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当倒爷(1)

A+A-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红米惊讶的不得了,“你做芯片,老公你有点飘啊!不过我有资料。”

    附带动图,我可真是个灵鬼jpg。

    柳宵很是迫不及待,“在哪个盘里?”

    宋红米点开d盘,里头密密麻麻的压缩包,将电脑推给他,让他自己找。

    柳宵嘴里嘟囔着,“华国芯片发展史、从硅胶到石墨烯芯片、光刻制造、芯片设计原理”

    嘴角越咧越大,“红米,你怎么想的,收集这么多书籍。”

    宋红米写道,“我也是因为喜欢华兴,加上那十几年华国因为芯片被卡脖子挺难受的,所以就收集了,我还收集了一些炼钢的知识。第一辈子你造飞,第二辈子你造汽车,如果还有第三辈子,你肯定也待不住的,所以我就随意收集了一些,没想到歪打正着了。可是咱们的学历是硬伤,不会被怀疑么?”

    爱国归爱国,当白鼠被研究就免了。

    “我不可能参与研究的,顶多引导一下,咱们需要很多很多钱。”柳宵想想芯片研究的巨大投入,都有点想打退堂鼓了。

    对于挣钱,宋红米是专业的。

    但她前两辈子能挣下家业,也都因为是跟着国家的步伐在走,可现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她如何掏得第一桶金呢。

    有些难。

    卖金条的话倒是一个办法,但是现在金价不高,而且一般的人也吃不下这么多金条,太容易引人怀疑了。

    这个待选吧,她还有后呢。

    不卖金条的话还能做什么呢?这里是黑河,黑河有黑龙江,黑龙江水产丰富,但是现在水产也卖不了太多钱,想要挣大钱也难。

    而且她们没船没大,捕鱼有限。

    对了,好像是挨着苏联,那倒是可以当倒爷!

    宋红米在电脑上写下“倒爷”两个字。

    柳宵摸着下巴,“这个可行。原身的父母其实就是兼职倒爷,这边做这个行当的特别多,我那个大爷就是倒爷的头头,黑龙江对面就是布拉戈维申斯克。江上还有个大黑河岛,从岛上去对面,就六七百米。”

    宋红米写着,“咱们的首要目标是弄一条好点的船,渠道就要你大爷帮忙了,到时候我也去,我这空间终于能有些用处了。”

    柳宵一顿,“不用你,你在家就好。”

    宋红米坚定的摇头,一个字一个字的敲下,人活着一辈子总要做些事情,我没有你那么伟大的理想,但是我想帮你。我只是不会话,这是天生的,但是身体很好,不要把我留下。”

    柳宵拉着她的,“好,我们一起。”

    宋红米笑眯了眼睛,“那我们研究一下,倒什么最上算。这个时期的苏联还是很强盛的,国力比咱们要好得多吧,真要比较的话,咱们更穷困一些。”

    “他们得到0年代中后期才会改革失败,然后会有动荡,到90年代解体,那段才应该是倒爷最辉煌的时期。但是现在也不能放弃,对面现在也是计划经济,粮食、日用品也是畅销的。”柳宵有记忆,他知道大爷他们经常往对面送白酒,就非常受欢迎。

    苏联人爱喝酒简直是刻在基因里的。

    “我这里有酿酒的视频,咱们可以酿酒。”宋红米再次点开一个盘,找了好一会,打开。

    将电脑摆在两人中间让柳宵看。

    两人一口气看了好几个关于酿酒的视频。

    宋红米又写,“可以弄套蒸馏设备,弄些烈酒,肯定更受欢迎。”

    柳宵点头,“嗯,我记下来。”

    “现在苏联用的钱叫什么,也是卢布么,我觉得咱们不要收他们钱,最好以物换物。”这样可以两面挣钱。

    “我想的是做一条长运输线,比如咱们酿酒卖给苏联那些人,然后从他们那边交换一些好东西,比如他们的大衣、牛皮靴、肉罐头,然后再把这些东西运到京城去,这样才挣得多,不过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输费用,所以我们最好能发展一个列车乘务员下线。”柳宵有了更好的思路。

    宋红米帮着挑bg,“如今应该没有黑河直通京城的,应该需要到哈尔滨中转,而且货物到了京城谁卖?”

    “那就找哈市到京城的,这边去找大爷,他肯定认识人。至于京城那边,最好我亲自去一趟。”找个稳妥的下家。

    “你年纪还太了。”宋红米戏谑的摸了摸他脑袋,“弟弟。”

    哎呀,还挺爽。

    柳宵挑眉邪笑的看向宋红米,然后在她高挺上摸了一把。

    宋红米有些激动,不行,她有罪恶感。

    然后红着脸在电脑上写,“她们不会?”

    柳宵拧了把她嫩脸,“想什么呢,他父母两年前就没了,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呢,男女之事还不懂,她们刚结婚没几天,不过有些人在拿她们开玩笑,他才有些懵懂。”

    比如问他,毛长没长齐,能睡媳妇么。

    “他大爷没和他?”宋红米又写道。“对了,他大爷对他花钱买媳妇是什么态度?”

