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广场协议
姐姐在一旁不断补充。
“东瀛现在到处都充满钱的味道,赚钱的人,花钱的人,东瀛正处在一种集体疯狂的状态中,拼命赚钱,拼命花钱。”
“海外旅行盛行,一九九零年突破一千万人出国旅游。”
“东瀛女性的时尚感增加,超短裙,围巾,口红成为标配搭配,进口名牌包盛行。”
听得张子健和冬妮娅就像是农村人进城看到什么都新鲜。
不过这里只有张子健知道东瀛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疯狂后又发生了什么,实际上现在东瀛已经开始出现了泡沫破裂的迹象,而且是不可逆转,一路下滑,无人可挡。
张子健回忆起东瀛当年所经历的经济危整个过程。
在八十年代东瀛的经济强大到可怕的程度,疯狂地购买欧美企业的资产,索尼公司耗巨资三十四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松下公司斥资六十一亿美元购买了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公司出资九亿美元购买了“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的股份。
当年东瀛国内充斥着乐观,对未来无限幻想的狂热情绪之中,东瀛人对国内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投变态的有些痴迷,因为东瀛股票已经连续二十五年持续上扬,似乎东瀛的股市是永远上涨的神话。
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很快东瀛人就为自己的疯狂投付出惨重的代价,市场经济生来注定是跳不出经济周期的范围,只不过经济周期的年限不同,都是要经历波峰和波谷的。
可惜人类是贪婪的动物,在股票、房地产的价格疯狂上涨,有谁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呢,亲身体会到了投所带来的无限的财富刺激和幻象,必定会有人要承受资本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失,这是必然规律。
记住址lqzww.
九十年代后发生在东瀛的经济危是东瀛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造成了东瀛严重的经济衰退,五千亿的银行坏账,数不胜数的企业倒闭,造成东瀛人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失业率和自杀率屡创新高。
实际上东瀛当年的经济危有很多因素,但后世普遍认为与“广场协议”有关。
八十年代美元持续走强,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这是广场协议诞生的历史大背景。
美国里根政府开始对主要的贸易伙伴施压,最终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美国、法国、联邦德国、东瀛和英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酒店签署了广场协议,想要解决美元对当时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汇率高估,以及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问题。
但是对汇率的干预并未能解决美国的逆差问题,汇率只是“替罪羊”,而东瀛政府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下应对失当,给本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
广场协议中虽然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均有所让步,但东瀛做出的妥协最大,实现日元对美元的升值是其核心内容。
但事实上后世经过各国经济学家研究后发现,这一个协议并不是导致东瀛经济长期衰退的直接原因,初期还一度对东瀛的经济有极大好处,只是后来美国政府的施压和动作,以及东瀛的本身政策失误才导致了东瀛经济的悲剧。
从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日元对美元升值超过一半,但当时并未造成东瀛金融市场和经济动荡,九十年代之前都保持较高速的增长。
由于担心日元过度升值有损东瀛经济竞争力,东瀛政府通过放松信贷维持经济扩张的势头,东瀛的股市和楼市泡沫因此越吹越大。
东瀛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还有东瀛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以及滞后的调整制也难逃其责,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东瀛严重的经济危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当股市和房地产泡沫被刺破后,东瀛人对国家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大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疯狂的抛售股票,东瀛股市大跌。
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连锁反应,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却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型银行因此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东瀛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东瀛人当年果断放弃了维持房价,从而使全国大城市的房价跌了0%,东京一些地区甚至跌去90%,如果有人借钱和贷款在东京房价最高点时买的房子,并且准备升值后再卖出赚差价,或者是幻想买房进行资产保值,那么恭喜你中奖了,估计几辈子都解不了套,成为真正的房奴。
当年由于日元升值很大,国际热钱大量快速流入东瀛,使得东瀛的实业转移,国内产业空心化,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和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东瀛政府发现后也想干预试图挽救,但是一旦国家日元贬值,就会被欧美国家强势金融狙击,一边阻击一边撤梯子,掩护热钱快速流出,在东瀛人的身上喝完血吃完肉,撒腿就跑,哪里还管东瀛人民的死活,这就是国际资本吃人不吐骨头的真实面目。
东瀛的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使东瀛沉睡了二十多年。
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构破产,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通货紧缩,经济衰退,从一九九二年开始东瀛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