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致富小能手
冯校长做了最后的讲话,勉励同学一番,感谢领导一番,然后宣布这次升旗仪式结束,让大家按顺序退场。
阮思娇拿着里的全国三好学生奖状,十分无奈的看了眼冯校长。
冯校长呵呵一笑,“郝玉梅实在太过份!刑干事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差点没把我气死。还好刑干事亲自来过咱们学校,了解你的为人。所以我们就商量着,把你做过的事情都宣传出来,也让大家都认清郝玉梅到底是怎样一副嘴脸!”
阮思娇也只能笑笑,刑干事答应了,有些话不当众的。
可现在出来了,她还能怪刑干事不成?
反正阮思娇早就已经低调不起来了,也不在乎今天这一场表彰大会了。
就让她在学生中间更有名一点吧!
陆安年还没走,他走过来,阮思娇立刻问了声,“陆叔叔好。”
陆安年抬点了点她,笑着,“你这丫头最近可是又有大动作啊。”
阮思娇嘿嘿笑,“也就是在大玉寨开了个分店。”
“那可是能带去大玉寨周边几个乡经济的大事。”陆安年。
然后,陆安年竟然还摇头一叹,“想来,我这个书记还不如你的影响力。”
阮思娇赶紧摆,“陆叔叔您这是哪里的话呢,我也就是个致富能,别的方面,我还真不行。”
陆安年顿时哈哈笑起来,“你还是一个自夸能。”
阮思娇挠了挠脑袋,“这不是逗您一笑嘛。”
“我听你试种的青饲料效果不错?”陆安年又问。
阮思娇便又点头,“对,产量很高。”
“那就推广下去,那些边角地尽量都种上青饲料,这样养猪户们也就不用到处去打猪草了,多养几头猪也不怕。”陆安年。
然后陆安年又寻问了阮思娇饲料厂和农厂的事情,阮思娇把饲料厂和农厂都在扩大生产的事情汇报了一下,陆安年听得连连点头。
饲料厂最初只有五个生产车间,五条生产线,规模属于非常的,可是在阮思娇的带领下,目前饲料的需求量逐日上涨,愿意养猪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这一两年农民们的收入正在上升,再没钱的,把地里打上来的粮食卖了,拼一拼,总能养起一两头猪。
阮思娇的科学养猪法节省了养猪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成猪出栏里的重量,农民们单靠养两头猪,一年也能用不少的收入。
他们赚的钱越来越多,本钱也就越来越多,养猪的规模也能越扩越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阮思娇赚了钱,也不是光想着自己,她愿意把自己赚的钱捐出来,帮助同学们学习,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钱花在别的方面,或许花完就没有了。
可是投资到学生的身上,这些学生未来就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最划算的投资。
陆安年又跟阮思娇谈了一会儿鼓励阮思娇继续努力,便带着秘书走了。
冯校长一直在旁边听着,也是在这个时候,冯校长才知道阮思娇竟然开了两家工厂!
先前阮思娇给学校捐试卷,捐赠奖学金,冯校长只觉得阮思娇有钱,却是万万没有想到,她这么有钱!
冯校长不由感叹,当初舒柏乾跟阮思娇做对的时候,幸亏他看不下去,出维护了阮思娇啊。
这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也是一个值得帮助的孩子。
冯校长正感动着,阮思娇突然掏出一个笔记本。
“冯校长,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语文方面的知识,参照了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加上平常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阮思娇把笔记本递上去。
冯校长一听,顿时连表扬阮思娇的话都给忘了,急忙就把笔记本接了过去。
他打开看了几页,发现阮思娇写的特别详细,哪里是易错点,她都标的清清楚楚。
就算是老师,也总结不出这么好的东西了!
现在的老师,很多高中毕业教高中的,自身成绩本来就不怎么样。
句不好听的,他们要是能考上大学,也不至于只混个高中毕业。
但就算是这样的人,冯校长也很难抓到,哪还可能嫌弃他们?
学生们学习,有一部分是老师传授知识,而一部分,也是要通过他们自己去学习。
当然,自学也只能是看课本,各种教辅是没有的。
所以这年头的学生,语文这种背诵的科目是大多数学生的拿分秘技。
而像数学那样的科目,就连老师自己都头疼,更别学生了。
不过阮思娇总结的这个语文重难点,非常有用,也非常实用。
翻看几页之后,冯校长激动的,“要是能把这些东西全都背会记牢,根本就不用再担心高考语文的基础知识方面!”
