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争论(上)

A+A-

    “好一首励志诗!”

    齐子丞的脸上满是惊喜之色。

    不光是因为圣人显灵。

    还因为。

    这首励志诗,对寒门子弟,绝对能够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齐子丞道,“能够做出此诗之人,定然是才高八斗,不知道此人姓谁名谁?可有功名在身?”。

    齐元思道,“此人就是前段时间那个代父查案,还被杨广孝知府赐下表字的苏毅苏子恒!”

    “原来是他”。齐子丞不由诧异。

    他与杨广孝的关系其实并不怎么好,据是因为年轻时候,两个人代表不同的学社打擂,比拼诗文,谁也不服谁,从此之后,互相看不顺眼。

    所以他与杨广孝基本上没有私底下的接触。

    最多只是公务上的接触而已。

    当然。

    他与杨广孝的关系,并不会影响他对苏毅的感官。

    毕竟,他才是余杭府文院的院主,负责教化。

    杨广孝是负责行政的。

    如果苏毅未来取得一些大的成就,功劳最大的是他齐子丞,而不是杨广孝。

    甚至在骨子里面。

    齐子丞有些轻视杨广孝。

    因为这个世界与中国古代有些区别。

    这是修炼者主导的世界。

    书生可以修炼。

    地位最为崇高的不是朝廷,而是文庙。

    文庙长存,朝廷更迭。

    各大文院隶属于文庙,不属于朝廷管制。

    纵然朝廷,也要受到文庙的约束。

    这也是为什么文院院主可以监督同级别行署官员的原因。

    江浙,省文院。

    每个月,曲阜文庙都会发行圣刊。

    圣刊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诗词,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连载。

    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主要是现在的,不被文庙高层接纳。

    所以很难登上圣刊。

    圣刊几乎是最热销的书刊,比大物周刊还要畅销的多。

    主要原因便是。

    圣刊上面的许多文章,或者诗词,不定就是以后科举考试要考的内容。

    所以圣刊是读书人必读的内容。

    许多寒门子弟如果买不起圣刊,往往会许多人在一起凑钱购买。

    而曲阜文庙规定。

    大武王朝一百零八个省府。

    每个月都可以推荐一些文章,或者诗词给曲阜文院。

    至于能不能登上圣刊。

    曲阜文庙的博士会进行审核。

    如果某篇文章,某首诗词登上了圣刊,第一,这是重大的荣誉,可以给作者养名仰望。

    第二,文庙会给作者奖励,而且奖励的东西,都是极其珍贵的东西,比如融入妖魔血液的墨汁,比如以强大妖魔毛发炼制而成的灵笔,比如珍贵无比的圣纸等等东西。

    第三,不光作者会受到嘉奖,就连作者所在的省,府,县文院,都会受到奖励。

    此时此刻。

    省文院的十几名教授正在审核下面州府文院呈报上来的各种文章,诗词。

    省文院之中有一名教授叫做唐骁,字济礼,此人乃是武元十三年的同进士。

    他打开了余杭府文院之中呈送上来的文章,诗词。

    看了一番之后,不由微微摇头。

    很快,只剩下最后一张宣纸了。

    上面是一首诗。

    只见这首诗写道:

    英雄多磨难,纨绔少伟男。

    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哼,狗——屁不通!”。

    这唐骁乃是贵勋子弟出身,自然一眼看得出来这首诗到底在隐喻一些什么,当即便冷笑了起来。

    这首诗。

    已经被唐骁彻底打入了冷宫之中,被他随意丢弃在了一堆落选的诗词文章之中。

    唐骁道,“现在这些读书人啊,写的都是什么内容,不是有伤风化,就是文语不通,真是让人失望至极!”

    一名教授笑着道,“济礼何须为此动怒?其实还是有一些文章诗词不错的,比如我这里的一首诗,如此写道:

    记得那年花下,早晨,远远见到谢娘。

    一见生爱慕。

    永远不想忘。

    然而,世间总有因。

    你我终须别。

    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已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这名教授念完这首诗之后,许多人都拍称赞,连连叫好。

    这是一首花间诗,也是现在的主流,读书人嘛,闲着没事就喜欢搞点风花雪月的事情。

    特别是这些贵勋子弟,有钱有势,自然喜欢将事情花在花天酒地上面了。

    做几首花间诗,讨女人的欢心,而最好的花间诗就是关于离别的。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离别的花间诗,才能赚足女人的眼泪啊。

    这样更容易在烟花之地散播自己的名声。

    这是许多贵勋子弟都喜欢做的事情。

    寒门子弟看许多的事情不满,其实是因为许多寒门子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

    但是到了贵勋子弟的嘴脸,寒门子弟便是嫉妒,便是不平衡,便是愤青。

    其实仔细想想,不管是任何一个世界,一些所谓的上层人士,确实是不怎么爱国的,毕竟人家生活富足,在哪儿都能过上上层生活,而国内出现许多不平事情的时候,呐喊助威的都是普通人,甚至都是许多人所的愤青,但他们真的关心这个国家。

    愤青又如何呢?

