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老外

A+A-

    谢晋元:“顾代表,您在讲话的时候不是已经过了吗?我是工人阶级中一员,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哦。很好。确实很有觉悟。不过,你的家属呢?有没有什么困难?”顾代表着,已经做好准备,如果这个谢晋元提出来有什么困难,自己就立即帮助解决。这样的好同志就应该给予鼓励。

    没想到谢晋元摇摇头,坚定的:“家里没有困难。”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即使有困难,我也能克服。绝不给领导添麻烦。”

    不给领导添麻烦。这句话要是其他人出来,顾代表会觉得有些做作,但是从谢晋元嘴里出来,顾代表觉得很欣慰,没有丝毫做作。顾代表听得出来,这样的话是伙子发自内心的声音,不是故作高姿态。谢晋元这样,也不是矫情。他是真正的对党和国家有真厚的感情。正如当初对江玲的那样,从心里认为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在他的心里,国家就好像是一个大家,自己的家是一个家。只有大家好,家才能好。所以,为大家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

    看到谢晋元这样为领导着想,顾代表更加满意,想起谢晋元曾经找过自己当入党介绍人的事情,心里感叹,这样好的伙子,早就具备入党条件了。唉,可惜自己的军人身份,无法帮忙。

    他点点头:“很好。我们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主人,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应该有为国家不惜一切的精神。”

    第二天,顾代表再次召开动员大会。他:

    “国家号召我们离开这里,去支援新工厂的建设。但是我也知道,很多同志都已经成家,有老婆孩子,有家庭生活。突然间让你们放弃现在的生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的地方去,大家都会有些不适应。

    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是工人,是新中国当家作主的主人。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责无旁贷的义务。现在国家需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连生命都牺牲了,这才有了新中国,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连放弃一些生活的舒适都做不到吗?”

    到这里,顾代表当众表扬了谢晋元:“谢晋元同志做的就很好。他昨天报名的时候,再大的困难他也能自己克服,绝不给国家添麻烦。这才是一个有觉悟的工人阶级应该做的。”

    停顿了一会儿,顾代表话锋一转,继续:“另外,我还要澄清一点,大家对我们要去的地方有一些误解。新工厂是在陕西兴平,确实属于西北地区。但是兴平并不是大家想象的荒凉的大西北。它距离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很近,只有不到一百里。西安,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叫长安,是唐朝的首都,非常了不起的城市。即使现在,也比咱们省城长沙还要大。西北地区虽然气候干燥,但是我们工厂的周围并不是风沙漫天。那里也有河流,有树林,生活用水也有保障。”

    “另外,兴平那个地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的牛羊肉很多。在我们株洲这里,牛羊肉非常少,偶尔有卖的,也很贵,大家也都吃不起。在那里就很便宜了。大家想一想,能够享受到不同地方的新生活,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当然,不可否认,去一个新地方,一开始生活上可能会有些不方便,但是我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够适应。到底,西北也是新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外国。另外,大家放心。我们去建设新工厂,国家也不会亏待我们,在那里的工资比这里高一些,厂里的生活服务也会建设的比这里更好。”

    这次的动员,顾代表没有一味的强调思想觉悟,而是双管齐下,不仅仅强调觉悟和贡献,也提出了去新地方的好处。这样一,效果就好得多了。

    会议结束,立刻很多人报名参加。经过筛选,组成了五十人的援建队伍。

    谢晋元两口来到师傅家里告别。师傅看着自己一带出来的徒弟,心里感慨,默默地看了看谢晋元,简单的:“到新地方,多学习。”

    师娘插话:“晋元,本来呢,你师傅也想报名来着。但是新现在正在湘潭上学,每周回家。我们要是去了新地方,孩子上学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所以不能和你们一起去新工厂了。”

    谢晋元点点头,安慰:“师傅师娘,你们不用多了。支援新工厂和留在这里,不都是一样吗?以后有会,我还会回来看望你们的。”

