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读书人谈名
“方今之世,豪雄并起,名达者为先。名者,谓之呼号,分上下尊卑。
名威则能聚众,可开宗、可成家、可立庙。
名微则泯然于众,犹若浮云于沧海,渺渺而未为可知呼!
是故,欲成大事者,必先立名,名威则众莫敢拂。
至此一声号令,则大事可成已。
欲立名者,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攻心,夫以仁德、恩威并举;中策伐交,善用借势,乘风而起;下策伐战,以惊世之武功力压四方”
任老等人穿过大门,走入祖宅之时,便听到了一段读书声。
“二位英雄,这是我家少主人在读书。每日早晨都是如此,二十年来,从未间断过。少主人读书时,不希望有人打扰,还请二位见谅,先随老仆去前厅等候吧。”任老一脸歉意。
“无妨,难得有此清闲之时。”兆世博并未介意,二人随着任老一起去了前厅大堂,耐心等候起来。
等了大半个时辰,读书声才慢慢消失。
一个身穿白袍的中年之人,走后堂走了出来,正是任老的少主人,梁君诚,梁家唯一的继承者。
也许是读了二十年的书,梁君诚身上有着一股浓浓的书生气。虽是书生气,但却并没有让人感到一丝迂腐,反而有着一种君子、至诚的味道,让人一眼看上去,就非常的顺眼。
“任老,家里有客人到,您怎么也不叫醒我。”梁君诚一入大堂,便看到了兆世博二人。兆世博此刻坐于主人位下方,金武命则站在他的身后,犹如一个仆从一般。
“少主人,您之前就吩咐过了,您读书的时候,不可被任何事所打扰,老仆自然不敢逾越。”任老在一旁欠了欠身,轻声道。
“你啊你,未知尊客驾临,怠慢至此,君诚实在有愧。”梁君诚摇摇头,急忙上前,对着兆世博歉意道。
“无妨,听了主人家一席书,兆某也是收获不浅。”兆世博站起身来虚扶,又拱了拱。
得到了人家原谅,梁君诚这才心安,招呼兆世博坐下,然后自己坐在了家主之位上。
看二位都有正事要谈,任老便拉着金武命出去了。
一番寒暄之后,兆世博便忍不住好奇:“方才听梁兄所读之物,却是不凡,不知有何出处?”
“一篇名注,祖中拾遗所得。虽不是什么名家笔,却是家传之物,故而时时诵读。”
从梁君诚话语中,不难听出他对梁家一切的珍视。
只可惜,此人至今都没有展现出武道天赋,否则也不会蹉跎四十载,依然停留在后天之境。
“名?何为名,还请梁兄为我解惑。”兆世博眉头一皱,似乎感觉到这名注之中大有文章。
“名,也就是一个人的名字、称呼。人生一世,名伴一生。当人的寿元到了尽头之时,名也就慢慢散了。
普通人,不过百十载寿元,百年之后,就会化为一抔土,留在世上的名也就没有用了。
而武者不同,尤其是那些武道强者,往往有着更加悠久的生命。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名气、名望,从而成就一方威名。
当你的威名可以震动一方的时候,便有了建立势力的基础。有些人成为了城主,有些人成为了家主,还有些人成为了宗主等等,等等。
像这些人的名,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而消失了。因为他们建立的势力还在,可以做到传承有序,所以他们的名可以存在的久一些。”
也许是在这祖宅之中待的久了,此刻有个人肯听自己话,梁君诚兴致便起来了,如同一位老师一般,为兆世博解答疑惑。
“如此来,这名,也有高低之分。”兆世博若有所悟。
“当然,兆兄久不在城内,可能有所不知。这天下,对名可谓十分看重,为此,甚至有人编造了一份势力榜。凡榜上有名者,无不是名动一方的人物。像这大周城的武斗宫、醉西城,他们的大名便立在势力榜之上。”梁君诚解释道。
“不知,这大周城城主府,在那势力榜上排第几?”兆世博顿时来了兴趣,脱口问道。
“哼,兆兄却是错了,城主府虽然在这大周城内有些名声,却还没有资格上势力榜。大周城,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势力,还远远够不上势力榜的评定等级。”梁君诚虽是大周城内之人,可对这城主府却没有一点的畏惧,甚至还有些瞧不上眼。
“哦?想要入这势力榜,还要评定等级,有什么级别,都是怎么评定的?”兆世博此刻就像是一个听书的书迷,听到了关键时刻,有些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据闻,势力榜有人级、地级。
