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奋斗(4)
第四十二章
宋红米又悄声的回了屋子,就这么睁着眼睛躺着,她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也会继续跟进,但实话,如果宋爹宋母拒绝,她真没啥好办法。
她总不能逼着她们去存粮,有些事她不可能出来的。
“希望宋爹有些远见。”宋红米在心里念叨这么一句,翻了个身睡觉了。
明天还要上学呢。
她是睡着了,可东屋的呼噜声却没有再响起。
一大早,宋红米就听到宋弟中气十足的喊声,“姐,好几个鸡蛋!你看你看!”
宋红米一点没惊讶,这在她意料之中,“你给娘送去吧。”
就是有些可惜,下蛋也下不了多久,进了十一月,到时候大雪一下,天就真冷下来了。
宋爹也起来了,在跟宋大哥话,“老大,回头和我一起砍树去,换些干木头,咱们好做家具,人家也都等着呢。今年几个的都上学,还要多烧一窑的木炭,都得提前准备出来。”
宋大哥今年十六岁,不过已经当个正经八百劳动力用了,闻言也只是点点头,“知道了。”
宋红米在边上听到了,有些兴趣,宋爹的土窑她是知道的,她们这群孩都去玩过。
外表就像一个大鼓包,有两个口子。
不过被用木栅栏围上了,她们只能巴着看,不让进去。
听一些老人讲古,据这土窑是以前地主的,以前地主日子过的富裕,一到冬天要烧不少木炭,觉得花钱买不合适,就建了个土窑,找了师傅教长工。
后来就传开了。
但是不得不,这玩意还是有门道的。
附近别的村子也有眼红的,也自己建土窑的,可是弄出来的木炭都很差,总是冒黑烟。
他们村子木炭是出了名的好。
不过再好其实也没什么用,又不当饭吃。
而且冬天老百姓讲究猫冬,把大火炕烧得热乎乎的,不比烧炭盆方便,所以很多家烧木炭纯是为了学生,自己家根本不用。
当然也没卖的心思,因为卖不出去。
别他们村子烧出的木炭品质高,不愁买家,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今家家都穷,人们还在温饱线挣扎呢,谁会在意生活品质。
所以木炭能产热就行,冒不冒烟的都不是事儿。
而且宋家村这只是个土窑,毕竟当年只是为了一家服务的。
一窑也生产不了太多木炭,也不存在扩大生产去城里贩卖的可能。
“爹,烧木炭是用干木头还是湿木头?”宋红米还真不知道。
宋大哥使坏的揉乱宋红米的头发,“笨蛋,肯定是湿木头啊,要是干的,烧了就成灰了。”
宋红米扒拉着头发,承认宋大哥的好有道理。
她又问,“爹,咱村那个土窑是随便用的么?”
“也不是,得和你大伯一声,他给安排一下,别撞车了,而且咱村也不是谁都会的。”宋爹免不了有些自得。
他们三兄弟,他烧出来的炭最好。
宋红米心里有谱了。
早上吃过早饭,柳宵过来找她,一起上学去了。
半路上,人多口杂,宋红米什么也没。
等到上自习的时候,两人头碰头开始起了悄悄话。
不过两人还是很谨慎的,一些重要信息,会自动省略。
“柳宵哥,这个木炭很重要,我怕以后不让随便烧了。”宋红米觉得太有可能了,毕竟木头都是集体的了。
如果有的家用不着木炭呢,那人家肯定就不愿意烧。
她猜测,到时候估计是用工分买。
可是工分相当于粮食,估计很少人会舍得。
那她们怎么办。
硬挺着么。
她可是见过冻疮的,脚肿的跟馒头似的,严重的还开裂流血。
据这还不是最难受的,难受的是受热的时候,会巨痒无比。
有人为了止痒,甚至会把脚抓烂。
宋母、宋大哥都有冻伤,这玩意只要得了,冬天还特别容易复发。
好在之前宋红米一到冬天就不怎么出屋,算是保养的比较好,没有冻伤过。
这是让她很庆幸的事儿。
她也准备保持下去的。
“柳宵哥,你有冻伤么?”宋红米有些好奇。
柳宵伸让她看,“看到食指上的印子了么,就是冻伤留下的。”
宋红米将他抓过来,仔细观察,真有一个不是很明显的印子,和周围皮肤不一样,“那你得特别注意保暖啊,我娘得了以后就会年年犯。”
柳宵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声,“其实我这冻伤是更的时候得的,好几年没有犯了。”
宋红米很是有兴趣,“那柳宵哥你是怎么做到的?”
