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又见李明珠
这个正月里地叹气还算是比较好的,虽然寒冷无比,但却很少下雨下雪,可地上的积雪已经有大半腿的厚了,也已经被冰的十分坚硬了。
马路上那些过往的这辆,为了防止打滑,轮胎上面都装上了粗大的铁链。
这正月里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就在社员们走亲访友中平平静静地过去了。春节一过去,很快的就到了谷雨季节,
俗话,布谷布谷,阿公阿婆,种谷种豆。吃过谷雨饭,天晴落雨要出畈。
谷雨一过,就又有干不完的农活了。各种春花作物都要进行清淤排水和施肥,以促使春花作物的生长发育。
然后就又要开始做早稻秧田了。
而这时的早春季节,恰恰又是栽培蘑菇的大好季节。这时,生产数来的蘑菇,个头大,肉质肥厚,形好,产量也高。
因此,全大队个神农谷掺兑也就积极做好蘑菇的生产工作。
这一天,从昨天晚上开始,就又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春天的雨,就是多,像牛毛,密密的斜织着。这时,迎面吹来的风已经不觉得十分的寒冷了。
我撑着伞正往前面走着。
“昉哥。”忽然间,我的后面传来了蒋友良的叫声。
听到声音,我便站住了脚,蒋友良也来到了我的身边,看着我笑着问道:“昉哥,你去哪里?”
“我去生产队的蘑菇栽培基地里走走看看。你呢?”我看着蒋友良笑着问道。
“啊!刚好,我也要去看看,咱们就一起去吧。先去哪里?”蒋友良笑着问道。
“想去第二生产队里看看吧。”我道。
“好,走吧。”完话,蒋友良就笑着掏出烟来,递给了我一根,他自己也点燃了一根烟。
我从蒋友良的里接过烟,摸出打火点上了香烟,就随着蒋友良朝着第二生产队的蘑菇种植场地走去。
“世昉,友良,你们来啦。刚刚李明珠也在呢。”负责管理蘑菇的老牛大爷笑着跟我们道。
“噢,李明珠也在啊。她来多久了?”我笑着问道。
这时,蒋友良已经递给了牛大爷一根烟,病给他点燃了香烟。
牛大爷吸了一口烟后,笑着道:“也刚到没多久。”
“那好,牛大爷再见!”着话,我跟姜有亮一起来到了里面。
一走进塑料大鹏里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派丰收景象。
只见整个大棚里面,在那错落有致,整整齐齐的培养基上面,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挤挤挨挨的生长着一丛丛,一簇簇白色的,灰白色的蘑菇。
这些蘑菇,大的就足足有巴掌一样的大,的也就像珍珠一样。
“昉哥,今年的蘑菇长得特别好啊。”看着这一片喜人的景象,蒋友良满面笑容地道。
“是啊,今年的气温适当,对蘑菇的生长特别的有利,蘑菇也就长得特别好了。”我也情不自禁地笑着道。
“世昉,你们也来啦。”正在这时,李明珠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笑着看着我们道。
这个李明珠穿着一件大红格子的对襟棉衣,外面罩的是一件的确良衣裳,因此,面衣裳的花纹也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
当时,这种的确良布料是刚刚出现的一种新品种,这种时薪的布料,透明,挺括,不易起皱。容易洗涤。因此,也就深受社员们的喜爱。
只是,这种刚出现的布料,农村里的社员们还不能穿到,只有城市里的人们才能穿到。
但其实,这种的确良布料,虽然名字叫的确良,却是一点儿都不凉快的,因为它是塑料纤维制成的,只要一出汗,就会紧紧地贴在身上,十分的不舒服。
正因为这样,所以,这种的确良只是通行了较短的一段时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明珠的脖子上围着一条她自己编结的大红围巾,两条乌黑油亮的粗长的麻花辫子,一条搭在她的胸前,一条就垂在她的后背,显示着青春少女的勃勃生气。
“明珠,你啥就这么早就回来了,也不在城市里多待几天?”我笑着看着李明珠问道。
“这里就要忙起来了,我就回来了。”李明珠看着我嫣然地笑着道。
“哈哈,你们知识青年的思想觉悟真的是越来越高了。”我打着哈哈道。
“啥子觉悟不觉悟的。我觉得闲着也怪没趣的,还不如回来也能干点儿事情。”李明珠道。
“对了,李明珠,今年城里的变化大吗?”这时,蒋友良笑着问道。
“啥子变化,还不是老样子。”李明珠笑着道。