人级势力,如那大家族、人宗、武朝等,上至少需要掌控着三十六座,如大周城这样的城池,甚至比大周城还要强大的城池。
地级势力,如那世家、地宗、帝朝等,至少需要掌控一百零八座大城。庞然大物者,如虎踞龙盘,占据一方地势。
就连大周城依附的大通武朝,也不过是个人级势力而已。”
梁君诚的话,对兆世博造成的冲击性不可谓不大。
忙活了大半天,原来自己还只是个井底之蛙。就靠山部落这样的,在大周城面前都不够看,更何况上面的人级、地级势力。
看来,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啊!往后,还有这一段漫长的路需要走。
虽已知前路艰难,但兆世博并没有忘记当初自己父亲临别之言。
如今这时代,是年轻人的天下,是我的天下。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注定要一直走下去,将所有挡在自己的面前的大山、巨石等,一块块踩在脚下。
因此,梁君诚的话并没有让兆世博感到失落,反而激起了他的争雄之心。
“这就是名吗?都读书人求功名,梁兄一身学问,何不投身武朝,为何在此城之内蹉跎至此?”兆世博有些好奇,既然知道了名的贵重,这梁府为何还没落至此。
“功名?早已如浮云,如今的武朝,一个个重武,如我这样的柔弱书生,早已没了用武之地。在下读书,纯粹出于爱好,别无他想。”梁君诚微微摇头。
“我看不尽然。偌大一个武朝,若只有武力压制,那这势力,只怕也不会长久。”兆世博这话虽有些为梁君诚可惜的意思,却也是大实话。
“兆兄有所不知,到了武朝的高度,便可以凝聚人势。
万众一心,可凝聚滔天之势。这股由人心凝聚而来的庞大力量可以报功与天,获得封赏;可以凝聚一身,斩退强敌;甚至能够阻止天灾**,庇佑一方。这就是人级势力,只要他们内部团结一致,便很难攻破,自然能够存在很长时间。”
从这话中可以看出,文人在武朝中能够发挥的余地其实很少。一座城池,只要有一个实力强大的下属守卫,便可以了。强敌来了,自有更强的力量退敌,不需要文人去谈判,去引导,百姓很自然的就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毕竟,一城若是破了,这些普通百姓的安全就没了保障。
“所以,这些强族、强宗、强国,并非一时之力可以建立,而是靠着一世甚至于累世之功去经营,方才有所成。”梁君诚微微叹道。
“不然。梁兄久在家中,不知而今天下已是大变。兆某身在其中,深有体会。也许之前,真如梁兄所的,需要依靠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付出,才能建立起一座势力。可如今这方天地,到处都是缘,就我而言,一年之前还只是普通人,如今却是已经跨过后天,迈入先天,这还只是在这贫瘠之地。梁兄,如此大好时代,就这样独居在家中,岂不是可惜了。”兆世博看出了梁君诚胸有大志,只不过缺少个会,才会一直在此蹉跎。
既然没有会,那就创造会。兆世博此刻,就是在创造这会,让梁君诚迈出这第一步。
“读书万卷,不如走上个几百里。梁兄,离这大周城不过百里之地的玉泉山境,便有着一份功业等着您。兆某今日厚颜,想请梁兄出山,与我携打下一份基业,共创美好明天。”兆世博一下子从自己位子上站了起来,对着梁君诚一拜。
“兆兄请起,在下一介书生,如何当得起这大礼。”梁君诚被兆世博的举动吓了一跳,急忙将兆世博扶了起来。
“罢了,是我唐突了,梁兄好歹也是一府之主,对不住了。”兆世博有些摇摇头。
“没有这回事,绝对没有。只是在下一生只做了读书这一件事,到时候,这一身微薄的力量只怕会连累了兆兄。”梁君诚连忙摇头。
“哈,哈哈哈,以梁兄之能,怎会成为我的负累。”兆世博有些不信。
兆世博正待要下去,金武命突然闯了近来,对着兆世博耳语了几句。
“哦,还有这事?”兆世博眼中一冷,显然是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不过此刻并不是处理的时候,兆世博便让金武命先下去了。
“兆兄,可是出了什么事情?”梁君诚问道。
“却有几件棘的事情。既然梁兄对自己的能力有些不自信,不如就以这几件事情来试试看。”兆世博也没有藏着掖着,甚至已经决定,让梁君诚一试身,以证明自己的眼光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