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丝系索牵和虱卵

A+A-

    3

    丝系索牵和虱卵

    絲(简作丝)要绞作油炸麻花之形,才算成品。一绞称为一束,二束称为一两(一双)。絲以两为数量单位上市,盖自古而然矣。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絲字皆象成品絲二束形。从絲之字皆以一束代替二束,俗呼为“絲绕旁”,意在求简而已。甲骨文和籀文系为爪提着絲線(简作线)表示悬系。悬系之物,不管是啥,必有一段距离。悬系着的是子,这便是孫(简作孙)。悬系着的是倒首,这便是縣。此縣字本义为悬头示众,而且读án,乃是悬字古写。秦朝设郡,中央直属。在郡之下,又设地方政府。因与中央远距,所以借用縣字而改读àn,今简作县。读án的縣后改作懸,今简作悬。

    子孫的孫,郡縣的縣,字从系而秉有悬系之义,当然不是真有絲線挂着。如果真有绳子在,拿去捆人,那就是係字了。係今被当作系字的繁体。其实係字从系从人,就是绳子捆人。周易有“係子,失丈夫”即今之“拾得芝麻,丢了西瓜”,正用绳捆之义。甲骨文係一瞥便知那是绳捆颈项,意象强烈,简化成系便淡化了。

    今人呼绳曰索。索字从絲,起初或指纺絲成線。到了诗经时代,义已转为搓草成绳,见于豳风七月之“昼尔于茅,宵尔索绹”。白日割茅草,夜晚搓草绳。绹义为绳。索,在金文为家中双纺絲成線,在篆文添加从八从草,就是扒取麻皮,制成麻绳,而省去双。

    率,文解字释为捕鸟用的畢。是上象絲,下象长竿。许慎不知甲骨文率从絲水声,是形声字,上既无,下亦无竿。原来率就是一条绳。率绳双声对转,可能最早称绳为率。拖运重物,率绳居前,所谓率先、率领、直率、统率诸词生焉。用牛拖运曰牽(简作牵)。诗经雅大东怨牽牛不拉车,乃知“牽牛”一词谓牽车之牛也,是牛牽车而非人牽牛也。由此角度解释牽字,察其篆文,应是牛走在前,负轭与率绳居牛后。再后有车,省了。似幂盖者象牛颈所负轭,似玄字者象率绳系轭上,一目了然。

    係、索、率、牽四字本从絲省,其实与絲已脱离关系了。“絲省”已成泛化符号,管它草制的还是麻制的,皆可借作形符,用来造字。请看字典“絲绕旁”的字,很多都与絲不沾边,这就叫形符的泛化,泛化之外,还有形符的雷同。

    试看幺字和幼字。篆文所见,幺与甲骨文絲之省相比照,写法全同,不过另是一字。幺(yā),文解字云:“也。象子初生之形。”这里的子,既可以是鸡子鱼子的子(卵),又可以是种子的子(籽)。骰子上面的幺,很一个圆点。子叫幺儿。幼字从力幺声。篆文幺虽然是象形字,却不专指某动物某植物之子,它也可以是体蝨(简作虱)之子。旧时人穷,换衣不勤,多生体蝨。蝨卵下在内衣的褶缝里,其名为蟣(简作虮)。虫旁是后加的,幾即蝨卵。篆文幾上面的两个幺正象四粒蟣形,下面从人,寄生在人体也,戈声。蝨卵极,故幾训微。珠太,又不圆,谓之璣(简作玑),用蝨卵作比喻也。明乎此字,再看幽字,便须另觅解法。幽的篆文从山错了。看甲骨文那不是山,是火。火上却非四蟣象形,只是幺字(二幺等同一幺)。幺,也。火不明亮,就是幽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