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玉和玉璧

A+A-

    0

    玉和玉璧

    玉无一定之形,象形为难。先民治璞玉为佩件,往往成串,取其玎玎悦耳。有鉴于此,所以篆文玉象玉片成串形。甲骨文玉亦成串,且有绳头。文解字中收古文玉,金文和甲骨文皆未见,不知从何而来。我看这古文玉,如果俯视,便是工车床治玉之形。中间一横是玉璧侧视。一竖是轴杆,玉璧套在轴杆上。上下两横是轴架。这种工车床我曾见过。玉匠坐着,双脚轮流踩动踏板,皮带带动轴杆来回车旋。此时玉匠双握金刚砂以磨治之。左右曲线便是双。古文玉象磨治玉璧之形。玉璧在古代先是货币,后为礼器,作祭祀用之。

    你会问篆文玉为何写成王字。其实玉与王有分别,试将篆文比较,便能看出王的写法不同于玉。王的金文和甲骨文象斧头形,是威权的象征。武王伐纣王,攻破朝歌城,纣王**死。武王找到遗骸,挥斧剁下纣王的头,表示威权建立,以震慑商朝的抵抗分子。

    篆文玉隶变后,左右多出两点,那两点是从古文玉的两条曲线继承来的。两点至今只剩右边一点了。

    古代玉器留存至今不少,璧最使我吃惊。前面了璧为礼器,用于祭祀。例如祭水神河伯,要沉璧于河。礼器之前,璧又作为货币,用于贸易。货币之前,璧是武器,用于砍头。原来玉的硬度很高,磨出利口,可以砍劈。一块圆形玉,周边磨薄磨利,圆心插木柄,便可挥劈。乃知璧者劈也,谓可用于劈物也。璧字从玉从辟。金文辟字从辛从人。辛是锓刻,象锓刀形。犯人额上刻字,水浒传中有刻金印即黥刑的记载。从辛表示刑罚治罪,从人当然是指犯人。圆圈非口字,砍下之头也。辟即劈,古之“大辟”即砍头也。其后有了金属,砍头用刀更轻便些,璧才由刑具变成象征物,又变成礼器。回头看甲骨文辟,辛字更简练,更像尖锋向下的锓刀。第一个甲骨文辟,俨然身首异处,焉得不教人吃惊。

    璧变成礼器,讲究就多了。并非圆形中间有孔皆可称璧。于是璧之外又有瑗又有环,分之。

    圆形中心有孔的璧,有其专业术语。璧中心的圆孔曰好,好指璧的虚空部分。除好之外,璧的实质部分曰肉,肉也指孔周到璧周之长。什么叫璧?尔雅“肉倍好谓之璧”,就是实质部分要宽,宽到孔周到璧周之长为孔径的两倍。可见璧的圆孔相对,孔璧叫作璧。相反,“好倍肉谓之瑗”,就是,圆孔虚空部分要大,大到孔径为孔周到璧周之长的两倍。可见瑗的圆孔相对大,大孔璧叫作瑗。篆文瑗从玉爰声。爰在这里是纯声符,不参与意义。

    不过爰字有趣,不妨。请看甲骨文爰,上下各有一,中间一棍,似乎是上面的人递一根棍子下来,叫下面的人握紧,好拉他上来。这不就是援助的援吗?对。援乃后起字。已经两,又加旁,三只没意思。爰援古今字。由于爰字拿去作了句首虚词,不得不造援字来递补。

    如果璧的圆孔既不也不大,孔径正好等于孔周到璧周之长,这就是“肉好若一谓之環”。環(简作环)字玉旁,右下是衣。篆文衣象形,有袖有交领。金文衣上佩環(圆圈),右上横目乃觀(简作观)之省,放在这里作声符用。另一个金文画连環表示此乃環字,最为省事。惜乎不合汉字笔画规范,终被淘汰。

    据古代大臣被流放在外,国王若要赦免,叫他返還(简作还),就赐他環。環者,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