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卷三:洛阳篇 关键枢纽

A+A-

    宣化帝伪善欲害死亲子的“名声”终于还是传了出去,和它一起流传的,还有一本帐簿,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载了一桩罪恶的交易——移魂之术。简而言之就是将一个人的魂魄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也就是剥夺无辜人的性命为特地的人续命。

    再联想到各地发生的镇民村民莫名死亡事件,人们顿悟了。

    而这桩大事件,涉及到不少人,很多都是当地的豪绅官员,甚至涉及到京官,从五品大员到一品大员都有。而其幕后掌控者就是大兴朝的最高统治者——宣化帝。

    一时之间,大兴各地群情激忿,揭竿者层出不穷。

    终于到了一周后,魏景行点将,挥兵北上。

    这是一个开端,证明旧的一页即将揭过,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他相信,他们夫夫携手,一定会开创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之前慕鹤轩已经找到了他生前的亲卫队,并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身份。现在跟他们走的有四十骑,对于精锐来,这就足够了。

    他们决定“借道”平城!

    可是他们毕竟还太弱,贸然跟慕准强大的铁骑兵对抗,铁定是顷刻覆没。

    所以,魏景行决定派一队先遣军队往西北方向走,而真正的由张立带领的核心队伍,却是从东北方向包抄,途经平城。

    并且人是分好几批走的,都穿着便装,扮成商队的样子,运上货物,就出发了。

    而丹阳也是要派人留守的,魏景行就把阿勒和梧桐留了下来,命他们招收楚国本地的青壮年,组成民间护卫队,强加训练,最终用他们换下之前守城的士兵,采取轮岗制。

    此时,车队正在泥泞的道路上缓缓前进着。慕鹤轩和魏景行坐在马车上,感受着微微晃动的车身,摊开地图开始研究线路。

    魏景行随手点了点一个地方,那是三条线路的交汇点,那里存在着一座城市。也就是这个城市是通往三条道的关键枢纽,如果掌控了这个地方,就代表了退路又多了一条。而且粮草壮丁什么的也不用愁了。毕竟他们是要长期拉锯战的。

    慕鹤轩多聪明的人啊,所以一看就明白了。

    这个城市往南可以退回到丹阳,往北直通平城,而从西北方向走,就可以直奔上京。

    如果以这个地方为据点的话……

    这时候的他们还不知道,就是这座城市,日后带给他们多少辉煌。他们的后半生都在那里度过,他们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也都那里。

    那座城市,名字叫洛阳。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我听,洛阳的郡守是位义士,只服他认为对的人。可是在他眼里,大概我们这样的反叛就是‘不对’的吧?”

    “这可不一定,如果那里的百姓对我们满意,他是不是也会对我们满意?”以魏景行这么清清淡淡的口气来这件看起来很“憋屈”的事,听起来竟然不觉得掉价,反而很让人觉得就应该如此。

    “得也对,听这位吴郡守爱民如子,而洛阳的百姓长期存在这一种热症,在当地无药可医,致使那里的老人和孩很多都熬不过去。如果我们有办法可以根治这种热症,并且拔除它的根源……?”

    两个人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了很明显的意味。袁成书不就是最好的人选吗?他精通医术,又是天师的入室弟子。

    这件事交给他来办再好不过了不是吗?

    在另一驾马车上的袁成书不知道自己又被坑了,他在摆弄师傅留给他的三个锦囊。

    “危急时刻才开吗?那么什么算是危急时刻呢?要不要交给老大叫他决定呢?”

    可是他又想到师傅对他嘱咐一定要他自己拿着,等到了时间再交出去。

    “师傅到底在什么算盘呢?”

    正想着,就听到外面有人在报魏景行那车找他上去有话,他赶紧将东西收好,拍拍衣角就利落德跳下马车,一路跑着来到中间位置找到魏景行他们的马车跳上去。

    “老大,你找我什么事?”

    慕鹤轩就将他们的算跟他复述了一遍,袁成书这回倒是很爽快,直接包在他身上。

    这次的计划出奇地顺利,几日后,他们到达洛阳,在城门外三十里处的山坡驻扎下来。

    “怎么样?这水有什么问题?”

    袁成书捧起一汪水,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味道正常,颜色也正常,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不过……”

    “不过什么?”

    “你看这个。”袁成书揪下长在石头缝中的一抹绿色,“这种草本身无毒,但一旦碰了水就会催发出特殊物质,而这种物质混在水里也无毒,可是如果加热了,毒性就完全被激发出来了。”

    “那你的意思是,就是这个草搞的鬼?”

    “是的。”

    “那可有什么办法?”

    袁成书在怀里一阵摸索,终于掏出一个瓶子,“真是老天也都站在我们这一边,这个东西叫‘水至清’,它能净化一切东西!”

    “阿行,看来事情已经清楚了。”

    魏景行张张嘴,正要话,就听得派出去的传令兵来报,“吴郡守听闻王爷来了,紧闭城门坚壁不出。”

    “好一个‘义士’啊!”

    “不要紧,我们今晚就在这城外过夜吧。”紧接着,他就转过身去对袁成书,“你坐在那里,如果有路过的百姓就给他喝一碗兑过这‘水至清’的水,尤其是那脸色蜡黄的。这药水多久能起效?”

    “明天就能。”

    “那好,明日过后,吴郡守必会亲自开城门迎接我们进去。”

    于是他们就在城外安顿下来了。

    袁成书马上喊几个人帮忙在城门外支了一个摊子,放上凳,上面摆了一排碗,碗里满上清水。有过路的人就请他过来喝一碗,只收取一文钱。

    不明真相但赶路很辛苦的百姓便以为是卖水的摊子,而且很便宜,于是都丝毫没有存疑地喝了。

    自然是千恩万谢地进城去了,每个人临走的时候还都带走了一壶水。

    没有人知道这其实只是溪水,而且是加了“水至清”的溪水。

    而在他们的背后,吴郡守派来窥视他们的人百思不得其解,慌忙回城汇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