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之小富即安(1)

A+A-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宋红米下不停,快速的串珠串。

    可能是干久了,熟,都不用低头看,就能串的很快很好。

    至于另一边的柳宵,头发乱糟糟的还出着油,胡子拉碴的,靠着墙一脸萎靡,满脸潮红,打了哈欠都是酒味儿。

    宋红米关心的问道,“脑袋可还疼?”

    已经喝了醒酒汤了,不过这个家家贫四壁,连醒酒汤的食材也没有,还是让大女儿买了两毛钱豆芽,才把醒酒汤做出来。

    柳宵摆摆,打了个大哈欠,眼泪都出来了。

    想掏帕子擦擦,却什么也没有掏出来。

    “酒劲还没过去,明天就好了。老婆给我讲讲,这回我脑子里乱糟糟,一点记忆也没有。”没有记忆让他有些不安。

    红米应该有(记忆),他还记得她喊大女儿的名字玲子呢。

    宋红米扭头看了眼在外头玩过家家的三个女孩,给柳宵讲起了这一家人的故事。

    今年是八五年,他们也并非城里人,而是底下农村的。

    进城也不是为了打工挣钱,而是想超生。

    这家人重男轻女,想要儿子。

    结果生了三个女儿。

    农村户口是可以生二胎的,但是老三却是超生。

    家里没钱给交超生款,现在还是黑户呢。

    他们还不死心,索性把老家房子卖了,跑来沈市,就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想再生个儿子。

    可是两人一没学历,二没艺的。

    男的打零工卖力气,女的要看孩子,就接糊纸盒、串门帘这些活补贴家计。

    只能是饿不死。

    房子是租的,一个月五块钱,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是城中村,房子属于加盖出来的。

    空间,还冬冷夏热加漏雨。

    因为生活贫苦,男的就渐渐失去信心了,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到这,红米严厉警告,“以后这酒你一点别碰了。”

    同时很是庆幸,她们来得早,柳宵也是最近才开始喝酒的,还没把身子折腾坏,忌酒来得及。

    柳宵揉着脑袋,“你知我的,并不喜喝酒。”

    他对酒并没有特别执着,也就是特别高兴的时候才想着喝几杯,平时让他主动找酒喝,他不会的。

    宋红米不自觉的又看了眼三个女儿,“老公,我的记忆有些多。”

    柳宵有些没懂,多在哪里。

    “哎,我还有她一辈子的记忆。这对夫妻的执念就是想要儿子,可偏偏只有三个女儿,她们总对大女儿灌输弟弟的重要性,还让她不要在外惹事,所以把老大玲子培养成了一个懦弱、胆的妈宝女,长大了为了五千块钱彩礼把她嫁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光棍,老二和老大相反,性格逆反、出口成脏,年纪轻轻就和一些混子谈对象,后来去了南方就再无音讯了,别人都做了那种行当,老三没户口,学都没上,那时候老两口身体已经不好了,老大被家暴,拿不回来钱,老二又跑了,只有把老三攥在里,他们才有安全感,所以老三三十多了也没对象。”宋红米将珠串放下,眼眶通红,“真特么不是人!”

    典型的不配为父母系列。

    那句老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不对的,有些人真不配做父母。

    可以,家里三个女儿的悲剧都是她们亲生父母一赞成的。

    柳宵觉得脑袋更疼了,这是什么烂摊子啊。

    “哼,好在俩都是短命的,男的因为长期酗酒,五十不到就死了,女的也得了乳腺癌,也没多活几年。”她们来了,自然不会让三个孩子过的那么悲惨。

    柳宵关切的询问,“回头去医院做个乳腺检查吧。”

    他怕红米再得上这病。

    宋红米摸了下胸口,“问题不大,我也不会总生闷气。她这个人挺可悲的,看不起老公,看不上女儿,怪她们没能耐,没让她过上好日子,可自己偏偏也是眼高低的,就总生闷气,时间长了,也不就得病了。”

    柳宵也觉得这人有些奇葩,“那家里几个孩子多大,都叫什么名字,现在什么情况?”

