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谁得知

A+A-

    皇帝册立太子的诏书颁布天下,这于家国万民都是值得庆贺的喜事。但于云安而言,新太子也是故人,她便比旁人多了几分思量,不由自主,也没有着落。

    一日,趁着柳氏往寺庙祈福,云安去了裴宪的书房。父亲正在挥毫练字,看着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却在她尚未走近时就忽然抬起了头,然后置笔一笑:

    “云儿,怎么没陪你娘出门啊?”

    云安挑眉抿嘴,先伏到了书案前,下巴搁在叠起的手臂上,漆黑的眼珠上下转,这才回道:“有些事想请教阿爹。”

    裴宪看这丫头当真是有些心事的样子,不多想便道:“那你吧,爹知无不言。”

    云安早是藏了满腹的话,但还是忖度着,慢慢道来:“我觉得那道立太子诏有些奇怪。诏书上除了官书套语,褒扬赞许,还写了‘群邪害正,凶党横逆’,还有‘潜贮兵甲,将害朕躬’这般言辞,难道朝廷先前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裴宪原是一脸慈爱地等着给女儿解惑,但才听了这几句,脸色便一沉到底。云安不曾察觉,低眉思索,继续着:

    “太子原本久居洛阳,但诏书上却写他‘密闻其期,先难发奋’,又写‘呼吸之间,凶渠销殄’,便是他先发制人,消灭了朝中奸党,有了功德威望,才被立为储君。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呢?”

    “云儿,国事朝局由来是很复杂的。”

    裴宪显然是知道些的,云安也是料定裴宪半生仕宦,不会一无所知。可这样简单的回答又显然表明,他不想。

    云安既然发问,便是想弄清楚,歇了歇,恳求道:“诏书如此写,又宣告天下,便是不忌讳,是表扬太子功勋之意。那阿爹还有什么可避讳的呢?这也不算妄论国是啊。”

    裴宪轻叹了声,似乎犹豫了,理着案上书稿,道:“云儿,你与太子有故交,你能保住性命,也是因他施恩,而王妃,如今该是太子妃了,是你长姊,你是否……”

    “不是的!”云安还以为裴宪松了口,可转而却是要提韦家,她急了,怕裴宪误会多想,“他们有恩于我,便至多是一份恩惠,再没有别的了。我只有一个长姊,就是阿瑶。”

    裴宪心怀坦荡,便是在洛阳初闻其事时,也没有偏想,哪怕柳氏告诉他韦令义也在洛阳。所以,他是担心云安为旧事所扰,也是因为,国事朝局真的十分复杂。

    “云儿,我和你娘带你回来,又让你在此静养,就是想让你安心舒畅地度日,不再为外事烦扰。如今太子新立,是国家幸事,前尘往事都不必再追究了。”

    前尘往事都不必再追究,那就能忘记吗?云安愣了下,手心发凉,心头一惊,想到的却不是眼前这个“前尘往事”。

    平静下来,云安没有再追问。裴宪以为自己服了云安。

    ……

    千里之外的陪都自比别处更早接到册立太子的邸报。而太子原就是迁居洛阳的,一个不见经传的皇子,坊间百姓更是引为谈资,甚至杜撰出许多出神入化的故事,津津乐道。

    好像只有一处,这一家人仿若与世隔绝般,兴味索然,冷冷清清,便就是汉源侯郑家了。

    暮春一日,郑家门前驶出一驾马车,除了驭车奴,并无其他随从。不多时,马车抵达城南因风渡,从车舆内下来一对主婢——郑濡与横笛。

    她们并不登舟,只在靠近岸口的草棚里坐了下来,放眼凝视。当此和暖节气,出行的人也多,因而岸头迎来送往,人声喧闹,大舟楫沿岸排开,宛若长蛇。

    郑濡面上并无太多情绪,观望良久也不开一言。忽而风起,吹得草棚旁的柳树上拂来一阵柳絮,纷纷扬扬,迷了她的眼睛。只觉痛痒,她便抬手去揉,横笛慌忙阻拦,拿出帕子替她慢慢擦拭,可擦着擦着,却擦出了满眶的泪水。

    “娘子何苦呢?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横笛知道,郑濡并不是被柳絮伤眼而哭。

    郑濡无声洒泪,亦只是摇头:“我知道等不到,我就是想看看,一回家就透不过气来。昨晚我又梦见她了,我真的很想她,不知道她的身体如何了,我好怕她不记得我了。”

    郑濡口中所指就是她曾经的二嫂,云安。自云安离开洛阳,每逢天气晴好,她便会来因风渡久坐,看别人相聚,看别人分离,在别人的悲欢里徒然寻觅。

    横笛既心疼,更无力,也只有忍泪相劝:“云娘子有爹娘照料,一定早就痊愈了。她就算忘了二公子,也不会忘了你的,你们那么要好,比亲姊妹的还亲呢!”

    “我也不希望她忘了二哥!我还想他们再做夫妻!”

