抽了一口旱烟,陈大柱家里是出了大学生的,也算是村子里的骄傲。能把闺女教成大学生,连村长也要高看一眼。
陈大柱自己没什么本事,前几年大家下海做生意的时候他不敢。后来看着身边的伙计们一个个发了财,这才出门讨生活。可是他没本钱,也没什么经商头脑,这些年只能在外边做一些零工。
如今村里牵扯到拆迁款的事儿,他连夜从南方回来。每户两万对他来算是一大笔钱,可他见过南方那些大老板,买地的时候哪个不是财大气粗。两万对于他来很多,但是对于大老板来并不算多少钱。
“兴旺叔,我觉得这个钱还能多要点。”陈大柱有一个上大学的闺女,可他还有一个偷偷养在媳妇儿娘家的儿子。这年头计划生育查得严,儿子不能上户口,他总得留点钱以后给儿子娶媳妇儿用。
“还有谁有意见的,都。”陈兴旺虽然是村长,可从未接触过关系着上百万的事情。这次显然也是有压力的,钱要少了会损害村民利益,要多了又怕开发商不同意。
“叔,我觉得大柱得对,他这几年在外边打工,认识的老板比我们多,听他的肯定没错。”陈有财是和大柱站一边的,这种会当然要把握住,能多要钱的事儿谁能不愿意。
“有财哥,万一大老板不愿意多掏钱咋办啊?”有财旁边坐着他兄弟陈有富,陈有财看不上弟弟的胆,也不管屋里还坐着别人。
“那有啥啊,不愿意多掏钱就还按两万算呗。”这买地又不是去菜市场买大白菜,这家要的贵去另一家看看。
这是地啊,价格当然是有商有量,买卖双方一点一点磨出来的,他们对价格不满意,还不能涨价吗?
市政那边也很头疼,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就是这些无知的人。宁城这几年好不容易发展有起色,跟上了改革发展的脚步。这些人却成了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每户两万的拆迁款跟南方那些发展迅速的城市比起来当然不算多,可你们也要看看这有什么可比的啊!
这里是宁城,不是南方。更何况陈坑村距离宁城市中心还有十几公里,叫价的村民是不是心里太没数了?
“沈先生,市长正在开会,您先在这儿稍等一会儿。”秘书对着沈醉也强硬不起来,本来沈醉的气势就让他不敢硬气,结果陈坑村那边谈好的事情又出现变数,让他更没底气。
这次跟着沈醉一起来市长办公室的是姚元嘉,姚家在这边话还是有点用,带上姚元嘉也算占了便宜,至少要让市政给他们一个交代。
“久等了。”宁城市长宿昌在职时间不短了,在这里看到沈醉并不意外。沈家公子退役之后从商,当时所有人都在叹息,以为沈家会就此没落。
宿昌很看好这个年轻人,打跟在沈老爷子身边长大的孩子,年纪又进了军营。有思想有觉悟又吃过苦,在哪儿都不会沉寂。
“宿市长,您好。”姚元嘉是见过宿昌的,他出来宁城时姚家的人带他认识过宿昌,也算是打过照面。
姚元嘉在晨晖是有股份的,沈醉让他一起过来也不算占便宜。
“你们都坐。”宁城这几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地来的投资商他没少见。有国外想来投资建厂的,也有想要投资圈地的。
沈醉的公司主要经营商品房,这个概念最早是从港城那边过来的。
工厂固然好,能够给更多老百姓提供工作岗位。可是缺点也很明显,污染太严重。
宿昌想做出政绩,可他不能用环境作为代价。
陈坑村离市中心只有十几公里,在这里建厂肯定不合适。相较而言,他更希望沈醉接。有了商品房之后,陈坑和宁城之间的这段距离也会很快地发展起来。
“现在陈坑村那边的意思是把价格提到每户三万,我觉得这不是他们的底线,还有压价的空间。”这种事宿昌驾轻就熟,只要双方可以达成一致,基本上买卖就可以落锤。
“宿市长,我们不会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