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承诺
清晨,下了一晚上的大雪停了,寒风也不再呼啸。
谢庄一晚上没睡,当然,对于现在的他来,睡眠只是习惯和舒适的追求,不睡也没什么关系。
完美生命的强大自愈力能自主吞噬掉过去疲惫的细胞,并复制出一模一样的新细胞出来。
这一晚谢庄又研究了一下这次出海获得的妖纹,同时顺通过超频拆掉了海雾之光,看到了深藏其中,碎裂的镜神幻象,并顺利地掌握了通过光束实体化进行攻击的技巧。
海雾之光只是个城级妖纹,它妖纹的神秘度太低,对谢庄的维度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和启发。
爱之梦到是在国级,以谢庄的感觉,其维度信息大概在维左右,也低于了他现在所处于的34维,它具备催眠,认知修改,入梦三个能力。
催眠需要触碰目标,认知修改需要进入梦境,补充潜意识记忆,而入梦掌控梦境空间虽然需要消耗灵力,但对基本上没有还之力,大部分的妖纹都无法在梦境空间发挥作用,而困在梦境空间的意识体也难以操控着灵性观想灵力。
这个能力极强,但谢庄估计其内部大概率蕴藏着光辉智慧的污染,所以他不打算将其拆掉。
上次拆了贪婪之壶结果直接被抓到光辉智慧的心灵之海,给谢庄幼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这次他可不打算再作死了,毕竟他不久前才杀死吞噬了光辉智慧的分身,要是真去到心灵之海,那估计新仇旧恨一起算,要被那个疯掉的旧神当成猪仔来杀。
镜像空间倒是能拆,毕竟镜神已死,谢庄更是消化了镜神的残躯,并继承了那块神之弦碎片。
这块从卡彭德莱尸体中获得的妖纹具备制造镜像空间,控制空间,将有灵性的生物拖入镜中世界的能力,这个妖纹的缺点在于,复刻于镜像空间的物体本身的质量和能量越大,消耗就越大。
这也是之前卡彭德莱宁愿把谢庄甩出镜像空间,也不愿意再制造一个太阳的缘故。
但总共的来,镜像空间比陈潇潇的隙间妖纹好用不少,因为隙间的开辟需要一段时间,而进入镜像空间只要秒,而隙间妖纹所附带的空间控制,只需要将敌人拖进镜像空间,都能够做到。
不过,根据谢庄的预估,宇级妖纹超频到碎裂所需要的能量可能远超国级妖纹,还得等位于太阳的分身更多地通过生炁法吞噬了更多的太阳,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将其超频撕裂。
诚实地,在炼化了新月公园下的地脉,并且晋级到34维度之后,谢庄的先天之炁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污染能力,其位于星界的大更是从米粒之光抵达脸盆大,但炼化太阳的进度依旧无比缓慢。
生炁法是急不得的,太阳比北荒星大一百多万倍,而且作为恒星有比行星更加漫长的历史和信息含量。
谢庄的必须谨慎地控制每一次炼化的质量,并花费更多时间去清理掉信息杂质,不然就有可能面临先天之炁失控,连带自身爆体而亡的结局。
而谢庄预计完成炼化的时间大概还需要三千年,他着急也没用。
趁着夜城还没有醒来,谢庄把镜像空间的人群转移到了他们原来入睡的地方,并清理掉了周边的积雪。
这一套大工程花了大概三个时,但成效显著,至少昨天晚上没有人因为流浪生活,不得不睡在街头而死去。
干完了这一切,夜城也在高高挂起的阳光中活跃了起来。
谢庄没有回家,而是去到了月牙湾,准备再次探查这场爆炸案的起因。
如果是在前前世,他愿意相信这是一场意外,但在这个有超凡力量的世界,又正好赶上汐皇身死,真的有这么巧吗?如果真的这么巧,他也要找到证据去证明,不然,那两千三百多个人,难道就这么白死了吗?
在大爆炸和暴风雪之后,十区的街道人迹罕至,大片大片的房屋倒塌,破碎的砖片上满是焦黑,还有没收走的尸体零散地黏在墙上,散发着恶臭。
来这里的多是些拾荒客,想要从废墟中分一杯残羹冷炙。
分布在每条街道尽头的警察冷冷地盯着这些翻开了砖石垃圾、只为了那一点点值钱之物的鼹鼠,然后在他们离开的时候,向他们收取一份过路费。
也有的家庭特意回来翻找东西,还因此和警察冲突了起来,但最终能获胜的总是警察,因为他们有枪,而枪就是正义。
谢庄没有管这些不出好坏的糟心事,悄无声息地跨过了月牙湾外面的警戒线,走进了这毁坏的最严重的港口,然后,他就看到了那残留在街道中央的女孩尸体。
在冰冷**,被木桩洞穿胸口的尸体上,还残留着微弱的灵魂,那灵魂像是萤火虫一样跳跃,发出着只有谢庄才能听见的呼唤。
谢庄止步,胸口突然有些闷,他回想起了那天在港口遇到的卖花女孩,想到了那甜甜的酒窝和灿烂的微笑。
他记得她,虽然是萍水相逢,但她是这座城市里第三个知道谢庄的人。
但他却没来得及救她。
谢庄沉默不语,紧紧地攥着拳头,血液像是熔岩一样在身体里流淌,让他浑身发麻。
虽然早已习惯死亡,但这突如其来的画面,这甚至被神识忽略的细节,以最强烈的冲击力,让谢庄感受到了痛苦。
充盈心间的,是愤怒,难过,懊悔组成的复杂情绪。
震荡的神识让那熬过了爆炸的水泥地面开裂破碎,也拔出了那沾满了干涸血液的木桩子,谢庄将女孩的尸身放进了镜像空间,用冰冻了起来。
“我会帮你找到你的家人,并送还你的尸首。”谢庄看着那残留于原地的干涸血迹,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如果我查出这场惨案的背后不是一场意外,那我会让所有阴谋的指使者付出代价,以眼还眼,血债血偿!这是我谢庄对你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