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第1512章

A+A-

    隆治十年,春。或许是因为倒春寒的原由,天是格外的冷。

    京都,皇城。

    乾清宫,隆治帝躺在龙榻上,殿中是他的后妃,以及他的儿女与妃子们。他们的神色也是各不相同。

    隆治帝的榻边上,那是他的母后。

    隆治帝治国十载,对于一个帝王而言,这一个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可对于他本人而言,却是太短了。

    隆治帝是司马贤是高宗皇帝的嫡长子。

    他的母后自然是高宗皇帝的嫡妻。

    司马贤的目光在儿女们的脸上扫过,最后,他停在了他的嫡子身上。

    一直以来,为了怕重倒他当年的覆辙,他没急着立了太子。哪怕这让太子的母族很不满意。韦氏家族也是一直在朝堂上掀起一些风声,想让他早立太子。

    可他不想立太子。

    他有些懂了他父皇高宗当年的一些想法。

    太子不好当。

    而一个儿做太子,这当然稳固了国本。至少,让下面的臣子们知道了下一任的储君是谁?

    可是,隆治帝自己做过太子,他知道做太子的滋味没那么的好受。

    他自己正是鼎盛之年,一个太子搁那儿,也是碍眼的。又或者,对于韦氏一族他心中不太满意的。

    可皇后是他的元后,嫡子也是他当年登基出生时,是他殷殷期盼的。

    隆治帝只是想着多让嫡子打磨,想培养了一个更合格的太子。

    可一切都是天不假年。

    他病了,来逝凶凶。

    有些预感,他想册立太子了。

    可这时,不太妙啊。

    隆治帝的目光又是望向了他的母后。

    “澈儿。”

    隆治帝招一招,把嫡子司马澈招到身前。

    司马澈是中宫嫡子,那应该的皇家礼仪风范不缺。

    可在这等父皇病重时,也是眼有担忧。

    这时候,他依了父皇之前,走到了父皇的近前。

    隆治帝伸,把儿子招到近前后,他道:“我儿肖父,朕意立你为太子。”

    这时候,皇帝的目光是看着他的母后。

    得了儿子上的尊号,贵为慈仁太后。

    玉荣这时候的目光是看着儿子,然后,她点点头。

    “澈儿是中宫嫡子,理当为太子。”玉荣赞同了儿子的话。

    可她的心中还是明白的,至亲是母子,在皇权面前,至疏也是亲情。

    高宗驾崩,她让了权柄。

    她做一个好好养老的慈仁太后。应该给的权柄,她是让了。

    当然,应该捏住的一些权柄,她还是拿着。

    这是皇帝的意思。后宫的元后因为生产嫡子难产过逝,皇帝不意册立继后。那么,为了保持后宫的平衡,这自然要让慈仁太后压镇,镇住那些后宫里起了心思的妃子与宫人。

    皇太后做的一切,只是顺着皇帝儿子的意思罢了。

    如今呢,想着太医的话。

    玉荣心中不难受,那是假的。

    白发人送黑发人,澈儿这一个嫡孙的年纪太了,一个不足十岁的少年。担得起一个封建帝国的重担吗?

    更甚者,玉荣很清楚她的儿子为何这般的求她?

    玉荣看得懂皇帝的意思。

    皇帝是她的儿子,她一扶了登上太子的位置。又是看着他登基为帝,看着他如何治理朝堂。

    母子之间,岂能不懂对方的心思?

    怕是朝堂上的一些风声,皇帝是知道的。

    主幼国疑啊。

    对于皇帝要册立太子的事情,玉荣一定会支持的。

    父死子继,这是天下至理。

    或者这是合了礼仪的事情。

    可能要担心的,就是孙儿太年幼了。

    隆治帝的身体是真的不好。

    册立太子的大事,他都是吩咐了,然后,就是继续养病。

    册立太子那一日,玉荣守在了乾清宫。

    隆治帝又是病了一场。

    皇帝醒来时,只有玉荣守在这殿中。

    储君的大礼仪已经结束。

    “母后。”

    隆治帝醒来,他看见了榻边上的母后,他的声音里带着沙哑。

    “咳”咳了一回。

    隆治帝又道:“儿子怕是不成了。母后,澈儿往后就托给您了。”

    “”

    玉荣沉默了。

    最后,她道:“你好好养身子,一切会好起来。”

    “母后,儿子这身子如何,儿子心头有数。”隆治帝话时,显得非常的吃力。

    这些年里,他的身体不算好。

    他本人倒是一心想治了朝政,里面花了多少心血,他自己最清楚。

    累倒了自己。

    他后悔的就是没能做出更多有利于大魏朝的事情。时间总是太匆匆。

    “主幼国疑,非是母后亲镇,儿子不放心。”隆治帝在皇太后的跟前,他话时,用的儿子的谦称。

    这时候,他希望,他的母后能怜惜了他的一点心思。

    诺大一个帝国。一个年幼的孩子担不起。

    可皇太后可以。

    高宗之时,皇太后是辅政皇后。

    哪怕隆治帝上位后,他的母后也是镇住后宫,依然有自己的一部分势力在朝堂上。

    这些默契,隆治帝给了他的母后。这是亲娘,只要支持帝王的政治抱负,那么,他自然不会跟亲娘产生太多的冲突。

    隆治帝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可再是孝顺的儿子。

    隆治帝不会忘记了,他还有亲弟弟,这也是父皇母后生的孩子。在京城里,两位亲王的名声,自然各有千秋。

    对于两位弟弟会不会起了心思?