    穷人多爱国,因为国家强盛,他们的日子才能够变好。

    至于富人嘛。

    当然有部分富人,也是爱国的,但是毕竟少啊。

    大武王朝与任何一个地方其实都是一样的。

    连这些文院的教授,都在推崇这些花间诗,可见大武王朝现在是什么样的风气。

    几名寒门出来的教授则是低着头没有话,这些寒门出来的教授对花间诗十分不感冒,但是风气如此,他们也无能为力。

    很快这些教授便将所有的稿件审核完毕。

    一共筛选出来了十篇文章,十篇诗词。

    不过。

    这只是初步筛选。

    为了遗漏一些好的文章或者诗词。

    需要交叉审核。

    不过大家基本上就是做个样子而已。

    毕竟都是同僚,被同僚排除的文章,诗词,如果再次入选的话,岂不是打同僚的脸吗?

    这种事情,很少有人做。

    有文官整理好了被淘汰的文章,诗词,接着交给其他的教授审核。

    “咦,这首诗”。

    忽然,一名教授猛然站了起来。

    这是一名看着三十多岁的教授。

    此人叫做郭远,字博达,其实现在还不算教授,只是副教授的职位。

    文院之中的教授是要通过考核的,考核结束,并且被评为优秀才算是真正的教授。

    教授大概相当于六品官。

    副教授是从六品官员,乃是考核期的一种称呼。

    如果考核不成功的话。

    那么会被刷下去。

    在文院之中的前途自然是最大的,毕竟文院有监督朝廷的权利。

    而且文院之中最为适合凝聚才气,提升文位,不定以后可以成为大学士,大儒。

    若是被文院刷下去的话,前途将会变得黯淡无光,运作的好,不定还有动山再起的会,这种人往往背后都有大势力支撑。

    多数人,可能会去某个地方当个官。

    蹉跎一生。

    这名叫做郭远的副教授,乃是一名寒门子弟,他自幼聪慧,十八岁考中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二十四岁中进士。

    然后进入了翰林院。

    但是因为是寒门子弟,朝中无人,在翰林院闲置待了足足十二年的时间,才谋取到了一个浙江省文院副教授的职位。

    据之所以谋求到了这个职位是因为当初原本该来担任副教授的那位贵勋子弟觉得副教授实在是没意思,还不如溜溜鸟,唱唱曲,醉红楼里搂姑娘。

    于是那名贵勋子弟压根没来上任,这种事情原本是要下罪的,只是对方家族庞大,朝廷也没有治罪,空缺出来的位置,再给贵勋子弟那就不过去了,总要注意一点影响吧,于是,好运就降临到郭远身上了。

    郭远三十六岁外放浙江省文院副教授一职,现在才来这里三个月的时间,需要考察一年,所以郭远这段时间十分的低调,谦逊,尽量不得罪人,主要是因为最终考核成绩的时候,同僚评语,占据了很大的份量,自然要低调一些,得罪了人,到时候别人给你使绊子,想要通过考核,门都没有。

    郭远看到这首被刷下去的古诗,只感觉激动无比。

    这首诗,简直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让他这些年的委屈,一扫而空。

    男儿当自强!男儿当自强!

    身为铮铮铁骨的好男儿!

    怎能被困难打倒?

    “还真有遗珠不成?”。一名叫做吴子春的教授诧异的道,他是郭远的同乡,都出自山西,所以与郭远的关系比较近。

    其余人也看向了郭远。

    郭远道,“诸位,我给大家朗诵一遍!我敢,此诗若是送到曲阜文庙之中,必入圣刊!”

    “什么?必入圣刊?”。

    “怎么可能?”。

    “我们江浙省,已经有十五个月未有诗词入圣刊了吧?”。

    许多教授都不由议论纷纷惊呼起来。

    大家目光灼灼的看向了郭远。

    郭远朗诵道:

    英雄多磨难,纨绔少伟男。

    第一句出来,所有的教授一下子站了起来。

    寒门出身的教授,连连叫好。

    贵勋出身的教授,脸色就不怎么好了。

    郭远则是继续朗诵道:

    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

    “好一个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啊,谁寒门不能出贵子,谁寒门不能出人才的?”。

    这些寒门出身的教授,都是连连点头。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好大的志向”,这些寒门出身的教授,都不由对视了一眼,心中震撼。

    做这首诗的,绝对是一名寒门子弟,这名寒门子弟,人生可能不如意,但不仅仅没有抱怨,反而志向高远。

    这让他们仿若看到了自己的一生,他们也出自寒门,他们头悬梁锥刺股。

    比任何人都要努力。

    他们想要报效国家,治国安邦。

    出身低又如何?

    难道就不能为国效力吗?

    难道就不能兴邦安国吗?

    郭远的声音,变得高昂起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咝!”

    一道道倒吸凉气的声音,不由在书房内响彻起来。

    最后一句,真是画龙点睛的的句子啊。

    王侯将相本来就不是天生的,想有作为的孩子应该奋发图强。

    这简直就是经世名言啊。

    可以想象,若是这首诗流传出去,在寒门子弟之中将会造成何等轰动?

    “此诗,当入十诗之列!举荐给曲阜文院的博士!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郭远道。

    “我等同意!”几位寒门出身的教授纷纷应道。

    这些贵勋出身的教授脸色阴沉,特别是之前将寒门崛起这首诗刷下去的唐骁,更是面沉如水一般。

    一名副教授,竟然敢将他刷下去的诗当着这么多同僚的面读了出来,还要推荐给曲阜文庙,这不是不给他面子吗?

    唐骁看向郭远的目光,满含着森然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