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A+A-

    宫中的事情,因为徒景年下令封口,最终自然无人会在这事上纠缠,而朝中,这日,却有人上书启奏,是江南因为兴起了诸多作坊工厂,以厚利诱使人进厂做工,导致诸多农户佃户放弃田地,进入工厂工作,不少良田被荒废,长此以往,弃耕者越来越多,将会动摇国本,请求圣人下旨,限制工商,以使农户回归正途云云。

    徒景年对此早就做好了准备,直接就道,各地的士族还有豪富多年来兼并土地,导致众多普通的自耕农丢失了产业,沦为佃户,一年到头日日辛劳不休,却连肚子也填不饱。当年兴办工厂作坊,无非是为了给这些失去土地的穷苦百姓另一条出路,只是如今这些行业利润丰厚,从者愈多,若是随便限制,那么,原本安置好的那些失地的农户,应该怎么解决,难道让他们变成流民吗?

    这话一,下面的人顿时不知道该什么好了,朝堂上这么多人,甭管是不是清廉,但是实际上,谁家没做过兼并土地的事情呢?考上秀才,族里面亲近的人家就会请求将自己的地挂在他们名下,到了举人,便是附近的乡人也会带着土地投靠,等到中了进士,更是要广置土地,作为传家的根本,而且,做官之后,为了保证自家的利益,更是要在地契上头做文章,良田写成中田乃至下田,明明一亩地,只记作七八分甚至更少,如此,能够免税的地更多。因此,起土地兼并来,这些人即便不是罪魁祸首,也差的不是很多。

    朝堂上为什么有人上书,别人家不想种地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不就是因为他们自家的地太多,每年光是收租子就足够一家子生活得油光满面的,但是佃户也不是傻瓜啊,一个人进了工厂,很快大家都发现了,做佃户还不如出去做工呢,种地一年到头交了租税之后,一家子只够吃饭,想买点肉都得斟酌。进了工厂,一个月就能挣到往年大半年的收入,这笔账谁不会算呢?反正朝廷也不会因为你进了工厂作坊,将你划到匠籍里头,也不会影响后代的科举什么的,何况,到了快活不下去的情况,谁还会叫孩子去读书科举呢?

    因此,这些大地主们发现,哪怕稍微降低了租子,也没多少人肯租他们的地做佃户了,总不能叫他们这些人自个回家种地去,只得在朝堂上抨击工商,宣称农业才是立国之本了!

    徒景年早就有了另外的打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农业虽听起来很重要,但是随着高产粮种的出现,化肥农药的渐渐普及,还有农业械的不断改良,这玩意已经不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了,完全可以弄成大农场,实现集中耕作,甚至,徒景年已经有意过些年在外开发殖民地,大晋本土不少地方的耕地,完全可以慢慢退耕还林,以扩大大晋这边的绿化率,避免因为工业化的进程影响到大晋几代人的身体健康。

    当然,这些话自然不能直接跟这些食古不化的朝臣们,徒景年如今正在逐渐推行新学,讲究学以致用,最多过十年时间,朝堂上便会出现不少思想比较开明的年轻官员,他们将很好地理解徒景年的思想,成为徒景年大力改革的得力臂助。

    因此,徒景年只是讲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无非就是如今工商业的税收已经很多,可以降低三成的农税,让农户得到更多的收益,使得他们不会随便抛弃田产,至于实在是无人耕种的良田,户部或者是皇家可以酌情收购,集中耕作,以保证不会酿成粮荒饥荒。

    徒景年已经抛出了解决方案,那些官员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他们既舍不得降低地租,又舍不得出售土地,最终只能郁闷地回了原位,想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很快,办法就有了。工部那边在城郊的皇庄上演示了一下他们新研制出来的蒸汽动力的拖拉,虽因为刚刚才成型,个头很是笨重,外观也比较难看,甚至因为蒸汽的密封性不是很好,导致操作的人没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但是,这玩意效率可比耕牛强多了,同样的时间,轻轻松松就能耕完十倍的面积,而且深度也比牛耕深。换掉特制的犁头,换上别的东西,又能一晃变成播种,速度更快,看得一众官员咂舌不已,一个个很快眼睛都要充血了,有了这玩意,就算跑掉八成的佃户,也不用担心家里的地荒废了啊!何况,如今这样,根本就没必要弄多少佃户了啊,完全可以像作坊一样,招收几个工人,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了,最多在农忙的时候,多花点钱招收几个短工便是了,何况,听工部的人,如今收割也已经研制得差不多了,最多两年的时间,便可以正式投产,到时候,连收割的时候,都可以省掉不少劳力了。虽这玩意价钱挺贵的,但是,别按照长远的眼光,自家那么多地,还都是连成片的,先买上一两台,头一年就差不多能收回成本了。

