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148.菲姐的烦恼

A+A-

    “6万,足够开两家型店,”程一菲道,“或者开一家大型店。”

    虽然没有经营过餐馆,可是,经营这种事情,在大道理上都是相通的。

    店越多,就越容易形成规模优势。

    无论是从采购,还是招人等方面,都会形成一些正面的效果。

    任天一点了点头,未置可否。

    “咱们现在有员工多少人?”任天一问道。

    “24人。”孙建业张口既来,毕竟,所有招人的文件,都需要他审批不是?

    “除了正常的工资,每人加000元奖金。”任天一道。

    “这不妥吧?这些钱都是你赚的,”孙建业拒绝道,“再了,现在正是咱们扩张的关键时刻。”

    孙建业很清楚,利润的真正贡献者,是任天一。

    这一个月来,价格战侵蚀掉了大量的利润,可是,忆福餐馆为什么还有6万的利润?

    还不是因为,任天一对“四四居”等餐馆进行了授权?

    严格起来,这些利润中,有60万,是任天一收的加盟费,而那万,才是3家店的总利润。

    如果每人000元,那可就是2万多,差不多是纯利润的三分之一了。

    “按我的做吧。”任天一道。

    “可是,你待大家已经不薄了。”孙建业坚持道,“我们要看长远的发展”

    孙建业有自己的考虑,正如自己一样,任天一招的这些员工中,很多都是“普通人”,可不是大厨。

    可是,任天一开的工资却不低,普通服务员的工资,也比其他家要高不少。

    “既然想要大家一起努力,哪有赚了钱不给别人的道理?”任天一制止了孙建业的话。

    对于钱,任天一并没有太多的占有欲。

    在任天一看来,钱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个人成长。

    想要马儿跑得快,怎么可能不给马儿吃草?

    甚至,吃普通草还不行,至少要吃高级草不是?

    只有把钱与员工共享,才能换得员工的真心不是?

    对于那些整天以愿景、目标来激励员工,却舍不得多发一分钱工资奖金的老板,任天一可从来都不认同。

    “可是”孙建业还想。

    “不用争了,我同意天一的想法,”程一菲笑着再次打断了孙建业,“要是缺钱的话,我会想办法。”

    任天一微微一笑,向菲姐表达了感谢。

    “剩下的钱,”任天一接着道,“我准备开一家店。”

    “想好做什么了?”程一菲问道。

    “正在想,”任天一道,“只是,有些难度啊。”

    “对了,正好我今天要做道菜。”任天一道,“建业,你去把胡大哥请来。”

    这段时间以来,任天一可没少麻烦胡永庆,尝试新菜也是感谢的一种方式不是?

    当然,并不只是表达谢意,论起试菜,还有谁比胡永庆这种老饕更加适合呢?

    “又有什么新花样?”程一菲凑了过来。

    这一段时间以来,程一菲重了有四五斤了,衣服都换代了一遍,可是,她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胃口。

    哪个女人会对自己的身材不在意?天天都有好吃的,有的时候,不也是一种不幸?

    “我不想吃临淄菜了。”姑娘刘语馨跑过来。

    对于姑娘而言,她更喜欢海味类的。

    “放心,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任天一笑道。

    程一菲更加圆润的脸庞,丝毫没减少她的魅力,任天一却知道,这些天来,菲姐没少为此发愁不是?

    再了,既然任天一想要做鲁菜,只做福山菜和临淄菜怎么够?

    鲁菜的精华是什么?任天一当然知道,所以,他才需要尝试一些更有分量的菜品。

    “不用叫,我自己来了。”胡永庆的声音,在门外响了起来。

    到点来吃饭,饭后统结算,胡永庆有着自己的原则。

    再好的朋友,算不清利益关系,到最后不也得反目成仇?

    更何况,胡永庆可是丝毫不亏,只这段时间从任天一这里品尝的菜品,就足够他写出大段大段的文章。

    稿费不仅够饭钱,而且,还有剩余不是?

    胡永庆这不拎着一大盒巧克力,递到了刘语馨的里?

    当然,现在才9点,还不到饭点儿,胡永庆就是想把自己昨天写好的文章,让任天一过目一下。

    通过一个食客的角度看菜品,和通过一个厨师的角度看菜品,是完全的两个概念。

    可要想让读者看得过瘾,就有必要,将两者的角度结合一下。

    “语馨,巧克力可不能多吃,”任天一嘱咐了一句,叫着胡永庆,进了思福餐馆的后厨,“文章先放一边儿,咱们去做菜。”

    之所以叫着胡永庆,还不是因为,任天一想要胡永庆来看看,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这道菜,任天一也做了数次,虽然菲姐味道不错,刘语馨评价也很高,可任天一却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

    倒不是,任天一能够品出其中的味道,而是作为一个厨师的直觉。

    随着做出的菜品越来越多,除了依靠系统之外,任天一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直觉,而且,也越来越信任这种直觉。

    虽然菜品在不断变化,可是后厨依然干净敞亮。

    这就是华夏厨艺文化的特色,除了一些特色的菜品,需要专用的厨具外,绝大部分的厨具,都是通用的。

    “老板,今天轮到指导我了吧?”一个脸圆得像丸子一样的伙子,凑到了任天一的身边。

    随着餐馆的扩张,很多老都调了出去,思福餐馆里,也多了很多的生面孔。

    这就是新来的年轻人,丁现强,今年20岁,聪明好学,经常跟在任天一的身后。

    哪怕不是指导自己,丁现强也会跟在任天一的身边,看着他指导别人,从中偷学两。

    对此,任天一并不反感,反正厨艺学来,不就是为了传授给更多人的吗?

    “一边儿去,”任天一道,“晚上再,现在我要做一道别的菜。”

    思福餐馆的后厨的炒菜区,是呈半圆形的,任天一选择了最接近边上的一个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