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A+A-

    建国后十七年,国家老百姓的娱乐生活其实还算丰富,这一时期大量翻译了外国文学作品,本土作品也迎来了一波创作高潮。城市生活在这一点上走到了前列,特别是首都人民,此时其实并不缺精神食粮。

    但是一切在十七年后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和,人们的精神食粮就是人书、字书和电影。其中人书又是偏向孩子的娱乐,对于大人来,也就是字书和电影了。

    而在966到96这段时间内,以为主的字书大部分受到批判,剩下的就是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这个时候字书,就和搞地下工作一样!

    相对来,最安全也最有趣的就只剩下电影了!电影虽然也流行歌功颂德,但是还有外国引进片。再加上过去十七年,甚至建国前的作品也会作为批判片出现,其实此时的电影市场还是非常热闹的。

    其实也是这个时候城市生活的娱乐太少,精神食粮不够,即使是一些质量并不高的作品也能场场爆满。对于这个时候的人来,只要有电影看就够了,讲究不了那么多。一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电影,甚至有人能看十遍二十遍五十遍(前提是要有门路,保证能看到这么多遍)。

    这个时候首都专门放电影的电影院相较2世纪来肯定是少的,掰着指头就能数清楚。不过能放电影的地方却不只是电影院,许多单位都有自己的礼堂,这就是很好的放映厅。还有文化宫之类的地方,也经常放电影甚至露天电影,这可不是乡村电影的专利,这个年代首都一样很多露天电影。

    电影对于人们来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只要有会,大家都乐意去看电影!

    电影年青的一代是965年的电影,现在都96年了,放在后世,除了一些特殊的点映场,这种电影早就不上电影院了。但是在现在,电影院里放这个都算是‘新’!

    毛妈的电影票是单位发的,有两张她在纺织厂的人事部门工作,这在这时也是美差,福利不少。

    这部电影她已经看过了,所以让毛爸毛思嘉爷俩去看。

    毛爸是开长途货车的,在不出车的时候调休相对容易,早就调好休了。毛思嘉就更不用了,停课闹革命嘛!

    “先去爸爸老首长家,再一起看电影。”毛爸推着一辆二八男车往胡同外走。对着身边的自家姑娘叮嘱:“到时候叫孙伯伯就行了,知道吗?”

    毛思嘉点点头,其实这对于她来就是顺带——她的主要目的肯定是毛爸拜访过‘首长’之后去看电影。

    毛爸笑着和胡同里的街坊点头打招呼,又回过头对毛思嘉使了使眼色:“坐后车架子上!”

    这个时候情侣坐自行车载人,这叫‘耍流氓’,但爸爸带女儿天经地义!

    其实这个时候首都城区的公共汽车、电车路线已经蛮方便了,从毛思嘉他们住的区域去毛爸他首长在的大院儿,坐一路车,不过四五站地。之所以选择自行车,一个是这个时候北京城不大,自行车作为私人交通工具更方便,也是因为毛思嘉晕车。

    “听学校要复课了,到时候学校不像学那么近过些日子也给我闺女买辆自行车,嘉你会骑车吗?”毛爸在前面蹬自行车。

    毛思嘉伸攥着毛爸的中山装后摆点了点头,想到爸爸看不到,才‘哎’了一声:“会骑车的。”

    平常毛爸一出差就很长时间不在家,好像一不心闺女就长这么大了。看着女儿,毛爸总有一种特别可惜的感觉——长成大姑娘之后就不能像时候那样和爸爸亲近了!

    毛爸毛妈只有毛思嘉一个女儿,在这个时候的中国是非常罕见的!毕竟建国前的持续战争死了很多人,再加上领导人‘人多就是力量’,提倡生育,建国后很快就迎来了一阵婴儿潮,954年出生的毛思嘉就在这一波婴儿潮当中。

    这个时候家家都有好多个孩子,多的能有十来个,少的也有三四个。独生子女一般只存在于有生育问题的家庭,之所以还能有一个孩子,往往是去老家,或者兄弟姐妹家里抱养了一个。

    毛思嘉是这个家庭里唯一的孩子——夫妻两个没有避孕(这个时候避孕段也很匮乏),去医院检查也没有问题,然而就是要不了孩子。

    这种情况下,只有毛思嘉一个女孩子,一般肯定会不满,这个时候普遍的思想还是得有个男孩儿继承自己的姓氏才行但毛爸没有这种想法。按照他所的,那个时候打仗,他是运气好才没有吃子弹,那些死了的战友,都年青的很,多数没有儿子。

    他能过上太平日子,还有个女儿,有什么不知足的。

    “我就喜欢闺女!”这是毛爸自己的,他没的是,时候给地主放牛,看人家地主家的闺女白白净净的,比起肥头大耳的地主家傻儿子好多了。虽然这种印象非常不全面、不客观,但已经留在毛爸的思维里无法改变了。

    看着自己清清秀秀的女儿,毛爸就觉得喜欢,比只知道玩沙子、打架、抽烟喝酒不学好的男孩儿强多了!至于养儿防老——他就笑了,他现在是国家的工人,是有退休工资的,要孩子养活什么呀!

