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偶遇冉班长

A+A-

    黄未回到家还不到十点,只有黄瑾一个人在看书,他便去棚内观察还在继续开花、继续坐果的辣椒树,以及郁郁葱葱的韭菜垄,见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就骑着自行车去了百货公司。

    不知啥原因,黄岳一个藤艺品都没卖出去,看到他沮丧的模样,黄未就自己也经常打白板,摆摊的目的是摆,而不仅仅是卖,咱收吧。

    中午吃饭时,妈听辣椒卖三块钱一斤,韭菜更是高达五块就非常惊讶,她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菜蔬,竟然可以卖出这么高的价格。

    黄未解释了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优势,笑着:“如果照顾得当,两分辣椒地的总产量保守估计可以采摘上千斤,一分韭菜地三天一割,也能有两三百斤,目前价格高,但随着其他的新鲜蔬果逐渐上市,选择的品种多了之后价格就会下滑,不过平均下来也能达到一两块。

    所以这一季咱们可以收入两千来块,扣除人力、燃料、肥料和些微损耗,不但可以拿回成本,还净赚一千多。爹、妈,我这个棚建得值不值?”

    “值,千值万值!”

    妈不会多想,只晓得不停地夸。

    老爹继续吃着饭,没有发言,但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内心是高兴的。

    从黄未做出索道方案,搞藤编摆摊这两件事之后,他就逐渐接受儿子成绩又好,还能想些点子赚钱的事实。

    因为如此,他才不反对建棚,除了家里的钱起码有一半是黄未挣的外,他也希望这件事能成功,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浪费几百块钱而已,他不会因此而打击儿子的积极性。

    现在看来,大棚蔬菜又是一个赚钱产业。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大棚辣椒和韭菜就像摇钱树,基本上三天就采摘一次,价格虽然没变,数量却越来越多,每次的收入最低也有几十上百块。

    因为没到农忙,黄未要上学,所以多数时候老妈把辣椒卖完回来,还可以在地里忙一阵,到了十一点才回家做午饭。

    栽秧的时候到了,辣椒开始减产。

    黄未就让妈不再摘了,留着泛红的辣椒催红做种或干辣椒,把韭菜遮严,避免阳

    光直接照射,他要试试培育韭黄。

    把薄膜全部揭掉,剩下的闲地翻耕肥土,随便种点白菜、豇豆等,大棚范围内绝不种葱蒜,那些玩意儿坏地。

    春夏之交,农忙来临,黄瑾马上要高考了。

    这是件大事,家里电视和收录都不准开,免得邻居来蹭电视影响到黄瑾看书复习,没看到家人话都带轻言细语的吗?

    家务事更是不让她沾,被晒得有些黑的黄未全包了。

    黄岳也要中考,虽然不比高考重要,但也享受了跟黄瑾同样的待遇。

    周日上午黄未仍然会去摆摊,放学到家仍然不会看书,除了尽量帮老妈做家务,也编一些不复杂的藤艺。

    其实他也要参加中考,跳级申请学校已经同意了,但为了不让家里原本就有些紧张的气氛再浓几分,他谁都没告诉。

    先中考后高考,六月底黄未和老哥放了假,黄岳在老爹严厉的眼神威逼下,跟着去割麦子,黄未负责煮饭喂猪。

    七月三号的清晨,黄未骑着自行车和黄瑾一同去了学校。

    路上他问道:“姐,你紧不紧张?”

    “不,没啥感觉。”

    “嗯,那就好,有时候越紧张越容易出错,保持个平常心,就当期末考试而已,有时候还会超常发挥。”

    “我知道,好好骑车。”

    黄瑾本来不打算让他跟着,但老弟考试是大事,别因为骑车累了而影响发挥,给她当一回车夫也没啥。

    不过虽然他已经快到一米六,身体因为长期做农活变得结实健壮,但载着一个比他还高点、体重快一百斤的老姐仍然有些吃力,拐弯刹车的时候非常心,深怕不心摔个筋斗。

    好在全是平路,车辆不多,在黄瑾的不断叮嘱下,姊妹俩终于到了学校。

    高考时学校不允许不相关的人进去,等黄瑾拿着文具盒、跟着人流往里走的时候,黄未突然冲她背影喊了一声:姐姐加油。

    这年月高考家里送考生的情况并不多,特别是桂源这个地方。

    此刻大门口基本上全是学生,极少的几个家长也站得远远的,人群中猛然听到一声姐姐加油,大家的目光顿时都朝他看过来。

    没人觉得他脑子有病,一些考生的心中反而涌

    起一股激情。

    黄瑾的眼眶都红了。

    “嗨,黄未——?”

    听到喊声回过头,黄未才发现竟然是许久不见的班长大人冉凤。

    她挎着个书包,站在马路牙子边,一脸惊喜的望着他,举起不停地招呼。

    黄未推着车来到她面前,上下一打量便道:“哈,班长大人,好久不见啊。”

    “咯咯,是呀,你在这送你姐?”