“城里应该比咋们农村里不同,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嘛。你看,咱们大队里的新农村都建的这么好了,你们城市里就肯定会比农村里更好。”蒋友良笑着道。
“噢,这样来,这样的变化倒是有的,今年县里就建造起了第一百货大楼,三层楼的,很高很大,在整个城市里是最高大的了,可气派了。里面什么都有。”李明珠笑着道。
“真的?!”蒋友良瞪大着眼睛非常惊奇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李明珠也笑着道。
“这样啊,俺抽时间得去好好看看。”蒋友良笑着十分神往地道。
“是啊,到时候,保证将你看得惊住。”李明珠笑着道:“而且,你要买的什么东西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啊!真的!那真是太好啦!”蒋友良笑着道。
看着他们那种万分高兴的样子,我就微笑着站在一旁看着,没有参与进去。但我却在心中道,这才是刚刚起步呢,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到时候,保证把你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而这时的高国民,似乎就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样子,他很有点儿心不在焉的站在那里,看着蒋友良跟李明珠笑着。
看完了第二生产队的几个栽培着蘑菇的塑料大棚,出来后就向着第三生产队的蘑菇栽培场地走去。
走了一段路,看到李明珠依旧跟着我们朝着第三生产队的方向走着。我就笑着朝着李明珠问道:“怎么,李明珠,你也要跟我们一起去吗?”
“怎么,我就不能去吗?”李明珠笑着反问道。
“能去能去,谁不能去了?”我一听,就立即笑着道。
然后,我们就一起继续朝着第三生产队的方向走去。
从第三生产队的蘑菇栽培场里出来,已经是傍晚四五点钟的时候了,天色也已经暗下来了。毕竟,早春的时候,也还是日短夜长的,要到春分之后,这才是昼夜一样长短,之后才有慢慢地变成日长夜短起来了。
毕竟,春分两头分嘛。
“明珠,夜饭你就到我们家里去吃吧。”看到这时只剩下我跟李明珠两个人了,我就笑着看着李明珠热情地邀请道。
我想到这个时候,知青点里回来的知识青年们一定还不会很多,不定还只有李明珠一个人呢。
“不了,我还是自己去煮饭吃吧。不麻烦你们了。”李明珠笑着婉拒道。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我们一大家子的人,一日三餐总是少不了的。你去了,也就不会多尼一个人。”我笑着道:“走吧。”
“对啊,李明珠,你就去吧。”蒋友良也在一边帮腔道。
“友良,怎么你还不回去,我还以为你已经回去了。”看到蒋友良又突然出现在我的身边帮我话,我就很有点儿疑惑的看着蒋友良问道。
“什么啊?俺只是内急了,离开了一下。”蒋友良笑着道:“这样吧,李明珠,你就到昉哥家里去吃饭吧。我也回去了。”
着话,蒋友良这才朝着他自己的家里走去了。
“那好吧。”李明珠在想了一想后,终于答应了下来。
“昉哥,再见。”这时,蒋友良这才笑着跟我打招呼,我也就笑着朝着蒋友良挥了挥:“再见。”
然后,我就看着李明珠笑着道:“明珠,咱们也走吧。”
“世昉,我还是第一次去你们家里。”李明珠看着我笑着道。
“是啊,我们家里还要给你一只鸡火柴呢。”我笑着道。
“啊!真的。”李明珠听了,不觉也笑着道。
我的那种“鸡火柴”。是我们那里遗传下来的一种风俗习惯。就是陌生的人第一次来到某地或者一个社员的家里,热情好客的社员们就会送给他一只鸡作为礼物。
这一只鸡,我们就叫它“鸡火柴”。
“噢,原来是这样的啊。”李明珠恍然大悟地笑着道:“那倒是不必了。”
“我们也不会真的给你。毕竟那只是的。再现在时代变了,不再请客送礼了。”我也立即打着哈哈道。
我和李明珠就这样一路笑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我家的院子门口。
“妈,梦婕,来客人了!”一来到院子门口,我一边推开院子的们,一边朝着里面走着,大声地叫喊道。
“噢,来啦!”听到我地叫喊声,我妈就笑着从里面迎了出来:“唷,这不是明珠吗?快,里面请。吃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