    “你还叫柳宵,我的名字也没变,大女儿叫柳玲,今年六岁,二女儿叫柳盼盼,盼儿子的意思,今年五岁,她和老大一个生在年头一个生在年尾,其实差了近两年,最的叫柳多,今年三岁。都没上学呢,特别是老三,还是黑户。”如今计划生育管的正严,还真有些麻烦,“咱们里只有三百多块钱,但是超生罚款得一千多。我里有一些金子和珠宝,怎么安全出呢?这时候正严打呢。”

    稍有不慎,他们可能就要坐牢。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孩子得上学,这个不能耽误。”柳宵看向红米,“老婆,给我倒点水喝。”

    宋红米起身,“我晾了一些凉白开。”

    她们这个屋子自然是没有自来水的,不过这条街的东头有个公用自来水管,可以去那儿接水,还不用花水费。

    之前全家就直接喝生水的,以后肯定要烧开。

    没有喝水杯子,就直接饭碗了。

    两人都是过惯苦日子的,倒是不在乎这个。

    柳宵喝了水,好受了些,“咱们还得挣钱,然后回趟老家,把超生罚款交了,给老三上个户口,名字也得改了。回去还得做节育术吧,我去做。”

    宋红米双合十,对着老公拜拜,真让她上绝育环,她还真有些怕。

    “老家那边什么情况?”柳宵继续问道。

    毕竟要回老家的,他不能两眼一抹黑啊。

    “咱俩是一个镇子不同村子的,你老家是二兴村,我娘家是前湖村。你爹娘都在,还有俩哥、俩姐和一个妹子。我这边娘没了,有个爹,还有两个哥哥和俩妹子。”这两人老家亲戚都不少。

    宋红米尽量回忆,又把老家的堂、表亲了一遍,也不知道有没有落下的。

    实在太多了。

    “回头我找纸笔给你写下来吧。”宋红米怕他记不住。

    柳宵很赞同,他现在脑子晕晕的,真记不住全部,“金子除了金条,有没有金戒指?”

    “应该是没有,你等等。”宋红米用身子做遮挡,上不同的出现各种珠宝戒指。

    但是很遗憾,都没有纯黄金的,都是镶嵌宝石的。

    “要不我把宝石抠出来,不过现在我也不确定是纯金还是的托了。”宋红米有些烦恼。

    柳宵闭着眼睛靠在墙上,“我想想怎么挣点快钱。我现在打的零工不能干了,一个月也就挣二十多块,还不如去工地搬砖了。”

    “你可拉倒吧,现在工地都是干半年才给钱,还不一定都给。”所以以后会出台法律保障农民工工资。

    还不是因为之前闹的太不像样了。

    “也是我考虑不周了,只带金条了,要是收两块狗头金,今天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宋红米叹口气。

    柳宵拉了下红米的,“不怪你,谁能想到呢。”

    两人继续想办法。

    其实办法是有的,但是她们尽量用能自圆其的。

    宋红米想到了卖吃的,“咱们里资金有限,所以投入不能太大,老公你不是会做卤货嘛,我会拌菜,现在蔬菜正便宜,咱们找个好地方摆摊,一天不少挣呢,弄好了俩来月儿,千把块钱,问题不大。”

    都是做过生意的人,知道这里头的利润。

    别看现在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七八十块,但是做生意的还是很挣钱的。

    柳宵考虑了下,“那样可挺累的。”

    “没事,这不就是个过渡么,回头有了本钱再考虑其他的。”宋红米突然笑了。

    柳宵问号脸。

    宋红米捂嘴笑,“我还记得你和我,这辈子不创业了,好好休息,插旗了吧。”

    柳宵也有些尴尬,“咱们这哪里算创业,顶多是摆地摊,回头也不做大了,弄好一亩三分地就得了。上辈子挣钱无数,可是担子太重了。”

    靠他们吃饭的得有几十万人,真的不敢行差踏错。

    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

    七十岁才退休,可总有人要来问三问四,一辈子没消停了。

    所以这辈子只想咸鱼。

    宋红米也承认,产业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负担了社会责任。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嗯,这辈子咱们争取把三个女儿培养出来,挣够咱俩的养老费就好了。”活了几辈子,宋红米很佛系了。

    清苦的生活她能过。

    奢华的也完全可以。

    “那你喜欢这个城市么,你可以选个城市,咱们以后就不动弹了。”柳宵让她选择养老的地方。

    宋红米歪着下巴,“京城咱们住的时间最长,上海也住过一段时间,海南、泰国、沈市、黑河都住过,这些都不选,选一个没住过的比较宜居的城市。”

    “西安好不好,你不是特别喜欢穿汉服的哥哥姐姐们么,好吃的也多。”柳宵还记得当时红米羡慕的表情。

    宋红米想到兵马俑、肉夹馍、大雁塔。

    而且挨着成都也不远,有空也可以过去吃一圈。

    越想越觉得合适,定了!

    就去西安。

    作者有话要: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