    郑濡越发到了伤心处,泪水止不住,话也更痴傻。横笛感同身受,终究哽咽难言。然而,主婢一味沉浸伤怀,却不见,和风朗日之下早站着一个人,此刻,正缓缓走近:

    “你这般,于事无补。”

    是一句沉稳的男声,但因此地人流嘈杂,主婢一时并未在意,只是低头收敛心绪。直到一片阴影投下来,遮住了日光,也遮住了郑濡望向岸口的视线——

    “韩简?!”看清来人,郑濡惊得跳起来,满眶泪水一下都憋了回去,相视间不知所措,脸颊却渐渐红了:“真巧,韩公子是要出行,还是来接人的?”

    韩简眉眼肃淡,却道:“不巧,我知道郑娘子在此。”

    这话比见到这个人还令郑濡惊疑。算来,他们才是第三次相见,前两次还闹得不快,他怎么就如此了解自己的行踪呢?而且口气笃定,竟是特意寻来的意思。

    韩简有意而来,只略过郑濡惊讶神色,继续道:“事情已过去许久,连你二哥都去了北庭,你也不该再流连往事。若真想远行之人放心,就先顾惜自己,照料好家人。”

    大祸之后,郑家再也不复往昔,郑濡也是憋忍得久了,来因风渡是她唯一的宣泄之法。她低了头,酸楚涌上心间:

    “韩公子不知道,二哥虽然去了北庭,但也只怕是逃避,洛阳不是他的家了,只是伤心地,他大约不会回来了。至于家中事,也不怕公子笑话,就是四个字,风雨飘摇。”

    韩简细细听了,但并不认同,神气淡然,似乎比郑濡还要明白郑家的事:“你二哥临去前到国子监请辞,与我道别,并未自己再也不回,等他将伤心事消解了,自然就会回来。你长兄是个沉稳之人,不会不顾全大局,不过也是需要时间罢了。”

    不知为何,韩简的劝言得平平常常,却字字句句都能扣人心弦。郑濡不由深吸了口气,盈润的双眸刻上了那人的脸廓,看得愈发深了,忘记要答些什么。

    “但凡送别之处都会栽种柳树,而此地又叫因风渡,你知道其中的关联吗?”各自静默良晌,韩简问道。

    郑濡恍惚着,先摇头,又猛点头,才道:“是晋朝才女谢道韫的咏雪诗,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送别处栽种柳树,柳是留的谐音,柳絮因风,终究是被风送走了,留不住的。”

    “典故是不错,但你解得不对。”韩简紧随郑濡的话音道,然后转身抬手,往空中拈起飘浮的柳絮,“这不就留下了?”

    郑濡一笑,觉得韩简此举颇不符他刻板的性情,想了想又道:“柳絮无情,人却有意,拦得住无情物,却劝不住有心人。韩公子的解法也是有些不通的。”

    “哦,是吗?”韩简忽而回头,脸上似笑非笑,但依旧是笃定从容的,“你方才问我,是出行还是接人,便是这送别之地,有来也有往,是有两重可能的。那么你,又何必非要执拗于‘往’,而忽略了‘来’呢?”

    郑濡怔住,脑中一醒,连气息也屏住几分。

    “因风渡,风可渡人,也可渡心,其实是一条通衢,却看你如何想,看窄便窄,放宽便宽,而天地之间,诚然是宽阔无边的。所以,你是要寄希望于‘来’,还是寄沉沦于‘往’?然则,往事向来都是不可追的,你似乎只有一个选择。”

    什么天地之间宽阔无边?听到这番话之前,郑濡的世界不过就是修文坊那十几亩的家宅,就算自幼有二哥言传身教,终究不曾深思,更何谈放眼天地的广阔呢?

    郑濡佩服起韩简,双目放光,尽皆崇拜之意。

    郑濡亦是个什么都摆在脸上的人,韩简见状,心底了然,略一挥手指向郑家马车停靠的方向:“早些回去吧,不要让府上担心,以后也不要再来枯坐了。”

    郑濡猛闭了下眼睛,干涩中拧着一股莫名的力道:“韩公子府上何处?濡儿下回可以去拜访吗?”

    郑濡早想听,还几次三番托付云安,可大事突然,也就断了一切,她到这时才又勾起那份心思。

    韩简显出一丝意外,很快回道:“韩某独居,娘子不便往来。”丢下这话,他阔步离去。

    郑濡自然失望,却又觉冒失,惹恼了韩简,叹了声:“这个韩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啊,他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了这么多,好像很友善,临了却又不近人情,不是自相矛盾么?”横笛上前凑了一句,扶着郑濡,又问:“那娘子还要不要听他的?”

    “听,他得有道理,我要听!”

    作者有话要:

    感谢在2019-10-05 00:07:38~2019-10-10 11:37: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深水鱼雷的天使:我超甜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静默海 10瓶;疒臼丨又 6瓶;金刀大菜牙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