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五十年代小奋斗(36)

A+A-

    第七十四章

    宋红米没想到宋爹动作会那么快。

    毕竟她还要两张木桌呢。

    家里的木桌都没有合尺寸的,要现做。

    结果不到四天,就让赶车师傅给送来了。

    因为上次宋红米就有考虑接收的问题。

    本来是要留自己的具体班级、姓名的。

    被拦下了。

    最后留的柳宵哥的。

    所以宋红米还是中午吃完饭的时候才知道东西到了。

    “柳宵哥,信呢?”宋红米着急看信,“你怎么不早。”

    柳宵从书包里掏出厚厚的一封信,“早你就不好好吃饭了。和我去趟宿舍吧。”

    东西他都搬宿舍去了。

    宋红米拿着信摩挲着,却是没拆,“我回宿舍再看。走吧。”

    两人出了食堂,奔男宿舍而去。

    “有我一张桌子?”柳宵看到两个桌子,就知道有他的份。

    宋红米颔首,“嗯,咱俩一人一个。过些日子天该冷了,学校会烧炉子,到时候宿舍肯定比教室暖和,我们可以在宿舍看书。”

    教室也烧炉子,但是教室空间多大,再加上门开开关关的,藏不住暖气。

    她有些怀念她的大草鞋、草垫子了。

    “我问过学长,学校是生炉子,可是给的煤有数,基本就够晚上烧的,想要多烧,得自己掏钱。”柳宵和红米商量,“回头我让我爹帮忙收几张兔皮吧,你把棉袄都挂上毛,再做个毛帽子。”

    “这样啊”宋红米顿时觉得这个冬天难熬了。

    她们宿舍八个人,包括她三个来自农村,她先不,其他的两人家庭条件很一般,都靠着学校补助过日子。

    甚至有一个还要从嘴里省口吃的往家寄东西,这样的情况下肯定不愿意掏钱买煤的。

    宿舍倒是也有条件好的,但人家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让人家花,其他人跟着享受啊,换成是她,心里也不平衡啊。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受冻。

    “回头买个热水器吧。”柳宵记得黑市有卖的。

    “有点怕。”宋红米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这个年代橡胶很少,所以热水器不是常见的橡胶软乎乎的那种,是一种瓷器,个头挺大的,黑棕色,圆扁形,外表一个楞一个楞的。

    从侧面看有点像搓衣板。

    她倒不是嫌弃它长得丑,她不是以貌取人的人,她是怕它突然碎了,里头装的可是开水,如果碎了,后果太严重了。

    “那就买两个羊皮水囊,那个也能当热水袋用。”柳宵转而又有了个好主意。

    “这个好!”宋红米拍掌赞成,她都没想到。

    这个是真不错,也是软乎乎的。

    柳宵记下,准备多去黑市转两圈。

    “对了,我爹给做了一份鸡肉蘑菇酱,一坛子呢,不怕没吃的了。”柳宵真没在信里提,得了东西很是意外。

    最初还以为是宋二伯娘做的,看了信才知道是他爹做的。

    家里连个铁锅都没有,也不知道去哪做的。

    信上也没,他猜是去大队部借的锅。

    之前大队成立食堂,是有四口锅的,后来黄了,这锅给谁都不合适,就留在大队部了。

    “终于又能尝尝柳叔的艺了。”宋红米夸张的吸溜了下口水。“那萝卜条多不多?”