    “挺支持的,有人给洗衣做饭了。估计是他年纪还,怕他太早懂。”不早,太早伤身么。

    “年龄还是太了,即使到了京城也不好找下家,那就先干三年。”柳宵做了决定。

    宋红米很是高兴,柳宵弟还是那么稳。

    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柳宵对于宋红米突然发笑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点不受影响的继续做规划,“蚊子腿儿再也是肉,不能放弃打鱼,这营生还得继续做,这也是比较合法的经济来源之一,咱们还要买船呢。”

    宋红米皱着眉头,“打鱼很辛苦的。”

    虽然一些直播视频里看着打鱼跟玩儿似的,但她知道那不是个轻省活。

    就拿黑河来,现在黑龙江肯定是冰冻状态,想打鱼就要凿冰窟窿,下鱼钩得在冰上等着,下得拉。

    很容易弄一一身水,现在的江水绝对是冰冷刺骨的。

    “放心,没有比我更爱惜身体的了,上辈子我比你早走了三年,你知道我有多担心你。”他在医院整整住了两年,浑身疼痛,备受折磨,但一直在坚持。

    最后还是红米劝他放弃。

    宋红米仿佛也想到了两人诀别的场景,眼泪像开了闸的自来水一样。

    “快别哭了。”柳宵条件反射去掏帕,可惜没有,只能笨拙的用袄袖子替她去擦。

    宋红米抽噎着写下,“你这次再敢走我前面,我就不找你了。”

    柳宵答应,“好好,这次轮到你等我了。”

    “我真的感觉那三年你还在我身边。”宋红米没瞎,也不觉得是自己的幻想。

    柳宵顿了下,“也许这是我的执念。”

    他是完全没意识的。

    两人十指紧扣,宋红米轻轻靠在他肩膀上,谁也没话。

    气氛很是温馨。

    两人上午就没下炕,中午吃的还是营养棒。

    吃完了,两人动弹了。

    开始盘点一下家当。

    这是个独门独院,房子是土坯房,房顶却是瓦的。

    这边的房子不像京城是平房,都是尖房顶。

    这样是防止下大雪把房顶压塌了。

    宋红米虽然没有记忆,常识还是有的。

    围墙是紧密的木栅栏。

    这种木栅栏可不是欧美别墅那种木条,然后刷上白漆那种。

    是用孩拳头大的圆木头条紧密排列,然后用藤木绳子上中下三道牢牢的绑住。

    挖土,然后将木排打进土里。

    这种木栅栏保护作用有限,它的作用是隔断,让各家有私密的空间。

    院子很大,半面是乱七八糟的木柴,这里有大林场,烧的多是木柴。

    另外一面还有个快塌了的仓房。

    宋红米好奇进里溜达一圈,看到渔、鱼竿了。

    还有干辣椒、菜干和蘑菇干。

    肉类一点没有。

    宋红米哆哆嗦嗦拉着柳宵往屋里跑,她顶多出去三四分钟,就冻透透的了。

    不是已经初春了么,怎么还这么冷,冷到骨子里了。

    转念一想,黑河也算国家大北方了,地理位置在那呢,不冷才奇怪。

    在灶坑烤了好一会火,两人才缓过来。

    忍不住对视笑起来。

    “看来咱们俩明年过冬的东西都要重新准备了。”柳宵摸了摸两人身上的棉袄。

    厚度是有,但不松软,有些旧了,保暖性肯定就不够好。

    宋红米连连点头,非常的赞同,还指了指自己的鞋子,意思是草鞋也要重新弄。

    “你忘了,这个我会编。”柳宵有些可惜,家里没有干乌拉草。

    要不然他现在就能动。

    宋红米又喝了一些热水,然后在电脑上记下,热水壶一对。

    房子就一间,进门是厨房,往里一拐是卧室。

    厨房里有一个土灶台,一口八成新的大铁锅、木头锅盖、木头菜板子。

    除此还有一口大水缸一口酸菜缸和一个碗架子。

    上层里有一些碗盘、筷子和几个罐子,宋红米一一打开看了,有个油罐子,只不过剩了一个底了。

    还有个是大酱罐子和装粗盐的罐子。

    碗架子下面是柜子,里头是粮食。

    半口袋苞米面,一些高粱米和黄豆。

    厨房就这些东西。

    屋里也没什么家具。

    地上有个放水盆的木架子,有个木箱子。

    木箱子底下是用木头块垫着。

    宋红米打开木箱子,里头装的是土豆,有些不解,转头看向柳宵。

    柳宵有记忆,自然知道,“这是因为厨房太冷了,如果把土豆放那儿,容易冻伤。”

    炕上还有个有些斑驳掉漆的红漆箱子,里头是几件衣服和棉帽子、棉套之类的。

    被褥都是直接叠成被摞子的,然后放到炕稍,不需要往箱子里塞。

    宋红米心里有数了,拿着电脑笔记本开始写。

    大米、白面、猪肉、暖壶、炉子、煤块、棉袄、棉被

    长长的一大串清单。

    她们缺的东西真多啊。

    不过对于开头过苦日子,她都习惯了。

    一点一点的建设自己的家,很让人愉悦呢。

    作者有话要:  晚安。

    日常求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