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阿城版画
南方古代墓葬很多,自古就有摸金倒斗的传统和传承,很多是家族传承,又分为南派和北派等等,有这些人存在,每一年私底下出土文物珍品数不胜数。
还有就是南方靠近海外,文物走私数量和规模很大,文物走私渠道稳定,买方也有钱,综合因素促进了南方文物古董交易市场蓬勃发展。
北方人口少,从事文物收藏交易的人数量少,有钱人更少,北方历史相对较短,文物数量少品种少,文物收藏还没有形成什么市场,都是零散的和其他买卖混在一起。
比如阿城这个城市在东北算是历史悠久地区之一,按理收藏文物和买卖古董市场相对会较大,但是整个阿城县目前算得上有文物交易的地方只有博物馆这里零星几家。
而且还是文物交易初级阶段,没有什么名人和高,即使是摆摊出售文物也大多是半瓶子醋,必然会充满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偶尔也会有珍品出现,就看买家运气和眼力。
看到张子健带领两个外国友人来到,几个摊床上的人开始卖力气吆喝起来。
张子健几个人来到第一个摊床前,仔细一看,基本上都是粗制滥造现代旅游纪念品,与南方旅游产品的精致和丰富无法比较,也就是买来哄哄孩子的玩具而已。
看了几眼后又来到另一处较大摊床前,这一个摊床物品明显上了一个档次,起码外观精致了不少,估计价格也会高很多,但还是以现代艺术品为主,零星有一些古钱币和型玉器出售。
摊床上男老板岁数不大,只有三十多岁,不像张子健和冬妮娅他们穿的是羽绒服,羊毛围巾和帽子,以及羊皮套全副武装。
他的穿戴十足本地特色,狗皮帽子和大皮袄,毡靴和棉闷子,看到张子健来到滩前,连忙介绍商品。
“各位先生姐,我这里有阿城的特色旅游艺术品,就是木画,别的摊床没有,独一份,都是名家亲所制。”
张子健一看,还真有几幅画,但是面并不是很大。
冬妮娅问道:
“哥哥,什么是画,好看吗?”
张子健随拿起一幅画道:
“画是中国美术一个重要门类,有上千年悠久历史,古代画主要是木刻,也有少数铜刻,明清两朝是中国画高峰时期。”
“近代实际上由当年鲁迅倡导新兴木刻,才开始了中国有创作画的史页,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
“阿城画属于北大荒流派比较有名。”
“国画是在平面纸张上用毛笔描绘成,画则是把木平面用刻刀雕琢出凸凹从而成型的,表现在线条上,国画绵润,画刚劲。”
“画艺术讲求简洁、单纯和强烈,因为有了,作品得以反复印制,凡有作者签名的都是原作,这种复印式是其他绘画所不具备的,一件作品的数量有很多。”
“阿城二十年前就成立了画创作组织,作品一般都有时代与地区的鲜明印记。”
“几年前阿城画专门在冰城举行过画展,后来又进过京城办画展获得赞扬。”
“在阿城画板画的人很多,很多是业余选,有不少工人农民等等。”
在一旁的冬妮娅和卓娅听的迷迷瞪瞪,而摊主却满脸惊讶,这个顾客是内行人,不好糊弄,怎么比我知道的还多。
张子健一边一边拿起中画仔细看了一眼后评价道:
“这一幅画觅秋,作者叫赵国华,不是有名画家,估计是业余作者,画的还可以。”
实际上这幅觅秋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内容是北方大地正在秋收的田垄,已经收割的玉米秸秆铺陈地面,上部挺立着待收割的玉米从,还有几只羊在一条田垄之间。
面由黄、白、黑三种色彩构成,白与黑反差强烈,烘托出黄色愈发鲜亮、明快和浓郁。黄秸秆,白羊群,黑土地,相映相辉,相辅相成,渲染得整幅画面金光灿灿,煌煌夺目。
张子健看到这一幅画质量确实不错,于是对老板道:
“这幅画还可以,挺好看,多少钱一幅?”
“老弟,你也是内行人,我不报谎价,一幅五十元,你拿去,交个朋友。”
张子健在两个美女面前也不充当大款,而是与摊主讨价还价,冬妮娅则是在一旁看热闹,顺便学习汉语。
“太贵了,这一幅画虽然不错,但是第一尺寸不大,二是作者不是名家,三是画面艺术性不足过于通俗,技巧和刀工上不是很成熟,四是最关键一条你的进价很低,为什么卖那么贵呢。”
一番话得摊主哑口无言。
张子健继续道:
“这样吧,我在你的画进价上翻一倍,然后买两幅觅秋,一共是三十元,你赚的也不少,如何?”
摊主天寒地冻待在这里,货物能卖出去已经不错了,再还有赚头,遇到懂行的人,大家明白就可以,于是一咬牙一跺脚。
“好,今天就赔本赚吆喝,交个朋友。”
他从摊床底下又拿出一幅完全一样的画觅秋递给张子健。
张子健将三十元钱交给摊主,要了两个大厚塑料袋将画装起来,然后告别摊主,继续闲逛。
随将两幅画分别交给冬妮娅和卓娅后张子健道:
“送给你们中国特色的画艺术品当纪念。”
冬妮娅欣喜地接过画,打开并欣赏道:
“画真好看,哥哥,你也好厉害,你怎么知道摊主还有一幅完全一样的画呢?”
张子健用一敲冬妮娅的脑袋道:
“傻瓜,刚才不是了吗,画可以印刷,一般至少能印几十幅完全一样的画。”
冬妮娅马上反击用也一敲张子健的脑袋道:
“哥哥,我知道了,我为什么会傻,因为是你敲得,我得敲回来,将你也变傻,两个都是傻瓜。”
而卓娅在一边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