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滚烫鲜汤

A+A-

    望着萧启这孩子,还能兴致勃勃的同她约法三章,不许把刚刚的事情告诉给如意。

    青穗的眼中,闪过赞许之色的道:

    “当真是不错,世子虽刚刚被吓得是不清,但启儿你今天也不过十岁。事后能恢复的这么快,并且胆怯慌乱,都利用与我交谈的时候,给慢慢平复下去了,你这孩子将来长大了,必然是个不简单的。虽从看见你第一次起,你就顽劣到用弹弓伤人,但过于墨守成规的孩子,在我看来虽进退有度,但也少了一种敢拼敢冲的劲头,反倒不如你这样的孩子,稍加教导将来必成大器。”

    这孩子,尤其是男孩,青穗确实觉得,无需过于的约束太紧。

    李青穗前世,虽是个闺阁女子,但她读的史书典籍,却不在少数。

    所以在她看来,纵观在历史上,有所作为,开疆扩土的,随便你怎么去找,都没有一个是文质彬彬,日日只懂得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做得成这等大事的。

    萧景睿的志向,直指那张龙椅,可他既不是嫡皇子,也不是皇帝最中意的儿子,这夺嫡之路,可想而知该有多凶险不易。

    而萧启如今已经十岁了,再过个两三年他就有了,帮衬辅佐萧景睿这位生父的能力。

    既然李青穗现在已经选择了沐王府,并且想借萧景睿的手,去和萧景宏周旋,甚至将这位明亲王,从高高在上的王爵位置上赶下来。

    那李青穗自然事事,都要替沐王府着想,能帮着教导萧启这个嫡出世子,让他尽快的从顽劣中蜕变出来,去懂得这个世道的不易艰辛,如何待人接事,面面俱到,这何尝不是在帮萧景睿的大忙。

    毕竟李青穗看得出来,萧景睿越是对萧启严苛,就明他越看重这个儿子。

    就凭如今王府内,都没有别的孩子降生这一点就能瞧出,此事必然是萧景睿不想要,否则他妻妾都有,岂会这么多年在没有孩子降生。

    因此萧启,必然就是萧景睿心里,将来接替他位置的不二人选,将这孩子教导好了,沐王府就算后继有人了。

    至于萧启这孩子,他从如意那,知道了青穗自幼坎坷的经历。

    眼瞧这位四姨母,却能摆脱苛责的李家人,风生水起做生意,并且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不得不,李青穗虽然是个女子,但是萧启真是心眼里佩服她,甚至和如意一样,都隐隐的可崇拜她了。

    因此得到青穗的一句夸奖,萧启这孩子不禁乐的,都快得意洋洋翘尾巴了。

    “四姨母不瞒你,我萧启别的本事没有,但我这胆子,从就大的很。上树抓鸟,下水摸鱼,就没有我不敢做的。哪怕父王了我一顿又一顿,但趁着他不在时,我还是该怎么玩就怎么玩。就寻阳那个老妖婆,也就吓了我一跳而已,四姨母你瞧好吧,若她一会还敢对我动手动脚的,我可不管她是不是我的姑祖母,我非得拿弹弓狠狠教训她不可。”

    青穗眼瞧她才夸上两句,萧启这孩子还飘飘然上了,她不禁无奈的苦笑一声道:

    “世子你给我听清楚了,做事是不能一味莽撞的,你若真把寻阳公主给伤了,看似你赢了对方。可你别忘了她是你的长辈,这件事情若传扬出去,你的名声就彻底毁了,整个皇室都会对你存在很不好的印象。你这孩子就是自在沐王府,四方的天地里待得太久,有些过于的有恃无恐了。而我今天要教给你的,就是如何忍人所不能忍,有时退一步不是因为胆怯,而是为了寻找更适合自己,脱身求生的路,这话你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而且你得答应我,无论一会你看见什么,都不许冲动行事,也不能出手干预,只需坐在这里看着。”

    因为青穗此刻的表情,过于的严肃,她可是做过王妃的人,气势尽显之下。

    萧启简直觉得,此刻在李青穗的身上,他竟然感到了在萧景睿近前,才会有的压迫感,一时间这孩子再也不敢有异议了,连忙听话的死劲点了点头。

    至于李青穗,为何会有这番嘱咐,那是因为她料定,寻阳公主一会还得刁难她不可。

    而青穗之所以允许萧启跟过来,她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事情,言传身教给这孩子,如何在困境里隐忍等待时机。

    果不其然,几乎是饭菜全都上妥后,就见的寻阳公主立刻拍了怕手。

    接着就见四个下人,端着一个炭盆走了上来,而在那烧的通红的炭火上,正有一砂锅的鲜汤,正冒着沸腾的泡泡,赫然映入大家的眼帘。

    在瞧寻阳公主,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接着就露出陶醉的神色道:

    “这砂锅里的烫啊,采用的都是海参,鲍鱼这些名贵的食材,烹制而成的。

    我叫奴才从昨晚就开始在大锅里炖着了,一夜过去浓缩成这一砂锅的鲜汤,你们闻闻这味道多鲜美啊。

    这话一完,寻阳公主立刻望向青穗,并对她招招手,颇为和善的道:

    “青穗姑娘你快过来,适才叫你跪在佛像前替我祈福,当真是辛苦你了。所以啊本公主心里感激的很,这就亲自为你盛碗汤,以示感谢。”

    皇家公主盛汤,对于青穗这样的民间百姓来讲,那真是无上的殊荣了,礼数自然是不能有失的。

    而且唯恐寻阳借机刁难,青穗自然不敢怠慢,赶紧亲自端着汤碗,道谢一声就伸手迎了上去。

    可是哪成想,就见寻阳公主,是盛汤,拿起的却不是大汤勺,而是寻常喝汤时用的瓷勺,一下下的盛汤放置青穗端着的碗中。

    如此一来,青穗的汤碗想盛到半满的状态,都得三四十勺才能做到。

    并且寻阳公主盛汤时,勺底端挂着的热烫,有意无意的全都滴在了青穗举着汤碗的手上。

    这汤本就没离了炭火,滚烫的厉害,没一会的功夫,就瞧着青穗这手,都被烫的红肿一片,最严重的地方,晶莹剔透的水泡,此刻都清楚可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