    三天后,这些工人和家属乘坐着绿皮火车,离开了熟悉的株洲。又经过几天的碾转,终于到达了陕西兴平火车站。出站后,乘坐前来迎接的卡车,不到十分钟就来到厂区。

    下了卡车,大家看到,这里的生活果然如同顾代表所言,没有想象那么艰苦,甚至还要更好一些。

    首先是职工家属住宅已经建设好了。自来水电都已经开通。在这个时候,别人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但是谢晋元经过白起家建设株洲兵工厂,他看到,当地**的大力协助下修建完成了住房,极大地方便了职工家属。

    谢晋元看到家属住房已经建好,心里也很高兴。不用,这一定是一些先期抵达的那些人的劳动成果。就像当初在株洲兵工厂那样,转业军人将废墟一样的地方,建成能住人之后,从其他几个兵工厂调来的人员才陆陆续续抵达。没想到,自己现在也享受到这个待遇了。

    在一栋栋整齐的楼房面前,大家都高兴起来,心想顾代表没有骗我们,新工厂果然要比株洲生活条件好。不别的,仅仅就是住的楼房,用的自来水,就比株洲工厂条件好的多。

    整个厂区分为家属区、生活服务区、生产区。家属区通向厂区的主干道,是一条宽阔的水泥铺成的道路,能让两辆大卡车并排通过。主道路和其他建筑之间,都是红砖铺地。这样在雨雪天气出门,也不会满路泥泞。这样的规划,在当时是每个新建工厂的标准配置。

    职工家属区,是几栋三层的楼房。各个房间都是清一色的白石灰抹墙,水泥地面,并且有木床、木柜、木桌方凳等简单家具。房间也没有客厅卧室的分别,就是一个大房间。每一层楼有一个公用的厨房和自来水房。所以,后来到了做饭的时候就非常热闹。谁家吃每顿饭吃的什么,都会首先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过一遍。

    在距离家属区不远,就是综合服务区,一栋二层楼。一楼是百货商店,油盐酱醋茶,以及其他生活日用品。旁边是粮店,菜店、邮局,派出所。

    各家各户都拿到分配给自己的钥匙,拖家带口的就住了进去。很多人都是他们第一次住进楼房,都很兴奋。整个大楼热闹起来。家属们忙着屋里屋外的收拾。当时也没有什么装修的概念,所有的家属都是拎包入住,只是基本的卫生需要要好好的打扫一下。

    最让大家感到满意的,就是工厂建立起了职工子弟学。这是国家专门给工厂职工的福利。五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学。这样,职工们从下一代起,就不会再有文盲了。

    工人们进入工厂,来到生产车间,开始修建各车间的基础设施,为即将开始的器设备安装做好准备。

    几天后,忙乱的家属区逐渐安定下来。家属们很快熟悉了新的生活环境,熟悉了怎样用这里的煤炉子烧火做饭。孩子们在外面疯玩,不到吃饭的时候不回家。

    车间里,开始有了器轰鸣声音。有人操纵电葫芦,天车将沉重的器设备吊装到指定的基座上。有人忙着布置用电线路,有人清理大器上拆除下来的包装等杂物,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忘记了吃午饭。

    各种设备正在调试。工人们惊讶的发现,他们中间,时不时的出现了高鼻梁卷头发的外国人。这些外国人和工人们打招呼,乌里哇啦的,的是什么谁也听不懂。听,这些人是苏联专家,专门派到中国来帮助建设的。

    这一天,厂里专门召开职工大会。

    大会在大礼堂召开。这个大礼堂就是职工食堂兼职,很宽敞,能够容纳上千人。东端是一米高的主席台,除了开大会之外,平常闲置,没有什么用处。北边有十几个卖饭的窗口,供应工人们的一日三餐。

    厂长叫李栋梁。他站起来对台下工人们介绍:

    “这些人是苏联老大哥的专家,前来帮助我们一一五厂的建设。大家欢迎。”

    在大家噼里啪啦的掌声中,坐在台上的苏联专家纷纷面带笑容。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人们欢迎的他们的热情是不需要语言也可以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