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 捕兽鉗与牛刀

A+A-

    03

    捕兽鉗与牛刀

    文解字:“鉗,以铁有所劫束也。从金甘声。”鉗(简作钳)据许慎是用铁强迫束缚之。不是今之工具鉗、台鉗,鉗在古代是刑械,束缚刑徒用。许慎的是动词鉗。我的是名词鉗,分两种。胫鉗束缚在两胫髁骨之上,重二斤,长一尺五寸,见晋律。趾鉗束缚在两脚大脚趾之上,轻多了。戴鉗者称鉗徒。胫鉗即今脚镣,死囚着之。

    鉗今音qán而古音jǎn。鉗徒行走困难,所以跛脚行走困难曰蹇(jǎn)。至于口吃曰謇(jǎn),已是进一步的引申了。

    用来束缚刑徒的械具之胫鉗,依我推测,最早应是用来捕兽的缄。缄音jān。“缄”一词见于庄子天运。成玄英疏:“,关也。缄,闭也。”此即捕兽用的夹鉗。在野兽常走的草丛内,暗置夹鉗,明放诱饵。野兽踩触关,夹鉗咬合蹄爪,死不得出。这种捕兽夹鉗,电视上见过,俗呼曰剪,写出来应该是鉗字。

    鉗字晚出,金文和甲骨文没有。象形字比形声字更古老。我认为捕兽鉗应该有古老的象形字,就是甲骨文今。表达时态的现今的今非本义,本义是捕兽鉗。甲骨文今字很常见,皆为时态之今。我看甲骨文今四种形态皆象捕兽鉗形,其外一短横为诱饵。夹鉗形似英文a字,短柱横撑其中。兽触而短柱滑脱,夹鉗快速咬合,似刑徒之戴胫鉗,逃不走了(因为夹鉗鏈系于一棵树)。用广东客家话,这就叫“装到了”。

    今象捕兽鉗形,所以擒获的擒由今字演变成。甲骨文以鸟表示禽(擒)。到了金文,鸟之上又置兽鉗,意思就周到了。后又加右,更周到。到了篆文,稍变其形,遂难解矣。

    原始人以狩猎喻时日。昨天已经逃跑,明天尚未捕到,被我们鉗住的只有此日,所以叫作今天,意即被我们鉗住的这一天。

    今本义为夹鉗,所以绕颈成夹鉗形的交领曰衿,所以缄口不语曰吟(通噤),所以围合的衣带曰紟,所以江西分宜县有一山被二水夹持曰紟山,所以锁闭曰紟。

    劉(简作刘)乃中国大姓之一。汉代歌谣拆开劉字为卯金刀。卯在劉为声符。劉字从金从刀,卯声。卯今音ǎ而古音lu。请看形声字柳和留就明白卯音lu。前人有卯字顶上封了口才读lu,非也。卯象漏斗形,所以古音lu与漏同。篆文留字上为漏斗,下为容器。经漏斗入容器,精华要留下来。漏斗内滤出的渣滓就不留了。留字造字之意灼然可睹,卯字非象漏斗不可。顺便柳字。液体经由漏斗而下,所以柳从卯(lu)得义兼得声,谓其枝条向下垂也。

    令人困惑的是卜辞多有“卯牛”“卯羊”记载,通读之皆指杀牛杀羊以祭祀。漏斗作动词用也生不出杀义来呀,怪哉。于是想起诗经周颂武云:“胜殷遏劉,耆定尔功。”毛传以杀释劉。郑笺:“举兵伐殷而胜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杀人者。”又想起汉书律历志云:“粤五日甲子咸劉商王纣。”应劭注:“劉,杀也。”方知商周时代劉的本义为杀,乃当时之习语。原来卜辞借卯作劉,卯牛羊即杀牛羊也。

    劉字既然从金刀,义为杀亦不足怪。劉应该是牛刀。孔子:“割鸡焉用牛刀。”似乎牛刀很大。予童年见回民宰牛,其刀窄,长一尺。杀鸡用这种刀不便操作,只需一柄削铅笔的刀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