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拉回一个周采购
周采购真的犹豫了,一拉着上车的把,身子就停在那里。
张满福看不下去,突然搂着周采购的腿把他往上一抬。
周采购本来是有一条腿踩在上车的踏板上,被张满福这么往上一抬,他下意识就抓住上一级的把,接着人就被送进车里。
阮思娇看到,急忙跟着爬上去。
有阮思娇堵在外面,周采购想下车都不行。
阮思娇关了车门,张主任和张满福已经动作麻利的爬上车厢。
顾沉舟也动作快,在几人上车的时间里就把车打着了。
脚下油门一踩,车子嗖的一下冲出去。
几人配合完美,周采购憋出一句“让我再下去跟同事一下”的时候,车子已经开出几百米。
顾沉舟根本没有停车的意思,阮思娇在一边劝,“周采购,您就跟我们去看一下,我保证你绝对不会后悔自己这个决定的。”
周采购又要,阮思娇赶忙开口,“要是您觉得我们厂的设备不行,那我们立刻就开车送您回榆洲,保证不会比你同事慢。”
阮思娇一再的保证,周采购嘴皮子真没她利索。
车子越开越远,很快就已经开出临川市区。
周采购知道自己再什么都晚了,脸色有点灰白。
可他一个大男人,这几个人把他拐上车又有什么用?
难不成他不同意买他们的设备,他们还要各种威逼利诱吗?
就算逼他签了字也是不管用的,最后出钱的是厂里。
他们想要拿到钱,就必须把他送回厂里。
他们要是敢扣着他,让厂里出钱买他们的设备,这就是绑架!
想到这些,周采购这才稍安了一点。
可是过了一会儿,周采购又害怕起来。
这些人刚才迫不及待的把他推上车,拉了就跑,他们的行为太像人贩子了!
因为走南跑北的替厂里采购各种物资,周采购是有些见识的,知道改革开放之后拐卖人口的组织也渐渐猖獗起来。
那些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拐,孩子卖给那些不会生养的人家,女人卖到那些见不得人的地方去。
男人和上了年纪的女人,则是卖到黑工厂,给人家做一辈子的免费苦力。
黑工厂里面不但不会给工资,就连最基本的人权都没有,动不动就挨打,每天给一口饭吃吊着饿不死也就罢了。
这些人他们开着工厂,不会就是那种黑工厂吧。
越想,周采购越觉得是那样。
他这样的男人,正是力壮的时候,可不就对了了吗?
这一路,周采购胡思乱想。
从临川市到红星村,只走了三个时,周采购的心路历程都不知道有几千公里。
车子终于开到红星村饲料厂,看到那厂门口的大牌子,又发现厂子离村落并不算远,周采购那颗荒乱的心稍定。
这看起来挺正规的,应该不是他想的对样,肯定不是他想的那样!
周采购一直在自己脑补,阮思娇中途试过劝,但周采购拒绝交谈,阮思娇也就没有再过话。
车子开进厂里,阮思娇才重新开口,“周采购,请下车吧,我们红星村饲料厂到了。”
顾沉舟从另一边下去,阮思娇这边也打开了车门,顾沉舟过来接了她一下。
张主任和张满福也从车厢里跳下来。
这一路坐得他们屁股疼,张主任走路姿势都有点怪,却还是先冲到驾驶楼这边。
“周采购,这就是红星村饲料厂。”张主任介绍。
周采购有些不情愿,被这几个人看着,他才不情不愿意的动了动身子。
大厂房装有许多大窗户,周采购往里瞄了一眼,发现真的有工人在干活。
那些工人是瘦了点,但精神头特别好,不像是黑工厂里被虐待过的。
真不是他想的那样?
