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之小富即安(3)
第一百七十章
两人找房子还是很顺利的,找的是独门独院。
一个月八块钱。
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她们只租了半间房子。
这房东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太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孙子。
老太太答应帮着看三个孩子加上中午给做一顿饭吃,一个月四块钱。
两人很快搬家。
很多东西直接扔掉,所以行李不多。
柳宵买了辆快碎乎的自行车开始亲改造。
他要做个三轮车。
电动不可能了,能骑就可以了。
宋红米也没待着,将衣服、被褥都拆开清洗了。
又买了几块棉布,给家人做身内衣、内裤。
新衣服也做,不过一样一样来。
她们还要实验卤料。
好在两人记性不差,加上也没想做出多惊艳的。
所以不到一个星期,全都准备好了。
工具:可骑可推三轮车、红泥炉子、蜂窝煤、秤、铁锅、水桶、木质菜夹子、调料瓶子、塑料盆、碗筷、油纸包若干。
食材:猪头、猪下水、豆皮、水煮鸡蛋还有各种青菜、面饼。
别看只卖卤货和拌菜,但是需要准备的东西真不少。
前前后后花出去一百多,其中二自行车最贵,花了四十八块五,弄成三轮车,购买各种零件又花了二十。
加上锅碗瓢盆的样样都是钱。
不过想要挣钱,前期的投入是必须的。
这天上午,宋红米检查完三个女儿数数。
这几天,她和柳宵各自做着准备,也没不管孩子们。
教她们数数,还教她们用泥巴捏各种动物。
三个闺女都是聪明的,学的都不慢。
“玲子,今天爸妈要出去挣钱,你和妹妹们不要出大院,中午秦奶奶会做饭。”宋红米完又贴着她耳朵仔细交代,“妈给你在屋里箱子里放了盘猪头肉,这个直接就能吃。还有一大碗拌菜,但是没放调料,我把调料单独放一碗里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你把碗里的调料倒入菜碗里,然后用筷子拌拌,能做到么?”
玲子挺着胸脯点头,“娘,我能做到。”
宋红米欣慰玲子这几天的改变,她敢直视她了,有自信了,不总是躲闪了。
直接宋红米把老二喊过来,“盼盼,爸妈挣钱,回头给你们买肉买新衣服,家里只有你们姐仨,要是有人欺负姐姐妹妹怎么办?”
柳盼握着拳头,“我揍他!”
都三岁看老,其实是有些道理的,盼盼从就有些急脾气。
“好,爸妈放心了。”宋红米给二女儿带起了高帽。
不能厚此薄彼,轮到三女儿——欣欣,柳宵给改的名,觉得“多”字不好听。
宋红米抱了抱,叮嘱她不要出院子,听姐姐们的话。
临走时,宋红米又和秦婶子交代,菜她已经留了,回头给孩子们蒸一人一碗大米饭就好。
大米她已经拿出来放灶台上了。
还有那卤水,她要是想舀些做菜,可以用。
宋红米安排家里事情,柳宵也把要卖的搬到三轮车上。
炉子、蜂窝煤、装着各种清洗干净并切好的蔬菜的木架子、盆碗调料等等。
装的满满登登。
卤货是两人昨晚就卤好的,她们在院子里垒了个大灶台,为了避免烧火太多,没法子睡炕。
晚上卤熟,然后盖上锅盖,让卤肉浸泡一晚上,这样更进味儿。
菜则是昨晚洗好,上午切的。
她们出摊并不早,都快九点了。
她们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一处自由市场,附近人们上午买菜的地方。
上午的菜市场人很不少。
“京城秘制卤料,今天开业大优惠,买一斤送二两素菜了,大家赶紧来看看。”宋红米赶紧吆喝上了。
柳宵把蜂窝煤点了起来,很快锅里的卤货味道就飘出去了。
宋红米将豆皮、鸡蛋、土豆块等放入卤货锅里。
这几样都是熟的,放里为了浸味儿。
很快就有客人围了上来。
“多少钱一斤啊?”
