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大鱼和小虾
094
大鱼和虾
鯤(简作鲲)鰥(简作鳏)都是大魚。鯤(kun)鰥(gān)最初本为一字。文解字收鰥字,不再收鯤字,免得重复。今曰兄弟,古称昆弟。显然昆有大义。不过,严格来,昆乃同音借字。本字是(kun),上眔下弟。鰥字以为声符,省作眔。由此可知鰥古音与鯤同,最初本为一字。是大魚,究竟是哪种魚,古人语焉不详,我们只能猜度。
庄子逍遥游里的鯤,长数千里,那是远古神话,当不得真。诗经齐风敝笱里的鰥,是大魚,却能钻入魚笱,其长不可能超过一米,未免又太不神话了,也当不得真。窃以为鯤鰥大魚的传与鯀(gun)有关系。鯀(简作鲧)为禹父之名。传他治洪水不成功,被殛于羽山。其子禹继续治,终成功,由此成为夏朝开国之王。像这样的父子,先民眼中的大人物,必有来头,身具神性。禹被成是一条龙,禹父鯀当然也属于龙族。治水嘛,离了龙不行。鯀被成是属于龙族的一条大魚,即鰥或鯤。鯀(gun)鰥(gān)音近可转。鯀字从魚系声。系声就该读i,为啥读gun?此乃一大疑案,许慎不清楚。看金文鯀,像用丝绳钓魚,其实不是。现在拿掉魚旁,专声符系字。原来甲骨文系是用(爪)把两股或三股丝绞合成线。这种绞合动作曰绩。丝叫绩丝,麻叫绩麻。湘中绩麻叫攣(简作挛)麻。攣(lán)的篆文和系的甲骨文相比较,多出一只,而意思相同,都是攣丝成线。鯀字系声,系在这里音lán,不读i。鯀可读lán正如鯤可读lǎn(卵)。所以鯤又可以释为魚卵。尔雅:“鯤,魚子。”魚子即魚卵也。这么多,无非阐明鯀和鯤都源于远古大魚传。大魚传到我童年仍然存在,那时大人讲“鳌魚眨眼地翻身”的神话。鳌,传中的大鳖。傲有大义。
海中最大的魚是鯨(简作鲸)。传与神话的大魚从鯨来。鯨字从魚京声。京有大义,城大所以叫京。鯤鯨义近,所指同源。古代中原人无由见海鯨,传不免发挥想象。
古人有认为鮒(简作鲋)是魚的,盖源于庄子涸辙之鮒的寓言。你想,泥路上车辙内居然有一条魚,那肯定得很。此魚名鮒,足见鮒是魚。他不知鮒乃魚名,非关大。鮒有的,也有大的。鮒就是鯽(简作鲫),魚身侧宽而薄,似乎易于附着,故名。孔子有八代孙名鮒,就是抱着礼器投陈胜造反军的那位。鮒为常见魚类。
孔子有子名鯉(简作鲤)。鯉亦常见魚类。身有纹理,故名。
古人粗疏,蝦(简作虾)也拉入魚类。篆文蝦从魚是其证。后人觉得不对,改为虫旁。篆文蝦从魚,从霞省声。蝦类捞起后,壳转为红色,如朝霞之色,所以字从霞,省雨头,作声符。甲骨文魚身而长须,让人猜许久,方悟此乃蝦,而非魚有长须者。研习古文字,趣味正在此。
海洋出大蝦。尔雅郭璞注,长可二三丈,须长数丈,未知确否。山东沿海呼大蝦为鰝(à)蝦。以音推测,即浩大之蝦而已。予生内陆,见过最大的海蝦长不过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