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当倒爷(4)

A+A-

    第一百五十七章

    鱼松作坊很快弄了起来,柳宵大爷不缺钱更不缺人,又不是多大规模,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可能是要培养柳宵,所以让他做了管理。

    柳宵就推行了流水线作业,这回可不是只有四位妇女,而是十二个。

    所以他这流水线分的更详细。

    这样每人需要完成的步骤更少,她们会很快熟能生巧,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流水线,另外一个狠抓的地方就是卫生。

    作坊的地点在一处旧房子内,临时又搭建了三个灶台,全部烧火就一点不冷了。

    二候他们源源不断的往这边送鱼,好在黑河太靠北了,春天来的格外晚,也不怕鱼坏。

    柳宵专门买了香皂和盆子,看着她们洗。

    然后带上帽子和口罩。

    这些都是她们自己做的,样式是他画的,让红米做出了个成品,再让那些妇女照做的。

    他自己也戴,那些妇女虽然嫌弃麻烦,但是为了工钱,也都戴了。

    每天晚上放工之前,柳宵会把晾凉的鱼肉松装进洗干净的面口袋里,大概二十斤左右。

    一天她们能生产一百斤左右的鱼肉松。

    三天柳宵大爷他们过来取次货,然后卖往对岸。

    他们谈好,一斤鱼松的价格是一块人民币,这个时候两国的汇率大概是:2,也就是2卢布。

    当然他们不愿意卢布,只收金银。

    但是一回交易三百斤鱼松也不过360卢布,换成金子也就九、十克的样子,不好弄(这次就不是二十五一克,而是按照苏联黄金价格来,近五十卢布一克)。

    所以约定前两回收卢布当定金,第三回他们把卢布还给那些大兵,拿金币。

    柳宵大爷也很直接,得了金币,这次是他的,下次就给柳宵。

    柳宵接了,也提出员工工资两人一起分担。

    他大爷想想也应了。

    柳宵也不总在作坊看着,有时候会让二候他们过来。

    宋红米想要帮忙他没让,太知道那边女人欺软怕硬的性子了,还碎嘴子,怕红米挨欺负。

    她又不能骂回去,还不得气坏了。

    柳宵跟着大爷去了几次对面,就跟一个年轻军官“勾搭”上了。

    这位军官家族在当地有势力。

    他觉得是条门路,然后就承诺,如果他能给找到新的销路,每次也要三百斤鱼松的,他就答应给一层好处费。

    这钱绝对不少。

    果然钱就是动力,不到一个星期,对方就找到销路了,每次要三百斤,七天供应一次货。

    柳宵还打听到对方是有几百工人的自行车厂。

    又有了一些新想法。

    不过还是先搭上线再。

    不过当务之急是和大爷一声,然后招工,扩大再生产。

    对了,打鱼的人也要增加。

    因为之前就跟大爷过给好处费的事情,所以他没别的,只夸了几句柳宵。

    之后因为天气越来越热,鱼放不住,又买了两个大水缸,用来养鱼。

    就是勉强让鱼不死,反正当天的鱼贪黑也要做完的。

    保证新鲜度。

    这样做出来的鱼松自然更美味。

    因为扩大生产,那个破房子实在放不下了,柳宵大爷也不知道通过谁把之前的革委会大楼买下来了。

    三层的楼房。

    花了三千多块。

    之后就是开始搬家。

    等作坊再次上了上了轨道,已经五月中旬了。

    宋红米终于出门了,特意跑去黑龙江边玩了一圈。

    江边还是温度低,而且风大。

    找地方挖点鲜嫩的野菜,一冬天没青菜吃真有些想了。

    中午柳宵回来就看到家里一桌子菜。

    半盆清脆的野菜,一盘炸虾,一盘炸鱼段,还有一份肉肠片和一份牛肉罐头,主食是大米饭。

    柳宵搓搓,有些惊讶,“怎么这么丰盛啊。”

    宋红米嘴里吃着,却一点不耽误她打字,“我终于可以出屋了,庆祝一下,老公,我也准备找点事做啊,总这么待着真心有些无聊。”

    她们这辈子是定好了要做芯片。

    但是投资庞大,所以要挣钱啊。

    柳宵给她夹了牛肉,“好,现在里也有一些钱了,我准备把罐头厂弄起来,到时候你给我做会计。”

