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花货宗师

A+A-

    回去时路过区的水果店,吴夺进去看了看,称了一袋香梨和一袋荔枝。

    到了家里,化肥看了看吴夺,冲着吴夺里拎着的水果叫了两声。

    吴夺先将香梨和荔枝清洗之后装盘。他没有先上水果,而是拿出了漆器笔筒,冲化肥笑道,“水果肯定给你吃,先看看这东西!”

    化肥自从耀州窑黑釉渣斗之后,再也没有“帮”过吴夺,这次一如既往,不作任何表示。

    鬼知道这狗子怎么想的。

    吴夺只不过是再试探一下它而已,见化肥不搭理笔筒,一直冲着水果叫唤,嘿嘿一笑,顺抓起两颗荔枝放到了化肥的狗食盆里,“来,我看看你会不会剥皮。”

    这货丝毫没有怯场,上去就咬破了一颗荔枝的皮,然后扩大缝隙,居然真的把皮给分成两半给扒下来了。

    行,那你自己吃吧。

    吴夺也吃了俩荔枝,接着就开始研究这件漆器笔筒。

    想把胎弄出来,漆器是不能留了。

    吴夺找出了一个持电磨。

    这种持电磨,很多玩家里都有,也好买,便宜的大几十块包邮,还会送一组钻头、磨头、刷头什么的。

    用途也很广,配上钻头能打孔、能扩孔;配上刷头能当电动刷子,刷核桃刷串儿;配上金刚砂磨头能修型和打磨玉器、蜜蜡、木器什么的。

    吴夺在持电磨上装了一个大号柱型的金刚砂磨头,然后将漆器沾了水。不光这个,很多东西都得沾水打磨,一来降温,二来免生飞扬的灰尘。

    因为怕伤着里面的胎,所以开始吴夺还是很心的。

    不过,磨掉一部分漆层之后,吴夺判定,漆层之下,依然裹了一层麻布,因为触感软了,而且还露出了漆灰。

    如此,吴夺便加快了速度。

    漆层磨掉,麻布揭掉,出现在吴夺眼前的,是一件暗黄的竹节笔筒。

    紫砂器的颜色很多,既然叫紫砂,紫泥必是重要品种;此外,还有红泥、本山绿泥等等,同时很多分类是交互的,也可以更细。

    而如这件竹节笔筒的黄的色调,应该是段泥。

    段泥不是独立的,实际上是紫泥和本山绿泥原矿的共生矿土。如今,天然形成的段泥很是稀少,不少段泥紫砂壶,其实都是人工调配的泥料。

    实际上,刚烧出来的段泥紫砂制品,黄得要比这个竹节笔筒鲜亮。而这个竹节笔筒色呈暗黄,显然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而且包浆十分老到,已然温润如玉。

    笔筒的口部和底部,就是竹节的形状,笔筒中间,还浮雕了伸出的竹枝竹叶;同时,还阴刻了一首诗: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落款:录白乐天诗,石霞山人制。

    白居易,字乐天,他写诗和他的名字相符,很白,易懂。

    这个“石霞山人”,吴夺一时想不出是谁,拿着笔筒又翻看了底部。

    底部有方形印章款,三字篆:

    陈鸣远!

    这三个字还算比较好认,再加上吴夺知道陈鸣远,所以才能很快认出来。

    陈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清代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巨匠,声名赫赫。

    陈鸣远在紫砂制壶方面技艺精湛,这是个基础,而他名气最大的地方,乃是创新。

    所以他有个外号:花货宗师!

    名字可能会起错,外号绝对不会叫错。

    所谓花货,重点自是他喜欢创新,开创很多紫砂的新器型。

    在紫砂制壶上,他开创了很多借助自然形态的壶型,比如瓜形壶、梅枝壶、桑蚕壶。

    而在其他形制上,他还用紫砂制造过鼎、爵、觚等古器造型,另外,还有笔筒、水盂这种文房用品,再就是还有动植物类的清供雅玩。

    这件笔筒上,除了浮雕,还有刻字和落款,这也是他的创举。在器物之上,刻铭落款和印章并用,比以前的紫砂壶,多了不少装饰情趣。

    陈鸣远偌大的名气,从清代开始,仿品就绵绵不绝。而真品的价格,在如今的拍卖会上,屡创新高。

    最贵的紫砂壶能拍到千万以上,曾经有一对紫砂鸭子摆件,也估价数百万来上拍。

    “怪不得会用漆器暗藏保护。”吴夺心,这漆器大概是六十年代后期做的,看来不是出口创汇的东西,而是当时紫砂笔筒的主人,为了保护笔筒免遭劫难而采取的段。

    类似这种情况,在特殊时期屡见不鲜,比如很多瓷器都被刷了油漆,行里俗称“挂袍”。

    “这件笔筒若是陈鸣远本工的真品,价值可就大了!”吴夺一边想,一边将中指直接贴上了竹节笔筒。

    陈鸣远在紫砂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人物,他最大的功勋,就是将品茗壶艺和文人风雅完美结合,里程碑式地提升了紫砂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这一点上提出来,也正是古玩的魅力。

    古玩古玩,古是基础,玩是重点,那就是必须要具备赏玩价值,内涵艺术价值。

    古玩和文物的区别也正在于此。文物,重点是记录和反映历史的东西,不一定有艺术价值。

    “果然是陈鸣远亲制作的东西!”吴夺这次听到的,要比隔着漆器详细得多。

    这好像是占了姚知源一个大便宜

    吴夺点了一支烟,再想想,又不是那么回事儿。

    根据当时双方定的,也算是自己八千块买来的。这赚了是好事儿,万一只是普通的紫砂胎呢?而且一般人连紫砂胎都不可能看穿,一件几十年路数的漆器笔筒,能值几个钱?

    古玩一行,拼的是眼力和见识,捡漏是正常的,打眼也是正常的,不存在谁占谁的便宜。

    虽然吴夺靠的不是眼力,而是“听力”。

    吴夺想开了也就不再多想,随后心地将这个紫砂笔筒用清水冲洗了一番,仔细擦干后欣赏了起来。

    宗师就是宗师,越看越觉得赏心悦目。

    这紫砂竹节笔筒,吴夺真是有点儿舍不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