然后,冯校长就做了一个决定,要让高三所有的学生把这个笔记本上的内容抄下来,每天都要背,直到全部北会为止!
学生会觉得阮思娇这是又给他们增加负担?
当然不会,他们只会觉得,阮思娇这是又来给他们送分了,这是又来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了!
冯校长肯定也是有私心的,“阮思娇同学啊,这个笔记本,你还有另外一份吗?”
阮思娇摇头,“我只写了这一份。”
冯校长就嘿嘿笑起来,“那我先替你保管着。”
阮思娇疑惑,冯校长这是想干嘛?不给学生看?
然后阮思娇就突然明白了,冯校长这是要把它当成县一中的秘籍呢。
这东西肯定迟早要传到县二中去,但冯校长要控制这个时间,肯定是越晚越好。
阮思娇不管,反正她把笔记本交到冯校长上了,冯校长要怎么处理,她不干涉。
学校给阮思娇开了一场表彰大会,霍从刚知道她拿到了全国三好学生,也知道那个郝玉梅已经被处分了,这才安心的回浙省。
红星村那边,正在热火朝天的给两个厂子扩大规模。
这一次,霍从刚留下的钱可不少,将近两百万呢!
而阮思娇,也要去办另一件事了,霍从刚要让她做新的生产线,可不是得去那些大农厂购买器?
阮思娇这个农厂,目前为止可只是一个搞组装的,最开始也就比皮包公司强一点,他们是真有技术,不会骗人。
就算现在,规模也是特别的。
像颗粒饲料、大刑搅拌等等,他们肯定生产不出来。
要买这些器,就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临川市农厂,因为这里距离比较近。
另一个是沪市农厂,因为它是全国最大的农厂。
对比一下,虽然张满福他堂叔在沪市农厂销售科当了主任,但毕竟现在已经不在那里了,他找人情,也便宜不了多少钱。
更何况张满福他堂叔还离开沪市农厂,自己办厂了呢?
也不知道人家那边会不会嫉恨。
反倒是临川农厂,离的近,价钱跟沪市农厂其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临川市农厂规模不如沪市农厂大而已。
但其实,他们要买的器就那几样,临川农厂规模不大,但颗粒饲料设备这一块儿,人家还是齐全的。
不过,临川农厂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那里有个孟珂!
孟珂对顾沉舟有心思,阮思娇就不想跟孟珂有见面的会,她看到会烦!
最后,阮思娇选择了沪市农厂。
临川市农厂离他们这里比较近,可是这批农最终是要运到浙省去的,所以还是沪市近一点。
周五下午,阮思娇跟顾沉舟一放学便回厂里开上那辆大东风,往沪市去。
他俩都能开车,路上换着开,倒也不觉得累,天还没亮就进了沪市。
俩人直接把车子开去沪市旁边的上扬庄,曾经的沪市第三农厂那个院儿,张满福的堂叔张保田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他还给两们准备了房间,让他们可以睡一会儿。
等到天亮吃了早饭,再由张满福带领着,一起去沪市农厂进行采购。
张保田毕竟在沪市农厂销售科做过主任,哪怕不能要到什么优惠,但至少他熟门熟路啊。
而且霍从刚需要什么型号的器,是留了单子的。
阮思娇跟顾沉舟其实也就是照单子购买。
三人来到沪市农厂后,张保田便带他俩进了销售科。
销售科才刚开始上班,科里的人都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情。
有的在给自己倒水,有的在给自己拿报纸,还有的来的稍微早一点,已经开始织上毛衣了。
有人进来,那些人都不太情愿站起来。
倒是有一个女人走了过来。
阮思娇抬眼一看,可不就是他们第一次来买颗粒饲料时,遇到的那个王销售吗?
王销售当时的态度,阮思娇可是记忆犹新。
后来阮思娇他们是通过张满福,然后再直接从张保田里购买的器,所以王销售并不知道最终阮思娇买了五套生产设备。
时隔一个多月,阮思娇跟顾沉舟再次过来,王销售就立刻过来,难道她以为阮思娇跟顾沉舟这次会买器了?
所以,她这次的态度应该会好一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