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9章 表率

A+A-

    这天上午,周不器跟阿里和企鹅公司的两位马老板约了个地方,坐下来聊了聊。

    话题先是围绕着即将上市的阿里展开。

    都去表示恭喜。

    现在的阿里可不得了,眼下国内的电商市场大爆发,就极大的提高了阿里的收益以及未来的潜力,市场里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一旦阿里上市了那么阿里很有可能就会超过紫微星,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公司。

    而阿里所拥有的行业地位和引领作用,就远不是紫微星、百度、企鹅这几家公司能比的了。

    这不是公司规模,也不是企业家的影响力。

    是一种示范作用。

    国内的这些互联大公司,成功的方向有许许多多,但是模式都差不多,就是流量在前、产品在后。

    一家互联公司没有流量渠道,即便有很好的产品,往往也会被市场淘汰。

    最典型的流量渠道,当然就是搜索和社交了。

    就比如qq。

    企鹅旗下有几十上百款的产品,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可是,早年这家公司都浑浑噩噩的,只是做出来了一款聊天软件,却根本不知道这款聊天软件有什么用、去靠什么赚钱。

    连创始团队都不明白,只是在一种“运气”之下,做出了这款产品,踩上了流量的密码。

    拥有了qq的流量优势之后,企鹅之后的发展就如日中天了,就一发不可收拾。

    百度也差不多,靠着搜索业务的强大流量,很快就建立起来了一整套的百度产品生态区,成为了国内另一方有着强大势力的互联巨头。

    哪怕紫微星也是。

    紫微星真正的破圈,不是校内,也不是朋友,而是微点安全卫士。

    微点安全卫士不赚钱,真正的意义是能够以安全为切入点,迅速的进入全国千家万户里。然后就靠着微点安全卫士为突破口,打通了千家万户的流量,这就有了随后一系列产品的大爆发。

    包括搜狐、易、yy、爱奇艺等互联的一线大公司,成功之路也都是以流量为切入点,先有了流量,然后依靠着流量去做产品。

    这已经成为了国内互联的“模”。

    似乎想做一款互联产品,就必须得先有流量才行!

    要是一款产品没有流量,哪怕你做的再好,你也不可能成功。

    多少创业者都是死在了这里,他们开发出了一款很好的产品,可是自身没有流量。等转眼发现,行业巨头们已经把自己的产品抄过去了,然后靠着强大的流量导入,已经把山寨产品做成功了。

    这就会让很多人感到气馁。

    就感觉创业之路被堵死了。

    因为互联的“流量入口”就那么多,现在已经基本都被百度、紫微星、企鹅这三大入口给瓜分了。别的公司没有了流量入口,岂不是就意味着永无翻身之地?

    年轻的创业者们,就会都愤愤不平,痛恨垄断。

    一些更“成熟”的创业者,则是选择了妥协,向巨头低头,要么投靠了百度,要么背靠着企鹅,要么就是拿到了紫微星的战略投资。

    但有一家公司不一样。

    那就是阿里。

    阿里不是靠着流量起家的,是靠着产品起家。

    别的公司,是先有流量。是先做一点乱七八糟的事情,先把流量给搞起来,就像微点安全卫士、yy语音、共享单车似的,可以不赚钱,但一定要拿到流量入口。

    有了流量,再谈接下来的商业化发展,再谈未来的正常化运营。

    没有流量,什么也别谈!

    只有阿里不一样,阿里做的是产品,是靠着产品取胜过去这么多年里,阿里始终存在着战略级的危,就是自身缺乏流量来源,以至于不得不先后跟很多拥有流量的大公司合作。

    等产品做成了以后,再想办法靠着产品争取更多的外部流量。

    跟别家巨头的战略结构不同,阿里的业务线是建立在产品上的,是从产品出发。别家的公司则不一样,是建立在流量上的,是先从流量出发。

    哪个方式更好?

