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我是个老师
沉默变成了这节公开课的主基调。
没错,大礼堂中又又又一次的沉默了下来。
有很多的学生目瞪口呆的看着夏铭,许静则是一脸的振奋,恨不得此刻能蹦起来大叫几声。
但是她知道,如果真的这么做了的话,那么迎接她的就是几个身强体壮的保安,一路护送着她去往大厅的门外。
许静自然是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情,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刻。
夏老师真的将这些问题给解释清楚了!
而且合乎情理,没有半点勉强之处!
这是夏老师和文学界在公开课上的首次交锋,并且以夏老师的胜利而告终,这么有纪念意义的时刻,自己必须在场!
陈思明一脸阴沉,郭恒一言不发,孔令祥双眼微微眯起,他们没有想道困扰了文学界多年的问题,竟然真的被夏铭给解释清楚了。
使用的方法还是一如既往的出人意料,竟然是从写作的逻辑思路上出发的。
真的还一张尖牙利嘴!
孔令祥看着夏铭,问道:
“既然是如此,那贾母的生辰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了,你又何必将我的问题单独拿出来另呢?”
夏铭笑着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有另外的证据来证明的,如果我不是一个老师,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石头记研究者,在贾母生辰这个问题上,用作者没有来得及修改这个理由也能够解释,大家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打破砂锅问到底,可是我是帝都大学的一名讲师,我的课上有上百名的学生,我必须对他们每一个人负责。”
听闻这句话,许静终究是没有忍住,站起来喊了一声:
“夏老师好棒!”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它汇聚而来,在这些人中她看见了白玉莲那冷厉的眼神。
吓得许静脖子一缩赶紧坐下,看见没有人来驱赶自己之后,她抬起头冲着台上的夏铭轻轻吐了吐舌头。
夏铭笑了笑,道:
“这一块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在文中,曹雪芹已经很明白的没给出了答案,在石头记中有关贾母生辰的文法主要是在六十二回的过了灯节,和第七十一回的八月初三,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而我的观点是过了灯节之后才是贾母的生辰。”
“证据就是在第三十九回的时候,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在和刘姥姥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贾母问刘姥姥今年多大,刘姥姥自己七十五岁,贾母比自己要打好几岁,这里就能够明贾母的年龄应该是没有超过七十三岁的,而七十一回中却的是,,八月初三乃是贾母的八旬之庆。”
经过夏铭这么一,众人都记了起来,确实是有这么一段话。
“所以,贾母的生辰必然是在灯节之后,而这个八月初三的八十岁应该是虚构的,不是贾母的真实年龄,这大体前八十回的稿件在流传的过程之中也有损坏和遗失,那个时候大多是抄本,在抄录的时候出现失误、篡改的可能性很大,亦或者是这一段原本就是遗失,是后来整理的人补上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但是这个错误和其他的又不一样,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的,所以我单独的拿出来讲一下。”
又解释通了!
还是这么强力的证据!
在场很多的记者听在课时就像是雾里看花一样,夏铭的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资料,都是想信拈来,看过石头记,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和老师们自然是跟的上,这些记者就跟听天书一样。
这讲的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听不懂其中的内容,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记者,察言观色的本事却是一流的,他们看见了旁边学生震惊的表情,看见了坐在前排那些文学家铁青的脸色,此时就算他们再无知也能明白夏铭的观点和证据已经牢牢地占据了上风。
“这一次真的是捞到大新闻了!”
“对啊,可惜我们的摄像拍不到前面的画面,我现在真的是想看看那些专家学者的表情,一定十分的精彩!”
“夏铭的狂言变成现实了,文学界的人加起来真的打不过他!”
“莫非这石头记的后面四十回真的不是曹雪芹写的?”
“”
记者们十分的兴奋,而许静身边的张恒等人却是听的心头狂震,这越是听下去,夏铭给出的证据越是充分,他的观点越是正确。
他们所有人的固有观念已经被夏铭的观点冲击的摇摇欲坠,就差那么一点点,就会摧毁他们心中最后的那道防线。
孙连平现在连褶子里都能看出笑意,一旁的周云琛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
“看把你老子得意的,那是人家夏铭提出来的观点,跟你有什么关系?”
“嘿嘿!夏铭可是我们文学院的讲师!”孙连平笑道。
“嘚瑟!”周云琛顿时就被怼的无话可。
白玉莲、刘丹青还有王思明看着台上的夏铭,心中暗暗的点头。
石头记里面的问题不仅仅是困扰了文学界很久,也同样困扰了教育界很久,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因为里面不能解释的问题太多,不能在课堂讲出来,这对于老师们来也是一种遗憾。
而现在,夏铭将一直困扰大家的逻辑问题一一的解释了出来!
夏铭的一通解释,让文学界的众人直接没了脾气。
昨天在上看见夏铭咋的讲课视频,大家都不以为然,但是真正的坐在这里听了夏铭的课之后才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舌灿莲花!
这厮真的是太能了!
而且,文学界里面有几个人确实是被夏铭今天提出来的这些观点给惊艳住了,他们哪里能够想出这么些稀奇古怪的论证方法,这简直就是给他们早已经断掉的径续上了一条通天大道。
这寥寥不多的几人都是石头记的忠实研究者,正因为太过于喜爱,所以才容不得别人的侮辱。
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崭新的、能够走得通的路。
他们如何不惊、如何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