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容玉(7.29修)

A+A-

    永宁侯夫人一番妙言妙语哄得老夫人忘了对谢令姜的不悦, 饭毕,挥手让她们都退下。

    出了正厅,谢令姜向一同出来的永宁侯夫人道别,“方才多谢舅母美言, 三娘先回秋月筑了。”

    永宁侯夫人对着谢令姜安抚笑笑, “唉, 平日里你外祖母长年待在佛堂里,不管谁来了也不出来, 也不知怎的,今日就来了正堂, 倒是吓到你了。婆母没什么坏心思, 就是老了老了跟个孩儿似的,什么话就没思虑过,凭着心意就随口乱一气。”

    谢令姜表示她并不在意后, 永宁侯夫人方才微微笑了, 她白皙端庄的面容神情温和, 矜持颔首道:“那三娘你且去吧。”

    谢令姜温柔笑笑, 福身告退。

    谢令姜回到秋月筑,迷迷糊糊的,看见王嬷嬷, 道:“嬷嬷,我的竹筐呢?该去学堂了。”

    王嬷嬷心疼地揽着迷迷糊糊快睡过去的谢令姜,好笑道:“娘子忘了, 今儿个不上课,你都已经结业了。”

    谢令姜这才清醒过来,“是了,我已经从女学结业了。”

    王嬷嬷极心疼她, “娘子快去睡吧,昨儿个挑灯夜读了,看这黑眼圈,嬷嬷心疼啊,娘子知道了,怕是也要心疼死了。”

    谢令姜被连催带赶地推去洗漱补觉。

    她人虽睡了,意识却去了系统虚境。

    主系统容玉在系统虚境看见谢令姜进来,很是惊讶,他把手里的一幅卷轴藏到背后,往白雾茫茫中一丢,扑棱着翅膀就飞过来了,“阿姜,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谢令姜看见绕着她飞来飞去的主系统容玉,笑得眉眼弯弯,“嬷嬷催我睡觉,我却有桩极要紧的事在心里牵挂着。阿玉,我在这里整理的书册,能不能带出去?”

    容玉点点头,“可以。”

    谢令姜松了口气,“那阿玉和我一起继续整理《农史》吧。”

    容玉眼眸清亮,“好。”

    谢令姜突然就问道:“阿玉,你之前手里的卷轴是什么?我没有扰你吧。”

    方才还以为谢令姜没发现这件事的容玉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结结巴巴地道:“没什么,不、不扰的。”

    谢令姜有些狐疑地看着容玉,“真的吗?阿玉,你可别诓我。若是你有事,我一个人也可以整理这些书册的。”

    在喜欢的宿主面前谎,容玉脸红心跳,砰地一声拇指少年变成了大型的美少年,皮肤白皙,乌发垂落在胸前,两点殷红在散乱的长发中若隐若现,背后的长发一直垂落到股间。

    谢令姜惊讶地看着乌发如瀑、凤眼流光溢彩的赤/裸美少年,赶紧把脸转过去,羞得满面通红。

    “你怎么突然间就变成了少年模样,还、还……”

    谢令姜羞得都不能把话出来,只能暗自懊恼着。

    这件事情对她的冲击实在太大,她先前都是没有把容玉当做是一个外男,明明是那么可爱的长着翅膀的仙童,可以被她捧在手心里。

    怎么、怎么突然就不一样了呢?

    身形变大的主系统容玉挥挥手,一件长袍飞过来披在了他的身上,发冠自动地戴在了他头上。

    容玉在半空中画了一个圆,凝结成水镜,揽镜自照。

    在镜中的他容貌昳丽,眉眼精致,衣饰得体,无一处不好。

    容玉满意笑笑,再一挥手,水镜自动消散。

    他走到谢令姜面前,有些紧张,轻轻唤了一声阿姜,声音轻轻的,语气温和,生怕响些语气不妥贴些,阿姜就会再也不理他。

    毕竟,这次是他孟浪了。

    可是只有容玉自己知道他并非故意的。

    他也没能想到,自己的情绪一激动,会导致能量失控,让他直接变成了少年模样,还是以那样丢脸又无礼的方式出现在他心悦的宿主阿姜眼中。

    谢令姜察觉到容玉站在她身前,但是唤了她一声后,又沉默了下来。

    她也不知道这时候该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只好不也不做,安静地站在那里,手捂着眼睛,像鸵鸟一样躲避现实。

    过了半晌,谢令姜终于听到容玉轻轻叹了口气,捂住眼睛的手被人握住,声音温柔好听,“阿姜,把眼睛睁开吧。方才,是我无礼了。”

