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35):分科了。

A+A-

    苏雨所在的尖子班离张海珍的清北部中间隔了一个教学楼。

    高中和初中完全不一样,无论干什么都是按照时间一分一分的算。

    放学到下午上课之间九十分钟,就餐时间最低用四十分钟,午休时间苏雨一般要用半个时。

    剩下大概十分钟时间就算苏雨非要找张海珍她有时间吗?

    三年同桌,苏雨只知道张海珍家庭条件不太好,其它的张海珍不愿意,她也从来都没有问过。

    只是觉得张海珍勤奋努力又善良,才喜欢和她一起玩。

    在苏雨眼里,所有努力的人都值得尊重都是可爱的人,苏雨也最喜欢和这样的同学在一起,她觉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从来都没有考虑到家庭条件问题。

    她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到底哪里伤害到张海珍的自尊心了。

    刚刚上高中学习时间都高度紧张,而且无缘无故失去了一个好朋友,苏雨的心情超级郁闷。

    还好苏雨很会排解很快就走了出来,她觉得只要她问心无愧就不要纠结,没有想到事情完全不是她想象的那样。

    高中的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全部是全市排名。

    开学两个多月的期中考试,就像往年的高一期中考试一样,孩子们的成绩大洗牌,一部分在中考时成绩不是太拔尖的突然间变成黑马冲了出来。

    有些中考成绩特别优秀的一落千丈。还有一部分孩子成绩雷打不动的高高在上:陈哲瀚就是这样,稳居全市状元,无论文理科都是傲立群雄。

    苏雨却没有和中考成绩一样,和陈哲瀚组成结婚照,排名全市第二,学校第二。

    问题依然是数学,数学的问题依然是函数。一百五十分的题,考了一百三十六分,这个成绩虽然不算低,但是在学霸学神遍地跑的尖子生班绝对中上游水平,在清北部也不是尖子生。

    但是,苏雨和别的同学不同的是,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生物地理让人恐怖的全部全市排名第一超过陈哲瀚,其中语文作文是全市唯一一个满分,并且被省教育局作为范文给全市高中同学讲解。

    和数学紧密相连的物理化学都不到九十,排名和数学一样尖子班中上游。

    表面看起来,苏雨和陈哲瀚再也不可能同框成结婚照了,但是期中考试之后,学校就开始分文理科,苏雨的文科总成绩全市排名第一,陈哲瀚理科全市第一。

    他们的照片依然放在一排。

    苏雨的成绩在各种大喜大悲中总的来还算在预料之中,比着完全不偏科的陈哲瀚,苏雨理科稍微有点弱,但是也属于文理都棒棒哒孩子,班主任老师还是建议苏雨上理科,只有苏雨心里清楚她该上什么。

    从上学到现在,数理化虽然名列前茅,但是苏雨基本都会时不时卡壳找老师或者何宇航辅导一下才行,其它科目从来都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依然轻松拿冠。

    最重要的是苏雨学着轻松特别喜欢,所以无论别人怎么,苏雨依然选择了文科。

    陈哲瀚被分在了理科尖子班理科一班,文理科分班之后,能够再和原来的初中部同学分在一个班属于特别幸运了。

    由于理科生比较多,陈哲瀚班里最幸运,还有十多个原来的初中部同学,苏雨的文科班几乎全部新同学。

    面对着一个个新面孔,苏雨有期待,更多的却是感伤。

    “看什么呢?”

    “你想吓死我啊!”

    正在报栏前看分班名单的苏雨,被背后突然冲过来的邢悦吓出一身冷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