柳宵摸了摸鼻子,“我了你可别笑,是用一个老偏方治好的,真的挺管用的,就是有点恶心。”
“是茄杆水吗?这个我娘我大哥都用过,当时有点效果,转年又犯了,不好使。”难道是因人而异。
这很有可能,就像同样的药,对有的病人就特别有效,对有的人效果就一般。
“咳不是,是鸽子粪,用热水烫过鸽子粪,然后用来泡,一直把泡到皮肤抽抽,就再也不犯了。当年我还,那个味道比较大还不好闻,所以很是不愿意,是我爹摁着我的泡的,但是真管用。”柳宵语速很快。
宋红米有点反胃,这个偏方真有点她一定不要得冻伤。
她一辈子都不想用上这样的偏方。
即使它好使。
不过她准备记下,如果今年宋母她们再犯,倒是可以告诉她们。
至于用不用,她就不管了。
她可没那个胆子摁她娘和大哥泡。
不过她们是不是歪楼了,刚才明明谈的是木炭的问题,怎么变成偏方了。
赶紧商量正事,“柳宵哥,你我们怎么多弄点木炭啊?”
柳宵想了想,“如果我爹愿意帮忙,这事就简单了,买两包大前门,请几个闲人一两天功夫就能劈出咱们需要的木柴,再烧几窑就可以了,再往老宅一放,那边房子虽然半塌了,但是不漏雨的,木炭只要不潮,用多少年都可以。”
“还得经过家长啊。”宋红米就知道不会那么容易的。“叔叔虽然宠你,估计也不会答应吧。”
现在的家长宠孩子也是有个度的。
“你和伯伯他们了那事吧,我还没,也许就是个会,到时候我就以后树不让随便砍了,可我还想上学,上初中上高中,需要不少的木炭,都要提前准备出来。”柳宵越想越觉得可行。
“那你就试试,可以引导他们自己想,比咱们的更有信服力。另外重点是这个。”宋红米在本子上写上“粮食”两个字。
“我知道。”这是两人一起制定的计划,如何会忘。
“咱们里现在有多少(钱)了?”柳宵问道。
宋红米在纸上写了一个数字,25,然后迅速划掉。
两人一共有银大头才六十多块,就是全卖了,也不过二百多块钱。
柳宵觉得有些少了,又把两个金戒指卖了。
不得不,如今的金价很给力,国家信用社收二十块一克,黑市三十二块一克。
柳宵也尖,先拿着金戒指去了信用社,让人家给秤了,又不卖了,之后分别在两个黑市卖的。
他怕黑市压他重量。
毕竟金子贵重,差一克差好多钱呢。
所以她们里的钱绝对是笔巨款。
钱有了,却一直没怎么用。
除了每次大集买些吃食,也没其他的花费了。
照两人都缺衣服,可是不敢买。
还有肉,她们也馋,可是大集没有卖熟食的,都是生肉。
买了没地方做。
不得不,现在的肉太香了,别想在家偷做,绝对会被发现的。
宋红米被馋狠了,都想去树林里生火烤肉了。
可是她怕把树林点着了。
好在柳宵哥去县城或者市里,会买些猪头肉,也算能打打牙祭。
“柳宵哥,你要买什么?”宋红米问道。
“准备买匹黑土布,布这玩意放得住,省得日后管的严了难买。还要买两瓶酒,送人的。”柳宵详细报备。
他喜欢这种感觉,就像夫妻一样。
“你还喝酒?你还呢”宋红米实在想不出来他买酒做什么。
“我不喝,我对酒没瘾。”上辈子逢场作戏,不得不喝酒,其实他真没那么喜爱。“是给一位老师傅买的,我托他帮我做点东西。”
其实做弓箭,他是给了钱的。
这次他想拉拉关系,学一些打猎的本领,真到那天,他可以进山打猎,他不想让红米挨饿。
宋红米也没刨根问底,“烟酒都不是好东西,如果不喜欢就别沾了吧。”
其实她作为现代人,是很讨厌将别人的想法架于自己身上的。
反之亦然。
但她还是忍不住了。
她不想让柳宵哥沾烟酒,她希望他健健康康的,最好能长命百岁。
她们能在五十年代重逢不容易,她很自私,想要多相守几年。
所以即使水煮蛋吃腻了,她也会吃,她太想让身体健康了。
柳宵拉着她的晃了晃,然后在纸上写下,“听你的”三个字。
宋红米忍不住翘起了嘴角。
作者有话要: 明日上午还有一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