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树名丛说

A+A-

    04

    树名丛

    树名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如李、杏、查、栗、某、桑以及橘、橙、柚、梅、榛、棣、杜、桂、栀、杞、楸、柞、檀、枳、榆、樟、槲、枌、梧、桐、桤(榿)、枞(樅)、枫(楓)、桦(樺)、桧(檜)等。这些树名,我能解释得清楚的,可怜,仅十几字。分如下。

    杨(揚)。枝条上扬(揚),故名。

    柳。右旁不音ǎ而音lu。枝条下溜,故名。

    杉。右旁音ān,象毛纹形,义为修饰。以此为声符者还有衫和钐(釤)。杉木供建筑和制器用。因其木质散碎,容易解锯,故杉又音ā,谓其似沙也。

    松。右旁公(gong)也读ong。试看颂、讼、忪的读音便明白。松木亦供建筑和制器用。因其木质疏松,故名。

    柏。右旁白就是伯,大哥也。柏与常用木材松、杉、桧、桦、枞、枌、榆、柞诸木比较,质材优良,位居长兄,故名。

    梓。右旁辛乃宰省,所以梓不读in而音zi。梓木亦供建筑和制器用。古代梓木村村有之,遂称家乡为桑梓,称木匠为梓人,称棺材为梓宫。

    椅。椅木是其古名,今名山桐,俗又呼水冬瓜。今椅子字本作倚子。唐宋以后,借木名椅用于坐具,本义遂亡,没有人再申椅是木名,除了诗经。

    样(樣)。右旁羕(yàng)乃漾字的古写。样(樣)木是其古名,今名橡树(非橡胶树)。

    樱(櫻)。有鸟其鸣声为嘤嘤,早春啄食这种树的果实,故名樱桃。此亦备一耳。实则婴乃女子颈饰链珠,樱桃似之,故名。

    桃。古人迷信桃枝打鬼,桃符辟邪。鬼邪畏惧此树而逃,故名。实则桃叶含氰氢酸,用来铺床,可驱蚤、虱、臭虫、蜈蚣、蝎子罢了。

    李。子是声符,怎会读li?答:子(zi)声试缓读之,而成zili两音。所以子能分出li音,作李字的声符。

    柰。示是声符,缓读而成ini两音。所以示能分出ni音,做柰字的声符。柰果比苹果,蜀中称花红果。柰字后来被写成奈,借作奈何字用。

    杏。口乃向之省,作声符。

    查。山楂字原作查。查已从木,又加木旁,画蛇添足。查字从木且声,且被误书作旦,遂不可解。

    栗。许慎未见过甲骨文,又把篆文卣误认作西,所以在文解字里栗从西,因为“木至西方而战栗”。甲骨文栗从木,上象多刺栗房之形,一看便知这是栗树。栗房演变成卣(yo),盛酒器也。此器有提梁,所以卣字又读dā,谓悬吊也。蜀人稻穗叫作谷卣(dā)。栗房悬吊枝头,有以似之,所以金文木上三卣(dā),篆文简成一卣(dā)。卣在此处不是酒器,而是栗房。栗房成熟,刺壳炸裂惊人,孳生“战栗”一词。

    某(é)即梅,从木从甘。甘篆文是口含食物,象可口意。就像西餐用柠檬汁代醋,古用酸梅汁于烹调,与盐同等重要,合称盐梅。梅是借来的,原义为楠木。某才是其本字,异体作楳和槑。古代男女相悦,抛掷某果传情,见诗经召南摽有梅。合二姓之好的中介者,其作用似某果,呼作媒人。今之“传媒”一词亦由此孳生焉。

    桑。甲骨文桑象桑树形。到了篆文,树冠误作若字。若是草下一又(右),义为择菜。若桑二字本来毫无关系,是篆文桑字笔画错了,导致二字互相夹缠。远古传东海旸谷有大树名若木,太阳从树上升起来。若木二字连缀成了桑字,就错成扶桑了。其实若木据我猜想应是桉树,旧译音为尤加利树(elypt)。若木的若应是e的译音。桉树所属约六百种,原产澳大利亚。有一种桉,树身高达几十米,可做海船桅杆,此即传之若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