    工部的产品展示大获全胜,立马接到了雪片一样的订单,而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一大堆颇有眼光的商人纷纷上门,要求大量订购批发。

    徒景年心情很爽,这玩意的专利他也是有一部分的,虽他只是弄了个比较简单的原型图,又叫人将柴油动力换成了蒸汽,导致器的体积凭空大了足有两三倍,速度也比较慢,毕竟如今徒景年还没有开始大肆开采石油,建立石油工业呢,工部那些工匠试验了很多次,终于弄出了几台性能比较稳定的,以后就准备照样生产了!不过这样好啊,以后柴油出来之后,还能再赚一笔!

    这件事的后续,徒景年将一部分交给了阿明,让他去工部跟那些跑过来软磨硬泡,要求获得经销权代理权的商人打交道,国库内库凭空多了一大笔钱,一众官员也是大呼圣上英明,总之,这事弄出来之后,竟是无人不高兴。阿明从工部回来,他已经得知,工部已经给不少作坊下了订单,生产拖拉上的各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会一起运送到工部下面的工厂里面进行组装测试,而这些,又直接将那些因为拖拉的出现,面临被辞退的佃户收进了工厂里面,成为了正式的工人,因此,并没有像一些暗地里面看笑话的人预想的一样,导致出现大批的流民,引发动乱。

    阿明若有所思地问道“父皇,这便是你的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吗?”

    徒景年点了点头“阿明,你要知道,如今是什么情况,如果依靠传统的农耕,那么,大晋大概只能跟以往那些朝廷一样,一直被局限在中原,只有通过技术段,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人们才有野心,才有余力,向外开拓!中原百姓历来相信的是落叶归根,狐死首丘,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背井离乡,想要他们走出去,就要有更大的利益刺激!就像是海贸,海上风高浪急,每年都有海船遇难,何以那些海商还会前仆后继,甚至是愿意倾家荡产出海呢?那是因为海贸有着很大的利益,中原哪怕是最普通的瓷罐碗盆,拿到外洋,就能换成真金白银,乃至象牙宝石香料,转就是几十上百倍的收益!因此,只有他们发现背井离乡比留在中原有更大的利益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相应朝廷的号召,前往海外殖民生活!”

    徒景年想了想,又直接道“不管是对什么人,最坚实的关系,不是什么人情,也不是什么人品,这些都是靠不住的,人走尚且茶凉,人心也是易变。尤其是国与国之间,最可靠的交情其实是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你以后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作为君主,不要太相信那些臣下的操守,进了官场,也就差不多是身不由己了,哪怕原本是一汪清泉呢,过上几年,若是他还混得不错的话,一般也跟墨汁没多大差别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无论是钱,还是名,作为君主,你心里都要有数,但是不要一直盯在这上头,平白局限了你的格局气量!还有,若是什么人无欲无求,那么这个人就不能用,因为你无法掌控他,明白了吗?”

    阿明想了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徒景年看他眼神还有些迷茫,不由叹了口气,还是个孩子呢,因此,伸摸了摸他的头,温言道“这些你先记住,以后见识的多了,慢慢就懂了!”

    阿明有些羞愧“儿子愚钝,叫父皇失望了!”

    徒景年含笑道“不要多想了,其实这些你不要想太多,帝王心术其实也是节,不要沉迷于这个,归根结底,还是得看你的能力,若是你有本事对内保证国泰民安,对外不开疆扩土,也能一直保证优势,那么,阴谋心就不能动摇你,明白吗?”

    徒景年得有些矛盾,阿明虽也是太子,但是跟徒景年不一样,徒景年一来原本被所谓的剧情给压着,又遇上许多不消停的人;二来,又想着要推动整个大晋的科技政治改革,因此,一直非常紧迫,加上还有上辈子的经验,让他异常成熟。可是阿明却是真心没受过什么挫折的,他是长子嫡孙,一出生就备受期待,没多久又被立为皇太孙,弟弟阿阳是个有些粗枝大叶的性子,对他也很尊敬喜爱,没有相争之心。后来顺理成章做了皇太子,徒景年也没必要忌讳一个孩子,对阿明又怀着不的期望,因此,阿明一直顺风顺,也没有什么人、什么事情需要他费太多心思的,导致他虽生在皇家,却没太多心,如今自然很难理解徒景年的话,不过得了徒景年的教导,阿明回去之后,还是开始仔细揣摩起来,导致了东宫出现了第一次由阿明自己主导的人事变动。

    作者有话要本文已经开始收尾了,大概本周大结局,应该还有一两篇简单的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