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小姑姑有情况?

A+A-

    阮宝莲只含糊的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整个人都比较羞涩的样子。

    阮思娇眼睛扑闪,“姑姑,什么情况?”

    被阮思娇如此直白的问出来,阮宝莲立刻甩她一个白眼,“孩子家家的,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阮思娇不同意,“什么孩子家家,你也没比我大多少好吧。”

    如果不是辈份问题,她们是可以做姐妹的。

    可是阮宝莲的嘴特别严,不论阮思娇怎么问,阮宝莲都什么事也没有,刚刚就是一个客户打电话过来问点事。

    阮思娇眼睛转动,什么客户?

    饲料厂这边的客户都是养猪户,养猪户倒也不是不可以,可是目前养猪户家里不可能装电话了呀。

    就连他们厂这个电话,都是电信局给拉的专一呢。

    镇上倒是多扯了不少电话线,可那跟他们关系不大。

    不是饲料厂这边,那就是农厂那边?

    目前农厂就只有两个客户,一个是霍氏饲料厂,一个是榆洲市饲料厂。

    这两个饲料厂的话,阮思娇立刻想到两个人:周明辉、霍从刚!

    从年龄上来看,这两个人都挺合适的,而且都长得一表人才,很是不错。

    就是不知道他们两个是否都已结婚或者有对象了?

    谁没对象,谁就应该是阮宝莲隐藏起来的男人。

    阮宝莲不肯是吧?那阮思娇也能把她的秘密给挖出来!

    “姑姑,你就回家休息一会儿吧,你要实在觉得在家呆着没事,明天你再回厂里来也行。你这样连轴转是不行的。”阮思娇丢掉刚才的问题,继续劝。

    阮宝莲以为阮思娇不再执着于给她打电话的人,也松了一口气。

    因为电话这个插曲,阮宝莲也终于同意回家休息一下午。

    “那晚上我给你们做饭。”阮宝莲。

    阮思娇点着头,把阮宝莲送出饲料厂。

    然后,阮思娇就飞快跑回来。

    顾沉舟看她贼贼的样子,就知道这丫头是要使坏招了。

    顾沉舟是不大在意阮宝莲跟谁谈对象的,他根本就没多想。

    但显然,阮思娇很在意。

    坐在电话旁边,阮思娇左右看着。

    顾沉舟很配合的把电话本翻出来,并且翻到周明辉的那一页,放在阮思娇面前。

    阮思娇惊喜的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想给周明辉打电话?”

    顾沉舟耸了耸肩膀,没有回答。

    这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不是吗?

    阮思娇也笑起来,她拿起听筒,然后拨了号。

    其实,如果有来电显示的话,阮思娇根本就不用这么麻烦。

    可惜现在的电话,只有通话功能。

    过了一会儿,电话才被接通,听筒里传来失真严重的声音,“阮思娇?”

    “是我是我,”阮思娇猛点头,“周大哥,你最近还好吧?”

    “还好还好,”周明辉忙,然后他又问,“你是想问我们这边的设备改造情况吗?现在大部分器都已经改造完成,只剩下最后几个车间,还有一些扫尾工作,大概三五天就能完工了。不过张经理挺忙的,我叫人去找了,可是半天也没找到他。要不等找到他了,我让他给你回电话?”

    “那倒不用,我不是找张经理的。”阮思娇。

    周明辉诧异,不是找张经理?那是找谁?

    阮思娇倒没直接问周明辉,她换了种套路,“周大哥,你刚刚从车间那边过来吗?”

    周明辉怔了怔才反应过来,“是啊,刚刚我在车间,不过不是跟张经理在一起,我看着几个工人在挖地槽,然后有人有电话找我。”

    阮思娇已经明白了,刚才那个电话不是周明辉打的。

    “那没事了,周大哥,回头你看到张经理,让他给我回个电话。”阮思娇。

    周明辉答应,“那我尽快找到他。”

    “不用着急,也不是什么急事。”阮思娇又了句,这才挂掉电话。

    不是周明辉,那就是霍从刚了?

    句私心的话,霍从刚其实比周明辉各方面条件都好一些。

    霍氏饲料厂比榆洲市饲料厂还大一些,而且霍从刚是厂里的大老板,周明辉却只是一个副厂长。

    厂子是国有的,副厂长也就是跟工人干的活不一样而已,但都是给别人打工。

    副厂长的级别,月工资能有个一百块?