    老本行啊,这个可以有。

    宋红米点头答应了。

    “你要把那些金币卖了?”再卖二十五一克有些亏啊。

    “先问问器多少钱吧。”柳宵也没想好。

    到时候卖又卖给谁。

    “那鱼松作坊怎么办?”宋红米又写道。

    “让二候管着吧,反正现在他差不多也管一半。”柳宵也没办法,他分身乏术。

    而且年纪,以前的朋友年纪也不大,一时半会的帮不上他什么忙。

    宋红米没提账目会不会清晰,因为鱼松作坊压根没那玩意。

    “对了,我和罗蒙诺索夫好了,下次会给咱们带过来两辆自行车,以后你就可以骑车出去买菜了,我那辆先给大爷。”至于他自己的,回头再。

    有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

    宋红米摇头,“我出去买东西就是散步,可不骑车,要有些运动量。”

    “这样啊。”柳宵知道妻子的意思,这是让他骑,“好,那我骑,回头你想玩,我驮你。”

    宋红米高兴了,眼睛弯成了月牙,连连点头。

    两人吃的都有些饱。

    拉着在院子里转悠了两圈。

    “咱们的钱还要租厂房买器,今年不可能买房了,明年吧,明年给你盖间大房子。”柳宵保证道。

    宋红米摇头,示意没关系,她住的惯。

    现在他们的房子仍然是那个土坯房。

    但是内在变化可不。

    首先是干净了,然后添置了不少东西。

    窗帘都安上了。

    家里的被褥都是新的了。

    包括两人身上的新衣服都是宋红米这段时间做的,所以她也不是干待。

    “红米,你要是无聊,回头我让大姐她们过来陪你。”柳宵的大姐是大爷的几个女儿。

    他大爷结婚晚,大女儿今年十七,还没结婚。

    红米摆,她才不用呢。

    自己呆着清静。

    而且她不会话,还不会语,在外人那里又不能拿出笔记本。

    想想就难受。

    柳宵也没强求。

    那位大姐被大爷惯的有些骄纵。

    找的对象是高中同学,据家是农村的,条件一般。

    大爷见了人就不愿意,他大姐绝食三天,最后大爷妥协了。

    他见过那位准姐夫几面,有些清高,不怎么愿意和他话的样子。

    他好像还看不起他大爷,只不过很隐晦。

    但是他的工作却是大爷给找的。

    这种人一边看不起别人,认为学历低没见识,一边却毫不含糊的受着恩惠,却一点不感恩的人,真心不是良配。

    估计大爷也是看出来了,所以才反对的。

    他应该不在意对方是不是穷,毕竟他不缺钱。

    但是最后他同意了,可能是心疼大姐,也可能是自信能压制住那男的,让他不敢出花花肠子。

    不过这些暂时和他无关,他不会参合的。

    感情这事真没办法替他人做决定。

    一个弄不好就要落埋怨。

    两人消食差不多就回屋了,宋红米让柳宵睡一会。

    他还在养身体,睡觉多些有好处。

    柳宵缠着宋红米一起睡。

    宋红米其实也是想的,但是却铺了两个被窝。

    是的,做被褥得时候她做了两套。

    她怕一个忍不住犯错误啊,三年起步啥的。

    而且她也怕柳宵太早那啥啥,容易伤身,所以大家还是各睡各的吧。

    柳宵要了几个亲亲,拉着她睡了。

    这天下午,柳宵回来的有些早,骑着一辆簇新的黑色自行车回来的。

    和国内的二八大杠很像。

    但还是有不同点,车把是有弯度的,有些像牛角。

    宋红米围着转两圈,还拨弄了几下车铃,很是清脆响亮。

    柳宵拍了拍,“这车挺结实。”

    宋红米点头,看出来了。

    柳宵看看天色,邀请道,“我驮你去江边溜达一圈。”

    宋红米一点不带犹豫的,骑着!

    柳宵车子骑的挺稳当的,就是盯着看的人有些多。

    黑河不算大,而且鱼松作坊还雇了不少妇女。

    关于江鱼能挣大钱,很多人都知道了。

    甚至鱼松的做法也漏出去了。

    但是至今没人敢抢他们生意,主要是柳宵大爷再那镇着呢。

    但是眼红的大有人在。

    特别是对柳宵,孤儿一个,凭什么就能挣大钱,吃香的喝辣的,还骑上自行车了。

    都快变身柠檬了。

    柳宵和宋红米不知道,他们已经被深深的嫉恨了。

    不过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人活在世,要是总在意别人的意见,那没法活了。

    两人当天晚饭是在国营饭店吃的,这边有个艺不错的大厨,做鱼很有门道。

    而且还会做铁锅炖大鹅。

    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柳宵终于从大爷那得知了他要的有关做罐头器的价格。

    好消息是只要他们能开出街道介绍信,人家厂子就卖。

    坏消息是人家不拆着卖,一卖就是一套,一套两万六,不二价。

    柳宵扒拉两遍家里的钱,差的有些多,所以还是得挣钱啊。

    不八十年代万元户就是有钱人了么,怎么器那么贵呢。

    作者有话要:  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