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楚国目前的形势

A+A-

    “古来过刚易折,如果王爷一上来就让他们感知到手段不俗,勤政爱民,则非但不会使他们敬服,反倒会遭致群起而攻之。唯有与他们同化,让他们认为王爷不过是……”酒囊饭袋四个字他不敢,“才能消除他们的戒心,从而各个击破。王爷我得对吗?”

    “对了一半。你看陈福歆如何?”

    “王爷是想走他的路子?!”袁成书并不笨。

    “装了二十几年,也不差这一刻。”

    巳时。

    赵覃已经灌了不少茶下去了,此时正坐立难安,不知道这位楚王殿下是怎么个意思,把自己晾在这里两个时辰,既不叫自己走也不要见他。

    他的身边还聚集着几位长史和司史。

    “赵大人,这王爷还没起?”

    “赵大人,你我们可是听你的话……这王爷别是过河拆桥吧?要知道我们以前……”

    “林大人,话可不能乱。”

    “欸王爷来了……别话…….”

    几个人连忙站起来,伸长了脖子向门口望去,却见魏景行手背到后面,一步一步地走进来。

    慕鹤轩跟在他走后方,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他,就好像怕他突然摔倒一样。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拐角的时候,魏景行还一副虚弱得快站不住的样子,要慕鹤轩一手扶着他的胳膊一手圈着腰才勉强带着他往前走,走两步就要歇一歇。

    本来嘛,他早才刚从昏迷中醒来,又是发了大半夜的烧,整个身子都虚得不成样子,又吃不下什么东西。哪就到了可以下床行走的地步?

    可是看看现在,他在看到人的一瞬间挺直了腰板,装得跟没事人一样慢慢地走过去,如果不是慕鹤轩靠近他看他脸色苍白得不成样子,还真要被他糊弄过去了。

    魏景行现在全凭一口气撑着,不让自己倒下来。

    好在拐角离大厅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可是就是这几步路,他却仿佛走了一个时辰。头脑也昏沉得很,直想睡去,他只好将手藏在袖子里用手指猛掐自己的手心。

    “下官等见过千岁,千岁万安。”几个人的声音一同响起,听在魏景行的耳朵里更是如同炸雷一般。

    “起吧。”他此刻也快装不下去了,任由慕鹤轩将他搀扶到主座上坐好。梧桐在座椅的扶手处、靠背上多塞了几个软枕,方便他靠着。这在众人的眼中自然就是贪图享乐的表现,连坐都不肯好好坐。再加上他脸色苍白,他们也只以为他昨晚那什么过度。

    “千岁,已将那逆贼陈福歆的头颅悬挂于城门之上,并捕获同党二十八名,听候处置。并,并……”

    “并什么?”

    “并查获那姓陈的在城东有一私人兵器库,平日里什么隐秘,外人只道是铁的场所。”

    “什么?兵器库?果真要造反啊?”

    “胆儿真大啊……”

    “是啊……”

    魏景行用拇指揉揉眉心,眼睛微闭,好像很不耐烦的样子,“封了。”他言简意赅地道。并用另一只手随意地挥了挥手,好似在赶他们走。

    慕鹤轩代他道:“这几日的事务留下,诸位就可以先回去了。”

    几个人面面相觑,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纷纷行礼退下。

    等到他们人都看不见了,梧桐长舒一口气,“总算走了。”

    “阿行!”

    却见魏景行突然卸了力道,整个人直接软了下去,只斜斜地倚靠软枕才勉强坐住。

    袁成书急急地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看了看他的脸色,“脱力。先抱回去再。”

    慕鹤轩二话不抱起人就往外走,梧桐将手中的狐裘展开给他盖上,并示意站在一旁的厮将那一叠文书捧好跟上。

    此后的时间里,别提多悠闲了。

    魏景行养养病,顺便了解了解楚国的情况。

    根据赵覃送来的资料,他发现楚国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官场积弊过深,党派林立。之前陈福歆在的时候,身边聚集着一帮“心腹”,现在自己将他的班底釜底抽薪,很多职位都空了出来,看来急需要补充新鲜人才,扶持自己的势力。

    二是楚国江河遍布,几乎每年都会爆发三四次大大的山洪灾难,届时就会有很多难民要安置,这对于一个属国来又是不的负担。解决的方法唯有从源头开始……

    三是这里的经济,虽然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发展了起来,但都比较散乱,没有人引导成不了体系,走不了多远。

    四是和周围封地的关系,似乎不太好……

    这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是大工程啊……

    魏景行半躺在贵妃榻上,身后靠着软枕,一只手无意识地敲着扶手,闭目沉思,直到他感觉有人将他手中的几张纸抽走了。

    “身体不要了?刚好一些就又不休息了?”

    “阿慕,来。”魏景行歉意地一笑,冲慕鹤轩招手让他坐下来。

    慕鹤轩无法,将那扎纸随手放在桌案上,在塌上方坐了下来,自觉自发地搂过人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减少他的压力。

    “怎么了?”

    “眼下楚国积弊太深,阿慕认为该从何处入手?”

    “嗯,”慕鹤轩又拿起那叠纸,翻了翻,指着其中一处,“这里。我们先从水利开始。眼下正值深秋,水位下降,正是修筑大坝,引水修渠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能成功抵御开春那一场洪灾,那么既能服众,又能笼络民心,还可以吸引人才,一举三得。”

    “阿慕得好,那你认为该派谁主持这项工程?”

    “刘长史,此人工学出生,在治涝方面颇有些奇思妙想。只是姓陈的一直不启用他,致使明珠蒙尘,我们可以请他出山。”

    “看来阿慕已经心中有数了。”

    “那是,跟你有关的,都不能马虎。这事就交给我去做吧。”

    “好。”

    “要命啊,要命啊,每日里眉目传情就算了,还情话一箩筐,是真的不给我们这些人一点活路啊!”

    慕鹤轩一看到袁成书进来就没好气,“无故擅闯是君子所为吗?”

    “我非君子,所以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