这都到了,总要下车的,周采购最终硬着头皮下来。
“咱们就在旁边这个车间参观一下吧。”张主任热情的。
做为三人合伙的农厂的销售,张主任认为自己应该向周采购介绍器的情况。
张满福却觉得应该对周采购更加礼遇一些。
“堂叔,周采购都坐了一路的车,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请他去办公室坐一下,喝杯茶水稍歇一会儿。”张满福。
张主任却怕这个刚开的工厂,办公室会让周采购嫌弃,坚持先参观生产线。
“先参观生产线吧,如果周采购看过之后还是觉得不行,咱们也别耽误人家时间,抓紧把他送回去。”阮思娇拿主意。
二比一,张满福妥协。
于是,周采购又被请进车间里。
车间很大,器排成一排,工人干活看起来也很有秩序。
这的确跟他们厂的生产车间不同。
周采购所在的饲料厂,有些车间是专门负责粉碎的,粉碎完的不同的原材料被送到搅拌车间,再进行搅拌。
搅拌均匀的原材料就可以使用了,再被送进颗粒饲料生产车间,被压成颗粒饲料。
颗料饲料还要送进缝合车间,进行人工灌装、缝合袋口。
成品最后被送进仓库保存。
红星村这厂里进然有序的生产,光看上去就让人觉得很不错。
再看整个车间里,工人数量极少。
粉碎前有一个地槽,工人只需要把卸在旁边的油饼推进去,就能通过一条皮带,自动送到粉碎里去。
正好这时一批油饼粉碎好了,工人也不用停器,拉开一个仓门,随着器转去,粉碎好的油饼就慢慢被倾倒下来,进入下一个地槽。
不用计算,周采购就觉得这样的生产线能够节省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了。
所以,也不用张主任再介绍,周采购就主动问,“你们这一套设备,多少钱?”
张主任眯着眼一笑,伸出一只,“器是正常采购价,额外的这些装备,一整套下来是五千块。”
这一套颗粒饲料生产设备,总价大概在一万块左右,如果安装这样的生产线,器方面就要多投入一半的钱。
“具体能节省多少劳动力?”周采购又问。
张主任继续回答,“我们已经计算过了,生产同样多的饲料,用我们的设备,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的功动力。我们这个饲料是每时生产500公斤的,这也是目前最大产量的商用饲料,你们厂里的应该也是这样。你可以看到,这边只有十个工人负责生产,那头出来的,就是成品。”
周采购所在的厂子,并不是这样一条龙的生产线,但厂里有多少工人,一天能有多大产量,一对比就能知道。
为了验证,周采购在车间里呆了两个多时,一直看着他们生产。
因为有传输带,不仅仅少用许多工人,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比如粉碎这一环,他们厂的工人就需要用铁锹一锹一锹的把油饼铲起来,再放入高高的粉碎里。
劳动强度大,跟劳动强度,这差别也很大的。
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只能年轻力壮的工人干,这样的工人给开的工资自然也高。
因为都是年轻人,对分房等福利的要求也高。
再远的,也不是周采购这样一个采购会去想的了。
他只看这一套生产设备,以一个采购的角度出发,就觉得应该购买。
只是,他们已经跟临川市农厂已经签订了采购合同,人家要是积极一点,不定这会儿就已经开始给他们厂发货。
周采购为难,“你们这个生产线的确很不错,下次我们厂要再扩大规模,我一定第一个采购你们的设备。”
“不不不,你们已经采购的器都可以用到,我们这边只负责改装也是可以的。我们的业务可不局限于售卖成套的生产线。包括你们厂原有的那些生产设备,想改造成这样的生产线,我们也完全可以代劳。”张主任立刻。
张主任封住了周采购的退路。
当然,这个消息对于周采购来,让他非常满意。
“那你们能不能跟我回厂里一趟?安装你们这个生产线的话,要增加一半的投资,我跟徐采购就算最开始就来看你们的生产线,最终能不能拍板,肯定也要跟厂里汇报,由厂里领导决定的。”周采购。
得了周采购这话,几个人再跑一趟怕啥?
周采购看了,就觉得他们这个生产线不错,厂里别的领导还能不愿意?
别新采购的生产线,就算是原有的生产线,饲料厂不定也愿意花钱改造呢。
张满福和张主任都要跟着周采购一起去。
阮思娇想留下来看着厂子,张主任有些担心。
他去服周采购和徐采购,结果就把事情办砸了,张主任总觉得有阮思娇在,才能安心一点。
阮思娇微微挑眉,“张主任,这个销售最终还是该由您来管的。”
张主任一脸羞愧,阮思娇一早就了,她不负责日常那些事务。
结果这才第一单,就让阮思娇跟着忙前忙后的跑。
阮思娇也并不是真的不重视这一单,所以她又,“只此一次,往后,还希望张主任能够努力,把我们的生产线卖出去。”
听到阮思娇答应,张主任立刻一脸喜气,保证以后肯定再不让大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