    当然,也不能以工资论英雄,人家周副厂长能力还是有的。

    这年头,只要是有能力的人,下海单干,十几年后都能成为富商。

    国内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就是这批下海经商,然后又比较有能力的人。

    比如霍从刚。

    霍从刚算是下海比较早的,国内刚刚提出改革开放,霍从刚就果断放弃自己在国营大厂的铁饭碗,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了一台生产力十分低下的饲料。

    饲料附带明书,霍从刚是照着明书生产的第一批饲料。

    然后他把自己生产出来的饲料免费提供给村里几个养猪的人家。

    刚开始,人家还怕他的饲料把自家的猪吃坏了呢。

    霍从刚不得不跟人家到村长那里签了文书,如果猪吃了饲料有什么不好的情况,霍从刚要赔人家的猪。

    其实,那时候霍从刚所有的积蓄全都花光了,他根本也赔不起。

    但这个文书,霍从刚敢签!

    结果三个月之后,那家本来应该到年底才出栏的猪竟然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从一百斤疯长到三百斤!

    村里好多年没有出过这么肥的大肥猪了,杀猪那天,好多人都来围观。

    那猪的确肥,膘油特别厚,刚杀出来,猪肉立刻被抢购一空。

    按照先前签订的文书,那家人给了霍从刚饲料钱。

    猪肉都卖掉了,一下子卖了三百块,他们肯定不会赖这个帐。

    毕竟,霍从刚的饲料钱也才几十块。

    如果不是这几十块,这头猪喂到年底还要好几个月,到时候也不可能有这么大,杀不出这么多肉。

    原本这家的媳妇还觉得亏了,一头猪竟然喂了几十块钱的饲料。

    可是霍从刚却把他们一家人都得服服贴贴。

    不用饲料,一头猪喂到过年才能卖多少?

    现在给他的这几十块,分明就是多卖的钱。

    而且现在他们拿着这两百多块钱,可以再多买几头猪仔,剩余的钱用来买饲料。

    到过年还有半年的时间,霍从刚跟他们保证,半年时间绝对能把新的一批猪仔养到三百斤往上。

    这么一算,买五头猪仔的话,到过年他们家就能收入差不多一千五百块!

    这不可能,谁也不相信,半年收入一千五百块,懵谁呢?

    但用饲料养猪的确不麻烦,家里孩子没事儿的时候出去打打猪草也够用,根本不用大人再多付出劳动力。

    后来那家人商量了之后,还是决定买五头猪仔回来。

    原本那头猪也该到过年才杀了卖掉,现在等于是提前把钱拿到了。

    他们家人再咬咬牙,勒紧裤腰带忍上半年。

    就算没有像霍从刚的,到过年就能出栏,那也没关系,反正猪在他们家,又不会被别人给弄走。

    而且这三个月来,用饲料喂猪之后,那猪长得就跟吹皮球似的,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样。

    霍从刚投入饲料的有五家,这是他所有的家底了。

    而这五家里面,只有三家愿意用饲料继续养猪,并且扩大规模。

    另外两家急等着花钱,猪卖掉之后钱立刻就用来给儿子娶媳妇了。

    剩下一点零碎的钱也就凑合买个猪仔,买不起饲料。

    霍从刚分析了一下人性,果断放弃那两户。

    他底下有三个养殖户,每家都是五头猪的养殖规模,霍从刚在接下来的半年里赚到了五百多块钱。

    当然,他赚到的还有名声。

    过年的时候村里杀了十几头大肥猪,个个都长到三百多斤,那肥膘谗得人直流口水。

    十里八乡的人听这事儿,都跑到他们村来买猪肉。

    可惜猪就那么十几头,杀出来的肉数量有限,大多数跑来的人也就只能看看。

    来晚的,连看也看不到,只能听人形容,那肥膘有多厚!

    用了大半年的时间,霍从刚饲料的名声打出去了。

    那三个继续用饲料养猪的人家,都赚到一千多块。

    而另外两家把第一次卖猪的钱用了娶了个媳妇,现在也只能眼馋别人赚钱。

    想再养一头猪,从新开始?

    那不容易,因为霍从刚不再提供免费的饲料了。

    他们自己做不出饲料,也凑不出几十块钱养起一头猪。

    而原本那三个养殖户,用自己赚到的一千多块钱,盖起了大猪圈,再次扩大养猪规模。

    现在,最开始跟着霍从刚用饲料养猪的农户,已经达到千头规模!

    当然这是后话。

    当时,那几个养猪户纷纷扩大规模,附近几个乡的听这事儿,有些能凑出一点家底的,都来买霍从刚的饲料。

    他们从一头两头猪开始养,学着之前那几个养猪户,渐渐扩大规模。

    而后来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起来,要下来粮食之后凑出百来块钱对于大多数农户都不成问题。

    粮食先卖了换成饲料嘛,等猪出栏就能卖钱了。他们也没必要非得留下一年的口粮。

    就这样,养猪户越来越多,霍从刚的饲料厂也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