    隆治帝相信弟弟们。不若,他相信规距二字。

    四海升平。

    那么,天下人盼得就是盛世太平。

    这江山如今是司马家的。从高祖到他的上,这一份基业,隆治帝瞧着明白。

    礼仪之大,就是君王的最大依仗。

    可这一份依仗,也是需要力量的。

    君王之德,在乎力量尔。

    “母后,澈儿,儿子托于您。儿子不孝,累母后”隆治帝的很消瘦,他伸出来,握住了慈仁皇太后的。

    玉荣心软了。

    这是她期望的儿子,她盼着他好,盼着一切都能如她所愿的。她舍了很多,也得到很多。

    可如今呢,她将白发人送黑发人。

    太医的话,一一在耳。

    玉荣不想听,可现实让她连伤心的时候,都得忍了。

    天下非一家一姓的天下。

    一国之君,权责何等的重要?

    如今儿子最后的时光里,这般托了她。

    她的眼中含了泪。

    可玉荣要强了一辈子。

    她的泪到底没落下来,只是让眼睛一片的模糊起来。

    微微仰了头,她止了自己的泪意。

    哪怕眼框子还红着。

    玉荣的声音里带上了沙哑。

    “母后总是心疼你的。可你为何不心疼一下母后,你好好的养好身子,这便是最大的孝顺。”玉荣的声音里,何曾不是一种哀求。

    “”

    一时间,隆治帝的眼中也是含了泪。

    可到底他只是求了他的母后。

    这世间,他自然相信了他的母后。

    这一年,这一个春。

    在慈仁皇太后的点头里,隆治帝终归得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钟声长鸣。

    京都的人,都知道这是帝王驾崩的钟声。

    国丧来,新君登基。

    这一年,有隆治帝的临终遗命。被新君尊为太皇太后的玉荣,自然是临朝听政,以抚新君之政。

    这一年,开国至今的大魏朝迎来了第一位年幼的新君。

    对于做了太皇太后的玉荣而言,朝堂上的一切,她都得重新的熟悉。

    新君登基,镇之以静。

    三年不改父志,这是大善之事。

    玉荣这一位太皇太后当然不会冒什么大不为,做了出格的事儿。

    镇之以静,可不代表了,就真的安安静静的不做一点儿事情。

    新君应该受的教育,这关乎国本。

    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这很关键的。可是关乎了一个皇朝的根本。

    朝堂上的事情重要。

    在玉荣的眼中,如何给新君安排了老师与课程,那是更重要的。

    这一个嫡长孙,那是一出生时,就是没了亲娘。

    这是玉荣这一位皇祖母抚养长大的。

    祖孙的感情好。

    玉荣的心中,有了儿子的托负,她满心满眼的自然更盼了孙子好。

    三年后。

    司马澈这一位帝王,那是孝顺有嘉,真的给他亲爹隆治帝守了三年的孝期。

    这等孝举,自然朝堂内外,人人皆知。

    这等事情自然是玉荣的意思。

    除了让皇帝表示孝道,何尝的不是给新君立一个好人设。

    寿康宫。

    玉荣见了皇帝司马澈。

    刚刚结束学业的皇帝司马澈来给皇祖母请安。

    “你来的正好,有一事儿还得你拿了主意。”玉荣笑着招招,让皇孙赶紧上前。

    司马澈来了兴趣。

    他走上前,笑道:“皇祖母这般高兴,可是有什么喜事?”

    玉荣指了桌上的一份册子。

    她笑道:“皇帝,你且打开看看。”

    司马澈伸,拿起册子翻开看了。

    “这是钦天监拟的?”皇帝的语气里满是笑意。

    “自然是钦天监算了吉庆,这给拟了上来的。皇帝你中意哪个?”玉荣指了册子。

    这册子上的,自然是钦天监给皇帝算的年号。

    这测一测吉凶,那肯定免不了的。

    这要合了吉凶,还要合了皇帝的八字。总之,还是许多避讳的。

    皇帝仔细的瞧了。

    然后,他抬头,问道:“皇祖母,您可有中意的?”

    “这是你的事儿,你可不能赖了你皇祖母的头上。哀家老了,可不乐意操心这份事儿。”玉荣嘴里这般。

    语气里的意思,可不是这般的。

    她的态度,只是想表明了。这等事情,皇帝来做更合适。

    真让司马澈讲,关于他的年号,当然他拟了,他更开心。

    可皇祖母是长辈,这孝顺上,司马澈做得一直让人无可指摘。

    此时,司马澈忙是回道:“皇祖母不老,皇祖母长长久久。孙儿还没成婚,还没给皇祖母生了曾孙呢。”

    玉荣一听这话,也是笑了。

    “哀家可盼着了。”

    玉荣捂嘴笑了,回道:“若得了曾孙,哀家那是高兴的。”

    起来这些孙儿。

    玉荣膝下里的孙子,皇帝的年岁可是辈儿的。比着皇帝年长的,有他的庶兄,有安王府的堂兄们。

    可这些孙子的婚事,那是宗室里的喜庆。

    皇帝的婚事,才是更重要的。这关乎了未来的皇后娘娘,这中宫的定夺。

    玉荣想的挺多的。

    皇帝的年岁啊,也快十三了。这时代里,可以订婚了,可以准备婚事了。

    至于,以皇帝年少,那是压一压婚事。

    自然也是可以的。

    如果玉荣权利欲很重的话,她可以这般重。

    可玉荣的权利欲,在她的长子隆治帝驾崩后,已经慢慢的散了。

    这些年里,她一心培养了皇帝司马澈这一个孙儿。也是盼着后继有人。

    如今皇帝司马澈一切让她满意的。

    她自然就不打算压了皇帝的婚事。相反的,可以早早的给皇帝大婚。以便后宫有了新的女主人。

    做一个富贵闲人,玉荣也乐意的。

    最后,皇帝司马澈到底还是圈了一个年号,宣成。

    这一年,便是改元后的宣成元年。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