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奋斗(17)
第五十五章
大年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
宋母娘家在车家圃子,不算远。
一大早,宋大哥、宋大姐就陪着宋母带着礼品走了。
宋家孩子太多,不可能都带着,带宋大哥、宋大姐也是个代表。
宋红米敏锐感觉到宋母还有深意。
不过对于去姥姥家,她是没什么兴趣的。
她长这么大也没去几回,和那边并不亲密。
这也很正常,家家孩子太多了,以前她又不是长女,更没表现出优秀的地方。
那边对她的印象自然很淡。
如果猜测不错,宋母这次回去估计会显摆她几句。
不过学学习再好,也就那样。
她今天也没一点想出去的意思。
因为柳宵哥会来窜门。
她要在家等着。
曹操到就到,宋红米听见他声音了,赶紧穿鞋下地。
她今天特意把自己屋烧的热乎的,没去后边新房。
当然借口是她在前院看门,省得客人上门都不知道。
“柳宵哥。”宋红米一开门看到五个人。
有大有,都是村里的少年。
“红米,你二哥在不?”
“红米姐,建军呢?”
“都在后院呢,你们从那边过去。”宋红米给他们指了路,看着他们从房屋的右侧路去了后院。
因为旧屋是没有后门的,所以只能从屋外去新房。
“柳宵哥,快进来。”宋红米巴不得那些人都走了呢。
“就你自己在前院,建军没粘着你?”柳宵觉得不正常啊。
宋弟简直就是红米尾巴。
“后院吃食多。”宋弟那个吃货,有了吃的谁也不惦记了。
柳宵也了然的笑了。继而道,“我也过去一趟,给二伯他们拜个年。”
“不着急,临走再过去赶趟,现在那边肯定一堆人。柳宵哥,炕上热乎,咱们上炕。”宋红米率先上了炕。
现在上炕聊天,没人会想歪。
来个客人,都往炕上引。
主要是地上太冷了。
柳宵也很不客气,将草鞋一脱,上了炕。
宋红米将棉被摊开,“盖脚。”
两人靠在糊了一层报纸的土墙上唠嗑。
宋红米还掏出一些吃食,两人很是惬意的边吃边聊,不过声音很低。
她们在总结这大半年的收获。
宋红米是大管家,由她报账,“咱们现在里还有钱045元。”
她们买了不少吃食,但是真没花多少钱。
大批量的存粮还没到时候。
里有钱的感觉真好。
“可以表还没买到。”柳宵叹了口气。
“我也快适应了。”适应了这种没表的生活。
“等开春我还会去市里碰碰运气的。”柳宵没有放弃。
宋红米都不太抱希望了,转而起学习这块,“今年咱们跳了一级,为以后腾出富裕时间,学习成绩优秀。寒假把下半年的书也自学完毕。等开学了,咱们可以适当的扩展一下课外,买一些旧报纸、旧杂志。”
至于去新华书店买新书,宋红米可不干,那多贵啊。
反正对于她们俩来,新书、旧书差别不大。
“这个没问题。”柳宵保证道。“现在咱们俩都有自己的屋子了,即使多买一些也有地放。”
到书,宋红米想到了原文书,好像以后要成为的。
现在应该没事。
所以也不用提醒柳宵哥,大不了以后烧了、藏了。
哎哎哎!她想起一个重要的事情。
“柳宵哥,咱们以后考试要考俄文!”她想起来了,这个年代北方学的是俄文,不是英文。
要了老命了。
她对语言这块可不敏感啊,怎么弄?
看来她考中专计划也不是十拿九稳的。
她有预感,俄文绝对是拦路虎。
“俄文?苏联的文字。”柳宵也头疼了,“必考么?”
“应该是。”想当年英文也是必考啊。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学,咱们多学好几年,肯定比别人有优势。”柳宵也没别的好办法。
“咳这个怎么学,学校的老师估计也不会。咱们去初中问么?”宋红米有些挠头。
“初中开始学俄文?宋二哥明年就要上初中了。”柳宵完和宋红米对视了一眼。
宋红米一拍巴掌,“对啊!对啊!咱们可以跟着二哥一起学,提前两年呢,再笨也能学个不离十了。”
她都想好了,大不了死记硬背,学个哑巴俄文就是了,只要考试能得高分,反正她也不学俄文专业。
她可是知道以后华国还会和苏联闹矛盾呢,具体哪年不记得了。
柳宵开着玩笑道,“所以咱俩现在就该祈祷宋二哥学俄文学的好些。”
宋红米摇头,“咱们最该祈祷的是他考上初中。”
然后两人都笑了。
“不过去旧品回收站,看到俄文的书籍还有字典之类的可以买些回来,咱们提前做准备。”宋红米还在思考,她们还可以做什么,到时候学习的速度能更快些。
其实最好有录音磁带。
学习语言,就得多听多。
可惜条件不允许啊。
有钱她也买不着录音,没票。
其实应该买个收音,哪怕就听一些新闻呢。
可惜仍然没票。
再不好藏。
柳宵记下了,“嗯,旧品回收站要是没有,我就去新华书店看看。咱们可以买瑕疵书,加钱也不算太贵。”
买书提前学俄文的事情就定下了。
之后两人又起了鸡。
这是两人第一次挣钱尝试。
应该算半失败吧。
蚯蚓养鸡被证实了可行。
蚯蚓坑养蚯蚓也很成功。
鸡吃蚯蚓爱下蛋、长得快,这都是事实。
以上是成功的地方。
但是养鸡最初的目的是挣钱,但是这个绝对是失败了,除了偶尔藏起几个鸡蛋,她们没在这上头挣着一分钱钱。
还有其他的实验也有失败的。
“鸡冬天就不下蛋了,我之前以为是冻的,就特意抓了两只鸡放进屋里养,结果一个星期还是一个蛋都没下,总叫唤,天天拉屎味太大,我又给扔出去了。”宋红米想到那几天鸡飞鸡跳的,就再也不想来第二次了。
柳宵也是解释不清楚,“也许鸡就是冬天不下蛋的。”
宋红米皱了下眉头,“不是,后世的养鸡场就每个季节都下。”
肯定有她没想到的地方。
也不知道去哪查一查,超级怀念度娘。
柳宵劝解道,“慢慢来,我可以去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类似的书籍。”
“应该有吧,科学养鸡之类的。还可以农科院问问。”宋红米又精神了,这个年代也是有专家的啊。
然后又萎了,“算了,算了,不用问了,也不用买书了,不得明年就不让多养(鸡)了呢。”
她无非是想不通,没必要为此太折腾和花钱。
柳宵也不提买书的事儿,拿起一块桃酥,喂到宋红米嘴边,“甜的。”
宋红米深呼吸一口,嗷呜咬下一大口,是啊,大过年的,就要一起吃甜的。
作者有话要: 美妞们,没有下章啦!
回老家,帮婆婆弄菜来着,天太热,菜都快干巴死了。
老家笔记本打开就叫唤,没法用,我用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