    柳宵笑答,“多,足够咱俩吃到放假的了。”

    “嘻嘻太好了。”宋红米感觉早餐又要有滋有味了。

    “还有好吃的呢,你猜猜?”柳宵卖起了关子。

    “好吃的,我猜猜,是山货吧?”宋红米可不是瞎猜。

    这个时候山里很多山货都成熟了。

    往年没时间去,但是今年这么特殊,肯定有早进山的。

    “对了,是炒熟的松子榛子,整整两个半口袋呢。”够红米吃的了。

    “这么多啊,嘻嘻”她又想笑了。

    不过空间太了,有些放不下啊。

    真的是幸福的烦恼。

    “吃的还是都给你保管。”柳宵沉默了下,“我爹在信里提到,秋天这回蝗虫灾挺严重的,好在队上种的是地瓜,都保住了。”

    “那就好,那就好。”宋红米放心了。

    柳宵没,他爹还在信里了个事,本来以为今年还会大旱,所以种了不值钱的地瓜。

    结果今年雨水还可以,种水稻有些难,但未尝不可以。

    因为这个,队上不少人怪话,宋大伯不行,结果今年居然是蝗虫灾。

    现在很多人都在庆幸。

    宋大伯地位越发的稳固。

    柳爹还在信里夸他有眼光。

    老宋家在宋家大队越来越好使,他却早早定下了宋家最出息的姑娘。

    对于柳爹的误会,他不愿意解释。

    他这么想也好,以后会和红米相处更和谐。

    东西多,宋红米偷么放一些进入空间。

    两人再分别拿一些,很是轻松。

    不过因为柳宵进不了女宿舍,宋红米不得不倒腾两趟。

    将东西分门别类的放好,将木桌擦洗一下放到床角。

    因为有一定高度,所以木桌底下空间足够,完全不耽误伸脚。

    “怎么安个桌子?”宿舍里还有另外三个人,都围了过来。

    “写作业总得有桌子。”宋红米没有多。

    现在桌子有了,帷帐也弄上了,她还有蜡烛,晚上终于可以自由了。

    其实她们也不是七点就睡,谁睡的着啊,聊聊就快九点了,这中间就有一个多时,完全可以利用的。

    比如和白冰姐借的人书,就非常适合这个时间看。

    咳咳她可以约定好,要和柳宵哥一起创作人书的,可不能拖后腿。

    “红米,你这花样真不少。”李玉梅感叹道。

    宋红米开始瞎鸡扯,“以前我们家房子,孩子多,所以我娘就想个办法,在炕上竖起一张席子,这样大家伙就能分开睡了。我这布帘子就是从那得的灵感。”

    “这主意挺好的,我们家房子也不大,要是能隔开,自己有个私密的空间,也不错呢。”另一位女舍友也很认同。

    宋红米弯了下嘴角,“我要睡会。”

    拍嘴巴打着哈欠。

    李玉梅她们三个都很识趣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宋红米跳上床,拉上帘子,然后迫不及待的掏出了信。

    因为是让赶车师傅捎带来的,肯定是没邮票的。

    用的信封都是她上上次往家寄信那个。

    还真的是环保再利用呢。

    “写了这么多啊。”宋红米掏出厚厚一叠信纸。“肯定是弟写的。”

