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天下纷扰(上)

A+A-

    看着这些目瞪口呆的人,朱由校由衷地道:“朕为一国之君,天下人都是朕的子民,朕有责任保护他们,如果保护不了就已经是朕的失职了,那么朕至少要给他们报仇,所以朕觉得自己做的没错,那些拿人命当闺房之乐的人该杀,那些坑害穷苦百姓的人更是该死,宋时有人天子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朕看这话的人就该死,天子应该与天下人共天下,朕既然受命于天,那朕的职责就是不让饥寒侵我百姓,不让刀斧害我百姓,做不到这些,朕才是真正的昏君,诸位日后都是前途无量的大人物,朕只希望你们心里少一些自家的蝇营狗苟,多一些百姓的疾苦!”

    课室中的人再次被朱由校的话给镇住了,在他们的认知里,士作为一个极其特殊的阶层,可以已经等同于天下了,所谓天下归心,不过就是士人归心,所谓的天下万民,也不过就是这些士人,至于那些泥腿子,贩夫走卒,他们算是人吗?

    为了几个不值钱的贱婢,斩杀一位三品大员,这种事情放在其他场合,这些读书人自然会义愤填膺,可在今天这样的场合里,他们不敢为章长路打抱不平,因为那样的话,会被天下人唾骂,永世都不用想翻身了!

    当然如果这件事是别人做的,那必定是要千刀万剐的,可是这件事偏偏是皇帝做的,那到底皇帝做的对,还是错呢?

    在这些读书人的眼中,皇帝就算没错,但也有些题大做了,可在天下人的眼中,皇帝非但没错,反而是一位值得称颂的好皇帝!

    朱由校见那些监生沉默不语,也知道这件事对他们冲击很大,于是朱由校也不理会他们,转而对丫头宁溪道:“朕的事情已经完了,你朕到底是不是昏君?”

    宁溪其实也在思考朱由校做的对不对,结果被冷不丁这么一问,顿时被吓了一跳,脱口而出道:“你做的这些事的确没错,死的那些人也的确该死,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你是昏君呢?”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吓傻了,他们可是要去午门上书的,那就是皇帝就算不是昏君,但至少是有大错处的,可是如果皇帝做的事没错,杀的人也都该死,那皇帝又错在什么地方呢?既然皇帝没错,那他们这些要上书的人不就是大错特错了?

    曹世杰和几个要带头上书的几个人脸上的汗瞬间就下来了,朱由校却不理会他们,只是笑着对宁溪道:“朕不管别人怎么,你只朕是不是昏君就行!”

    所有人的目光立时看向宁溪,只见丫头眉头紧皱,一双拳头捏的紧紧的,白皙的皮肤上青色的血管都清晰可见了,很显然丫头心里是极度挣扎的!

    最后宁溪长出口气,缓缓摇了摇头,拜倒在地道:“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陛下是个昏君,可是女子认为陛下做的没错,陛下不是昏君,倒是那些陛下是昏君的人,不知道心里都想的是什么!”

    “哈哈哈哈!”朱由校仰天大笑道:“天下人都朕是昏君也没什么,只要你这丫头朕不是昏君就足够了,至少天底下还有一个人愿意为那些穷苦的百姓话,愿意认同朕的做法,吾辈不孤!无吾辈不孤啊!”

    “王安、杨涟,摆驾回宫!”朱由校最后没理会任何人,直接走了!

    等众人反应过来,朱由校已经不见了踪影,所有人这才松了口气,宁溪的哥哥宁世伟,赶紧一把拉起了丫头宁溪,指着她全身颤抖的却是不出一句话来!

    宁溪这时候也知道自己似乎闯了不的祸,身上虽然暗暗发抖,但脸上却满是倔强,也不理会宁世伟,只对褚知春施礼之后,便也出了课室,宁世伟无奈只能跟褚知春告了个罪,急急忙忙的追出去了!

    这时褚知春忽然想起,自己的劝谏朱由校似乎并没有接受,而且他好像也被朱由校给服了,可是褚知春反复琢磨朱由校的话,却总觉得哪里不对,最后褚知春也搞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对,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朱由校回到了他的紫禁城,他在国子监里的话也快速地传播开来,顿时还打算反扑一下的文官,自发地偃旗息鼓了起来,不过一种让人压抑的气氛开始在京城中蔓延!

    官员们虽然都在勤勉地干着自己的工作,但他们见面时总是会用眼神交流一番,或者干脆找个没人的地方密谈一阵,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在衙门里进行的,到了晚上原本喜欢聚在一起,吟风弄月的文官却变得异常的安稳,以至于京城的青楼都显得有些冷清了!

    在这个过程中倒是有四件事让人侧目,第一件是褚知春的母亲被封为三品诰命夫人,妻子被封为七品诰命夫人,同时宫里赏赐了不少金银布匹,让一向拮据的褚家陡然富庶了起来!

    第二件是刑部给事中王圭被封为河道巡风使,风风火火地带着一帮子账房、工匠跑出去巡视皇家修建的水利工程去了,当然这位王圭王大人,就是那位在金殿上死里逃生的幸运儿!

    第三件是河南巡查御史徐光启入京,任职工部尚书,但皇帝召见他一次之后,徐光启便一直待在工部,连朝都不上了,据工部的官员,徐光启在整理工部历代积攒下的图纸,以及清点大明所有的匠户名册!

    第四件是东林大佬韩爌告老还乡,这对东林一脉震动极大,据刘一燝和杨涟曾经进宫求见朱由校,希望皇帝能留住韩爌,只不过后来的结果还是韩爌离京还乡!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气氛又压抑了几分,就连那些市井走卒都感觉到了京城里面死气沉沉的,在这样的气氛中,诸如礼部主事宁锡明把自家闺女关在秀楼里,皇帝在宫里操练兵马,京城有名的几个恶霸被收拾了,城外灾民被安排进了皇庄,等等的事,根本就无法进入众人的视线了!

    与死气沉沉的京师不同,大明南北各地都悄然的热闹起来了,先是南方各地的士绅大户接到了刘一燝的信,他们立即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只不过有资格与会的也不过周、韩、王、齐、宋、钱、刘这七家!

    这七家在南方拥有百万亩的良田,工坊、商号数千家,海船数百艘,靠着他们七家活命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只不过他们经过极其激烈地争吵,也没能最终达成一致,最后只有王家、宋家、刘家这三家组织大批的粮食装上海船往天津卫驶去!

    其余几家里,周家和王家坚决反对通过海运南粮北调,齐家和钱家则是持观望的态度,毕竟大海里来的银子虽然多,可哪怕一分银子落在官府或者皇家里,他们心里都不舒服,南方的米粮虽然多的要烂在仓里,可哪怕有一粒运到北方去救那些泥腿子,心里就更难受!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5日到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