都是问价的。
现在一斤猪头肉是五毛多,二斤猪头肉出一斤熟肉,加上火和调料费用,成本差不多在一块二左右。
所以两人计算过成本,又了解了下市场价,最终猪头肉的定价是一斤一块五。
和市场价差不多。
不过她们还送拌菜呢。
这样做一是为了卖猪头肉,本来没想买那么多的,为了占便宜就有可能改变想法。
另外,拌菜属于新鲜事物,人们可能不接受。
这样赠送也是让更多的人品尝一下。
一举两得。
柳宵大声了价格,有人念叨贵的,也有人直接要买的。
她们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氛围下开张了。
但是买一斤的还是少,毕竟一块五真不便宜。
不过还是很多人围观拌菜。
“要辣椒么?要香菜么?”宋红米边问边调料,动作很是迅速。
辣椒油她也炸了,但油不多,而且每次只放一点。
没办法,油贵。
而且她还放蒜泥和花生碎,看起来就知道好吃。
“菜单独卖,半斤三毛,有喜欢的下次自带碗啊,我们上午会过来出摊。”宋红米用油纸包给包上,有些麻烦。
因为就一个秤,后来送的菜,宋红米就凭借感抓了,感觉只多不少。
“大叔您上有表,给看个点呗。”宋红米向一个老大爷问道。
老大爷带着自豪的抬起腕,“我这表是梅花的,我闺女孝敬的。现在十点十二了。”
宋红米谢过,看着剩下的卤货,“要买的赶快,十点半收摊啦。”
这么一吆喝,下定不了决心的几个人也张口买了。
柳宵和宋红米估算着时间,将最后几人的肉、菜给装上。
赶紧收拾,她们要换地方了。
宋红米一直在忙活拌菜,没收钱,“老公,卖了多少?”
她们弄了个装钱的箱子,还有一副筷子,用来夹钱的。
不止这样,她们还带着白帽子,就怕掉头发。
回头她还准备缝两身大白褂呢。
“猪头肉卖了有一半了。”柳宵还是很满意的。
“菜卖的少,不过也没多做,卖不了咱们自己吃,也不算浪费。”这个在她预料之中。
自由市场离政府大院不远,两人推着车子走了二十来分钟就到了。
他们没在大门口摆摊,在不远处一个十字路口。
“老公,还没下班呢,咱们把饭吃了。”宋红米拿起盆子,给两人拌起了菜,她家都能吃辣的,就多放了半勺。
然后从车边一个袋子里往外掏米饭。
其实这米饭是昨晚多蒸的,让她放进空间了。
拿出来还是温乎的呢。
“老婆,我把猪心切了,过来吃。”柳宵知道她爱吃,就把猪心放底下了,没让人看到。
“嗯嗯,来了。”宋红米颠颠的过去了。
“慢点吃,省得胃疼,赶趟。”柳宵给她夹菜。
宋红米下意识的放慢速度,“主要是没时间,心里没谱。”
然后无意识的就快了。
“回头还是要买块表的。”柳宵也觉得没表有些别扭。
两人刚吃完,那边就有人过来了。
宋红米再次开始吆喝。
她很想弄个自动播放的喇叭,可惜现在还没有。
过来的人并不多,但是一般过来都掏钱买了。
等忙完,宋红米擦了擦汗,看着天上的太阳已经正中了。“老公没人了,咱们找个树荫底下歇会。”
“推着去附近工地晃一圈,看能不能卖出去些。”柳宵看了看还剩不多的猪头肉。
早卖完早回家。
“那就走吧。”宋红米也有些不放心三个孩子。
工地工人没钱,但是包工头有啊。
她们送上门,卤肉还香。
最后肉和菜全卖了。
一位钱包鼓的包工头要喝酒,全给包了。
还嚷嚷着肉太少。
“红米,咱们顺便去趟市场,把明天的肉拿了。”柳宵建议道。
这样下午就不用再出来了。
他们已经给了定金,老板会给留的。
虽然猪肉不愁卖,但是他们是长客,老板还是很重视的。
两人到了市场,居然被人认出来了,还有人问卤肉呢。
自然是没有了。
不过这可是潜在客户,宋红米自然笑脸相应,告知明日上午九点多点过来卖。
两人在市场买了肉又买了一块豆腐就回家了。
半路上,两人总结今天的买卖。
“菜可能要失败。”宋红米叹口气。
接受的人不多。
“作为赠品还是可以的,食材便宜。卤肉比预想的要好卖点,不过暂时还是不加量了。”柳宵觉得还是稳妥一些。
天热,家里又没冰箱。
宋红米认可,又道,“我觉得咱们忽略工地了。”
真的是出阔绰。
柳宵点头,“嗯,回头可以再接触接触,最好能长期送货。”
“按照之前的计算,今天差不多能挣二十来块,果然是做生意的黄金时期。”之前的几辈子,他在八十年代都有事业(产业)了,还是第一次摆摊呢,没想到也这么挣钱。
可惜很多人还没转变思想,认可待在家里,等着半死不活的厂子给开基本工资,也不出来做买卖,认为个体户丢人。
还放不下里的铁饭碗。
可是他们不知道,以后铁饭碗也不保险了。
作者有话要: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