    从成功率上来看,当然是从流量出发的角度更好。

    可是对很多公司以及创业团队来,他们没有流量,如果不想向巨头屈服,那更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里。阿里靠着产品起家,成功冲破了流量瓶颈,做成了世界级的大企业,这对很多公司和创业团队来,就会形成一种示范性和榜样的力量。

    可以,阿里的成功,是国内互联行业的一个新流派。

    产品路线的阿里,成功之路要远比那些流量路线的互联公司难多了,遇到的危、挫折、隐患和痛苦也远比紫微星、百度、企鹅等其他的一批互联公司更多。

    怎么才能鼓励阿里的员工,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坚持下去呢?这就需要价值观的鼓励了,需要理想、信念,需要奋斗、福报,需要营造一种带有几分优越感的阿里人的价值体系。

    就像京东必须得抵制外包,一定得把“兄弟情分”的价值观坚持下去一样。

    京东也是产品路线。

    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有凝聚力的价值信念在支撑,根本玩不下去。抵制外包不仅是刘强栋的选择,也是京东成功的必经之路,一旦哪天他放弃了“兄弟情”,那京东的危可能就会随之而来。

    硅谷的那些科技巨头大部分都是产品路线起家的,所以大家喊的口号都是理想和未来,都是去改变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老板在国外也可以更吃香。

    他的企业理念在欧美更能被广为接受。

    周不器就去问马老板,既然你的企业理念是理想主义的,那阿里为什么还招了那么多的外包员工?这要怎么理解?既然阿里是向硅谷巨头靠拢,为什么阿里不跟硅谷的科技公司一样拒绝外包呢?

    马老板道:“这跟国情有关。”

    周不器一下就被他逗笑了。

    马老板道:“我们的经济发展太快了,那些硅谷的大公司都发展了很多年。阿里虽然成立的也很早,可早些年更多的是积累。真正的爆发式成功,也就是过去的这么五六年。我们的发展时间太短了,我们用了极短的时间,就达到了硅谷巨头用了很多年才完成的发展成就,就必然需要一些临时性的举措。”

    “临时性?”

    周不器听出了他的意思。

    马老板道:“对,就是临时性的举措。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招人要慢,裁人要快。裁人一定要快,一旦作出决定了,就赶紧执行,越快越好,迟则生变。招人要慢,要有充分的全面的考量,以防招错了人。”

    周不器点了点头,“嗯,招错了人,比招不到人还严重。”

    马老板笑道:“就是这样,所以招聘要缓慢。谷歌、亚马逊那些美国的大公司,从创业之初就可以启动招聘,而且是全球招聘,这都已经多少年了,优秀的人才体系早就构建起来了,每年进行缝缝补补就够了。国内可不行,一来是增长太快,业务的增长速度要远比招聘的速度要快。”

    顿了一下,马老板接着:“还有就是国内前些年的人才稀缺,有些人才也都在外企那里了,让我们这些互联企业都缺乏系统性的人才体系。这些年好了,国内的互联行业获得了认可,越来越多的高等人才都认可我们了,我们比起硅谷巨头,在人才建设上至少晚了十年,可是业务发展上却保持着同步。”

    “还真是。”

    周不器又学到了新的角度。

    从向书文到贺阳,然后是孟厚坤、郭鹏飞、李彦红,到现在的马老板,还真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马老板的视角,显然又要比李大老板高了不少。

    马老板道:“既然公司里的人力结构还不够完善,那就只能是依靠人力租赁来解决一些用工上的需求了。不过,我相信这只是权宜之计。”

    “权宜?”

    周不器笑呵呵,这他可就根本不信了。

    马老板道:“只要给我们足够长的时间,让我们可以慢慢招聘,把我们需要的人都招聘上来,那么我相信未来人力租赁这种模式会消失的。至少在阿里不应该存在。”

    周不器哼道:“口子一开,想关闭可就难了!你现在的容易,以后可就不一定了。溃坝决堤的时候,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堵住,那以后就别想再堵住了。”

    “嗯?”马老板就很好奇,“你想关闭?你想解决这种人力外包的事?”

    周不器道:“有这个意思!”

    “那行啊,你去做。”马老板就挺高兴,“要是做好了,我也去学学。嗯,你应该做这事!你都这种身份了,就应该做一些跟你身份匹配的事。你应该站出来,有个表率作用,给咱们国内的同行看一看!也让那些老外看一看,国内的互联公司,也不都是血汗工厂。”

    周不器好笑道:“你还知道是血汗工厂?”

    马老板叹了口气,“你别站着话不腰疼,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