    “嗯,你呢?”

    “我也是,姐让我帮她把书包拿着,有空的时候还可以看看。”

    黄未听了不禁笑起来,“我算服了,就算临时抱佛脚也不是这个抱法吧,这点时间能看多少,早干嘛去了?”

    “哪个晓得啊,清早就把我拖起来陪她。”

    冉凤皱皱漂亮的鼻子,无奈的道。

    黄未见到她这模样,顿时想起了冉霞,便问道:“你姐是不是冉霞?”

    “是呀,咦,你咋晓得的?”

    “哈,她跟我姐一个班,俩人关系还挺好,我见过好几回了。”

    “哦,原来这样。”

    “嗯嗯。哎,你在哪儿读?”

    “哼,我都知道你在县中读,你竟然不晓得我在二中?”冉凤把眼一瞪,仿佛又成了那个爱管闲事的班长。

    黄未赶忙道:“晓得晓得,只是顺口问的。”

    “那好嘛,你家有没有电话?”

    “”

    电话?

    黄未好久都没听人提到这个名词了。

    家里没有亲戚熟人在外地,也没有人在什么单位上班,实话重生之后连电话都没见过,甚至没进过邮电局。

    而私人家里如果有电话,那绝对是一些底蕴深厚的大户,哪怕是一般干部也不配安装,除非县级领导。

    刘启东的办公室应该有电话,他从地区学习回来后,被县长调去坐办公室,还是个改革开放领导组的副组长,估计他可以天天摸电话。

    这时的电话还是摇式,必须靠人工从总转接,程控电话的出现起码得九零年前后。

    虽然世界上已经出现了程控电话,但国内却没能力普及,还在想办法引进,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太严格,目前暂时没办法获得最先进的程控技术。

    枉他重生一回,却没本事在这些方面崭露头角。

    摸了摸鼻子瞅瞅已经

    长得曲线玲玲的冉凤,能问出这话也间接明她家多半非富即贵,也难怪她和冉霞的穿着有品有味的。

    “你何必呢,明知道我家是农村的,还问这么白痴的问题。”

    对方是个很漂亮的女生,但黄未还是没忍住想怼她。

    “噢,对不起哈,我忘了。”

    “没关系。只是,你打算就站这儿等吗?”

    “不然呢?”

    “到对面的食店里去吧,考试不过一个多时。”

    “可、人家允许呀?”

    “给钱不就得了。”

    “”

    冉凤的家境确实不凡,花钱也很随意,但她不知道可以拿钱买坐,“人家是食店,你光占着桌子不吃饭,老板不撵我们走啊?”

    “放心,看我的。”

    黄未眨眨眼道。

    开在学校对面的食店自然以赚学生或教职工的钱为主,毕竟桂源最繁华的街道并不在这里。

    食店同样做早餐,此刻才八点多钟,偶尔还有晚起的人顺便来买个油条豆浆。

    店老板姓文,店名叫做文化吃,开在学校对面倒也贴切。

    “俩位同学吃点啥?”

    “我们不吃东西,麻烦老板拿两瓶饮料,我们在您这儿等人。”

    “好勒。”

    文老板拿来两支汽水,收了钱就去忙自己的了。

    冉凤无语的翻翻白眼,这跟点菜吃饭有什么区别,老板自然会同意了,不过还是很高兴他愿意请自己喝汽水。

    “等放假了,我们去野炊吧?”冉凤问道。

    “这么热的天搞什么野炊哦,再我们农村经常带饭在田坎上吃,或者放牛的时候烧洋芋,对这个活动确实没什么兴趣,换一个。”

    黄未摇摇头道,但也没拒绝一起去耍,心里还想着把张燕和王旦叫上,都是耍得好的几个。

    “那我们去跳交谊舞?”

    冉凤这话的时候,眼睛朝四处瞄了一圈,好像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

    也是,目前的社会风气是男生练武,女生跳舞。

    练武还可以是强身健体,跳舞却不然。

    如果是跳霹雳舞或者迪斯科倒没什么,毕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搂抱抱,被批有伤风化。

    而且交谊舞还只是在私人圈子里范围流行,灯光球场的露天舞厅

    还有两年才会开起来,所以现在如果想跳交谊舞就只有在朋友家里,或拎着收录去野外。

    “到哪儿去跳?”

    “水库抽水房?”

    抽水房里面肯定不可能进去,只是门前有块不的水泥坝子,也不远,纳凉转路就可以溜过去,经常有人在哪里跳露天舞。

    黄未前世在这个年龄段根本没接触过跳舞,心思跟大多数男生一样放在练武上面。

    或许可以去体验一下?

    “总不可能就我们两个去吧?”

    “两个怎么跳啊,我再喊些耍得好的,你也可以叫几个同学,反正人越多越好耍。”

    冉凤听他答应了,顿时兴奋的规划起来。

    好吧,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