    “行!到时候爸爸给你买辆好车!”毛爸正当壮年,脚下自行车蹬的飞快,没过多久就蹬到了复兴路公主坟一带。

    放在后世,这就是刚刚二环开外吧,是实打实的首都核心区域。然而,在此时以老城墙划分,这就是城外!

    这一带有很多建国初修建的部队大院儿别看后世吹嘘住胡同的是真正有钱人,这个时候除非是少数经过改造的胡同,不然的话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城内外的楼房住户。而这些楼房住户正是以各种大院儿为主,部队大院、地方大院儿什么的,这才是此时首都生活情况最好的一批人!

    对比此时的工资和各种福利就知道了,部队和政府肯定是好了不少的——当然,这种差距远比后世要来的少,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的中国是人与人差距最的时期。

    这地方,毛思嘉在首都住了十几年,也只有郊游的时候坐公共汽车路过瞧过一眼。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对于一张月票整个暑假全北京城乱逛是没有兴趣的

    不过她不熟也不要紧,反正毛爸熟悉,熟门熟路地就找到一个大院儿。门口有站岗的卫兵,还有看门的。

    这也算是军队家属住的地方,进出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不至于进出都登记,但有看着眼生的人来,肯定不会随便放进去。

    毛爸来过几回,认得人,打了招呼就直接进去了。

    毛思嘉还是第一次真正见部队大院儿呢!但好奇地看过几眼之后很快就收回了目光——后世把大院子弟传的神乎其神,什么红二代、官二代,然而这个时候的大院也没怎么特别。

    或许有特别好的吧,但至少毛思嘉现在看到的这个大院,绝大多数都是简易楼、筒子楼,唯一的亮点是苏式的屋顶。相比平房来好不少,但对于房地产时代生活过的毛思嘉,这些和现在的胡同民居没什么差别,都很简陋。

    毛爸的首长居住在一座并不起眼的简易楼里不过这也正常,这个时候也不兴太多特殊待遇。

    狭窄的楼道,楼道转角还堆着不知道谁家的白薯什么的,上面盖着草垫子。

    毛爸提醒女儿:“嘉,心点儿,别踩空了——就在三楼,这就到了。”

    这个时候的简易楼多见四五层的,七八层就算很高的建筑了,不存在后世动辄几十层的区房。

    ‘噔噔噔’敲门声,门后传来一声‘谁啊’,然后就是一阵声响。

    “老五,你别这儿站着了,仔细e了盘子——去、去给开门。”

    不一会儿有人开门来,是一个和毛思嘉一般大的男孩儿。看到毛爸似乎有点儿茫然,然后就想起来了:“爸妈!是毛叔叔来了——毛叔叔好!”

    毛爸笑着点点头:“是卫南嘛!”

    男孩儿胡乱点头,好奇地瞅着一旁的毛思嘉。表面上还算稳得住,心里已经想着回头怎么跟他那一帮孩子装逼了!

    相比起时候一起玩家家酒,学读到四年级以后,大多数孩子就开始有一定的男女意识了。总的来,学高年级到初中,特别是初一初二阶段,男女孩儿之间是界限分明的!甚至不心同桌都得画三八线。

    如果哪个女孩儿和男孩儿走的稍微近一些,立刻就会被传不正经,严重的还会被排挤。所以这个时候的男孩女孩儿都表现的特正经(至少规矩孩子都是这样的),然而,这正是青春荷尔蒙勃发的时候,对异性有好奇心是非常正常的表现。

    女孩子脸皮薄还好一点儿,男孩子这边私下不知道议论女孩子多少遍了!

    他们会给女孩子长相评等级,部队大院的孩子爱按照军衔来。少尉、中校、将军什么的——对于孙卫南来,首先想到的就是能和人吹嘘,自己看到了一元帅!

    元帅诶!多新鲜呐!

    “卫南怎么一直站在门口,请你毛叔叔进来啊!”一道女声,应该是这家的女主人。

    孙卫南立刻让了让,请毛爸和毛思嘉进来,一回头的功夫,看到自己二哥孙继东坐在沙发上,‘诶’了一声:“哥,你不是要出门吗?”

    作者有话要:  感谢在209-2-06:34:45209-2-0:43: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寺木其言00瓶;无嫁、慢慢5瓶;苹果儿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