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工业计划(上)

A+A-

    第5章工业计划 其实,高明早就有把蒸汽发扬光大的想法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接罢了。 大唐军工部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高明对它的定义是研发部门,而不是生产部门。 而皇家商盟虽然职能比较广泛,但却事务过多,不但要负责长安、京兆和晋州等地的商税,同时还要负责香水、蒸馏酒、炒制茶叶等等经营项目。 再加上这才高明安排的曲辕犁推广,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根本腾不出来弄别的。 所以,这次清河崔氏想要接蒸汽,高明可以是立马就心动了。 而心动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清河崔氏所在的地理优势! 沧州西靠大运河,东靠渤海,可谓是左右逢源,所以当崔彰希望成为第二个大唐军工部时,高明第一个想法,就是让沧州成为大唐第一个造船厂。 一个专门造蒸汽海船的造船厂! 高明一直都认为,大唐要想保证增加对各地的控制力,就必须拥有一定的海上军事力量。 但是如今大唐的海船都是人力和风力驱动的,在动力方面很是欠缺,要想拥有一定的海上军事力量的话,就必须要先打造一批蒸汽战船。 就拿那种一艘能载八百战士的五牙船来,至少需要改造五十艘这样的蒸汽战船,才能满足大唐对内的军事控制,如果对外的话,那么这个数量还得翻几番。 因此高明现在的想法,就是先弄一百艘蒸汽战船,把大唐的海上力量建立起来再。 这是关于军事上的,而关于经济上的,高明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很多人都知道,大船运的东西比马车多,如果顺风顺水的话,走水路要比走旱路强。 所以,除了蒸汽战船之外,大唐还需要一批专门运输货物的蒸汽商船,这样才能满足商人们的运输需求。 根据历史记载,大唐期开凿的天宝河,被人形容为“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 意思就是,天下一半的财富,都是从天宝河这条运河进来的,由此可见船舶对商业的影响了。 如今天宝河还没有开凿,不过高明觉得,只要能拥有足够的蒸汽商船,建立起一条海上商路,同时把大运河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那么能创造的财富可不是区区一条天宝河可以比拟的。 物资的流通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让大唐更加富裕,国库里有了钱,能做的事就多了。 比如高明一开始的想法,其实是打算把火车弄出来的,但是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意识到,光把火车弄出来也没用,还需要一条铁轨才行。 铁轨需要大量的铁,以大唐如今的科技水平,根本没办法提供火车铁轨需要的铁。 因此,高明要想修铁路的话,就必须建立更多的铁矿厂和冶炼厂,这样才能开采更多的铁矿,冶炼更多的铁! 这个花销可不是一笔数目。 如果按照李世民的做法,为了节省这一笔巨大的花销,他肯定会征召百姓作为劳役,然后拼命压榨这些免费劳动力。 但是高明却不会这么干,他会选择用钱招工。 给钱和不给钱,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会受到百姓的爱戴,而后者则可能会使得百姓造反! 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高明才会努力搞经济,想办法赚钱。 之前高明带兵击破了高句丽和百济,并卷了价值千万贯的财富回到大唐,如果能使用这些钱的话,修建一条千里以内的铁路是没问题的。 可惜的是这些钱已经被李世民充入国库了,就算李世民本人想要使用,都得经过大臣们的讨论才行,连皇帝尚且如此,太子自然更不用。 最重要的是,高明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这些大臣们解释铁路是什么。 难道和大臣们铁路就是用铁铺的路? 这个解释也算勉强正确,不过高明也很清楚,如果自己真的这样解释的话,那么恐怕会立刻被满朝武的口水淹死。 用石头铺路都嫌奢侈了,你还打算用铁? 没办法,思维不在一个频道就是这么麻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明只能做好自己攒钱修铁路的心里准备。 按照高明原本的想法,他打算等明年的时候,用皇家商会赚到的钱造一批蒸汽商船跑运输,两年后赚到的钱应该足够修一条连接长安、洛阳和太原府的铁路,最后再造蒸汽战船发展海上军事力量。 高明将这个几乎定位“大唐工业革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不过现在有了清河崔氏的加入,高明觉得这个计划应该可以提前两年完成。 作为一个从东汉延续至今的大族,清河崔氏自然有着一定的底蕴。 之前李世民命人修订氏族志时,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员还把崔氏列为第一姓氏,最后还是在李世民的干预之下,才把李姓列为第一姓,把皇后的长孙姓列为第二,把崔姓等山东大族的姓氏列为第。 由此可见,崔家的底蕴有多么深厚了。 不过高明看重的并不是清河崔氏的其他底蕴,他看重的是崔家的财富! 崔家很有钱,这个老牌的山东豪族积蓄了几百年的财富,不是大唐这个只建立了十多年的皇城可比的,“富可敌国”正是这些家族最真实的写照。 李世民一直都在打压这些世家门阀,其实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毕竟在这个时代,有钱就能招兵买马,而对于一个皇帝来,自己的臣子却比自己还有钱,这可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李世民的心态所有的世家门阀都明白,所以在李世民防备着世家门阀的时候,世家门阀也防备着李世民。 但是高明就不一样了,这一年多来,高明的敛财速度让所有的世家门阀都为之惊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取了这些世家门阀需要十几年才能获得的财富。 所以,清河崔氏的出现并不是偶然。 而这样的结果也正是高明想要的,崔家的出现,让他“借鸡生蛋”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因此,和崔彰谈妥了有关蒸汽的事宜之后,高明在返回东宫的路上,脸上笑容就一直都没有断过。 “清河崔氏是第一个,第二个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