    她感受到容玉的手凉凉的,如一块冰冷的玉石,她缓缓睁开眼,看见容玉正对着她笑,眼底里都透着温柔腼腆。

    她一下子便释然了,

    她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话:美人颜如玉。

    阿玉的名字是容玉,果然是容颜如玉。

    谢令姜旋即脸一红,强迫自己停止这些胡思乱想。

    容玉看谢令姜绷着脸,还以为她在生气自己突然变身,就朝着谢令姜羞涩一笑,讨好似地道:“阿姜,我帮你一起编撰《农史》吧。”

    谢令姜努力维持着自己冷淡的神情,嗯了一声,就从系统虚境中退了出来。

    她在外面的身体休息了两个时辰,困意却越发浓重了,她让侍女泡了一杯浓茶提神。

    谢令姜看着满桌子的书,不想服输,背后仿佛燃起了熊熊火焰,她一定可以的。

    有了勤劳贤惠的拇指少年容玉的帮助,《农史》的编撰进度加快了一些。

    已经到了前朝的西都初期,前朝有西都和东都,前面四百载是西都,顾名思义就是都城是在西面的咸阳,后一百四十载是东迁都城于燕京。

    前朝西都初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牛耕更加普遍,铁农具更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

    非但如此,在中原地区百姓普遍使用铁器后,边疆的归附民族那里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推广。

    而到了西都与东都交接的时期,由于常年战乱,百姓生活困苦,十室九空,前朝灵帝不得不在平定四方后,东迁都城于燕京,并采取鼓励农耕、轻徭薄赋、赈济贫民的政策,同时又实行了赋民和假民公田。

    谢令姜对于赋民公田和假民公田作了解释,“赋”与“赐”同义,赋民公田,就是国家把荒地分给没有地的百姓,让他们不至于成为奴隶和佃户,前朝东都中期,不再赋民公田,而是假民公田,“假”同“借”,借民公田就是指把无主的荒地收归国有,再借给没有地的百姓,这样这些百姓就不是私人的佃户,而是国家的佃农。

    这些政策,目的都是在于解决破产农民无地耕种的问题,若是农户无地,为了不饿死,只能卖身为奴或是成为豪强地主的隐户,而奴隶和隐户的税收国家是不能征收税收的。

    为了控制土地兼并,前朝东都初期和中期的君主都一边启用一些照顾农户的政策,一边检核垦田户口。

    然本意虽好,行之却难。

    派去度田的官员因为惧怕或是故意想偏袒豪强地主,没有俱实检核豪强的耕地,而对于贫民则是以度田为名,聚人田中,并度庐屋里落,将豪强隐瞒的田亩数与人口数加诸于平民。

    度田一事,本为良策,却激起百姓嗟怨,遮道号呼。

    这在历代以来都是罕见的,可见当时豪强劣绅的猖獗,甚至连中央皇权都不得不退居一射之地。

    这些是农田的政策方面,至于与农事相关的水利技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有进步。

    农事乃天下之根本,水利乃农业发展之根本。

    谢令姜用了长篇大幅写了水利一事,她还顺便将各朝各代治理黄河的方法写了下来,治理黄河是历朝历代君王的重中之重,黄河一旦发生水患,将会水淹良田,百姓就无地可种。

    不过,自从前朝的王侍郎创造出“水门控制法”,从前朝明帝起至如今的大燕,八百多年了,黄河无改道,也大大减少了决堤之患。

    如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良方,谢令姜解释描述得甚是详细。

    这位前朝王侍郎所开创的治理黄河的方法是开凿渠道,分流黄河与汴河,这样,黄河水涨则注入汴河,汴河水涨则注入黄河,如此一来,黄河两岸的数万亩良田就保住了。

    天色渐渐昏暗了下来,谢令姜了个哈欠,有些困眼蒙眬,她已经一天一夜未曾睡过一个好觉,自然撑不住了。

    谢令姜狠狠心,把自己手臂掐的乌青,一下子又清醒了起来。

    拇指少年容玉默默蹲在桌子角那里,内疚地看着他的阿姜。

    “对不起,阿姜,我是个没用的系统,都没办法帮到你什么。”

    谢令姜眉眼弯弯,温柔一笑,揉揉容玉翘起的呆毛,“傻阿玉,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能够改变曾经悲惨的过去,我已经很感激了。”

    容玉脸颊羞红,低下头,耳垂红艳欲滴,身子扑到谢令姜手心里,蹭蹭谢令姜纤细白皙的手指,撒娇道:“阿姜,你真好~”

    谢令姜将少年捧在手心,眉眼弯弯,心里悄悄松了口气,看来阿玉还是没什么变化,是她自己想太多了。

    作者有话要:  修一下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