    第六感吧。

    打开一看,先是宋爹宋母的,问她最近学习如何,让她不要太节省,好好注意身体。

    宋红米在心里回答,她一点不节省,可懂照顾自己了。

    之后就起了蝗虫灾,不过都是庆幸今年种了地瓜,没被蝗虫霍霍了。

    附近好几个大队,水稻都要收了,被啃了个溜光。

    现在他们队成了香饽饽。

    村里有个老光棍用了半筐地瓜,就娶了一个黄花大闺女。

    宋红米知道这个光棍,也是宋家人,和她们还是五服内的亲戚,年纪刚四十,完全称不上老。

    不过能娶黄花大闺女,还真有福气呢。

    之后就道木桌和萝卜条。

    木桌是当天宋爹和宋大哥就给做出来了,上了水漆,晒了三天,要不然能更快。

    至于萝卜条,是用地瓜和村里人换的。

    还问她够不够,不够再来信,再给她换。

    今年家里地瓜分了不少,不出意外不会挨饿。

    宋母最后还问她,家里粮食有些多,可不可以卖点地瓜。

    宋红米明白宋母的意思,家里之前得了一批粮食。

    然后大队又分了不少地瓜。

    加上自留地的地瓜,今年地瓜是有些多。

    现在黑市粮食价格疯长,翻了一番还多,她心动很正常。

    而且她也知道明年灾难就要过去了。

    少卖点未尝不可。

    这样爹娘头能稍微宽裕一些。

    宋红米准备回头写信的时候和宋爹宋母,卖可以,但不能多。

    顶多卖四、五十斤地瓜,这样也算不得发国难财。

    再有,地瓜要处理,比如做成地瓜干,这样能储存更长时间。

    “大姐也给我写信了。”宋红米有点意外。

    宋大姐在信里问她,住床冬天咋整。

    不得烧热炕,不得冻坏了。

    还在给她做闷子呢。

    宋红米心里暖暖的,她还没和家人会生炉子的事情呢,让她们担心了。

    宋红米又打开一张信纸,“二哥还有大哥一起的。”

    宋二哥在信里抱怨高中课程好难,他物理、地理学的更差了。

    也提了嘴宿舍,原来高中是住大通铺的。

    宋红米心里庆幸,还好,她们中专是上下铺。

    还高中食堂全是水煮菜,好在一个月给连放两天假,能回家。

    看来这次也是巧了,正赶上他回家。

    宋大哥就问她还缺啥家具,他给做。

    宋红米在心里回答,暂时不缺了。

    剩下的几张全是宋弟的,她的直觉还是挺准的。

    宋弟估计也不会写信,一点格式没有的。

    但是宋红米这嘴角就没下来过。

    臭子可会了,跟抹了蜜似的。

    开头就,“姐姐我可想你了,想的晚上都睡不着觉,饭也吃不好,你啥时候回来啊?”

    虽然这话没法信,但是心里受用啊。

    果然女人就爱听甜言蜜语!不管智商高低。

    宋弟写的跟流水账似的,把他这段日子都做啥了,几乎都写上了。

    总结就是因为淘气,被宋母揍了一顿,在学校因为成绩好,被校长表扬,还提到了她。

    校长让宋弟像她学习,好好读书。

    这之后,宋弟隐晦的写道,她交代他的事情,他办的可好了,一点没出问题。

    宋红米知道他在蚯蚓养殖的事儿。

    最后又了家里的八卦。

    宋大哥、宋大姐又有人给他们介绍对象,都想要粮食。

    宋母还真有些心动,被宋爹压下去了。

    又宋二姐居然想跟宋二哥去县城,被宋母给揍了。

    这段是这样写的:娘揍我的时候用的是扫炕扫帚,就打了三下,揍二姐的时候直接抄的烧火棍,一一口气儿打了七八下,打的二姐嗷嗷(拼音)哭,要不是大姐拦着,还得打呢,娘还是疼我的。

    宋红米差点喷笑,这是对比得出的结论。

    不过对于宋二姐,她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了。

    其实对于她想做学徒,她真的是很赞成的,而且觉得她这种求变的思想比家里其他人都要强烈。

    只不过她没有找对办法,她一味的强求宋爹宋母,她们不过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这个年代,想要改变真的是太难了。

    要不然刚穿来那会,她就不会下定决心读书了。

    读书绝对是这个年代的进身之梯。

    宋弟完自家的八卦,还不忘大伯和三叔家的。

    宋弟这回是抱怨的语气:三婶总和外人,建民随你,脑袋瓜聪明,他才不随你呢,我最随了!

    宋红米:都是同辈,什么随不随的,顶多是像。

    用词也太不精准了。

    最后起宋大伯,他最近很是出风头,还在县里得了奖,一条毛巾和一个白缸子。

    现在宋大伯出门必端着水缸子,时不时喝两口。

    宋弟也会吐槽,他他偷么喝过那个缸子里的水,一点不甜!

    宋红米捂着嘴,耸着肩膀,臭弟弟,老逗她!

    作者有话要: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