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
然而事情并没有李叔仲想象的那么顺利,他离开洛阳实在太久了,已经忘记了,人是会变的。
旬邑王始终没有召见他,一直到他查清了江风的身份,凉州那边早有准备,于是摆在旬邑王面前的结果是:江风是常家下人。
彼时已经进入了冬季,战事不断,凉州今年粮食充裕,一是有常家支持,二是常婴宁当初带王梦去了凉州,凉州今年种的粮食产量提高了许多,因此才用底气和旬邑国开战。
旬邑国疆土辽阔,钱粮虽然也缺,却是比凉州情况好得多。但是钱粮发下去等到将士中就没多少了,因而将士完全比不上凉州的精兵。这也是为什么一洲与一国之战能够持续这么久。
只是进入了冬季,匈奴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是阎修比较想要的局面,毕竟和匈奴接壤的疆土是旬邑国的,这意味着旬邑国需要调兵去抵抗匈奴。或许会有零星的队伍来袭击凉州,但是比起旬邑国那么长的边线都有可能受到袭扰,他们依然是占据优势的。
李江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尽可能的保存战力,只需和旬邑大军耗住即可。
初雪下来的时候,李叔仲终于等来了旬邑王的召见,连同常永兴和江风三人一起进宫。
和满心欢喜的常永兴比起来,另外两人心中沉重许多。
江风是接了命令才假扮成常家家奴,并救出常永兴的,其目的便是旬邑王。
若能赶在冬季之前成功刺杀旬邑王是最好的结果,这样阎修就能赶在匈奴袭扰之前整顿旬邑国,好抵御外敌。
只是旬邑王戒备心很重,尤其是对李叔仲,八成是开始怀疑李叔仲判敌了,因而谨慎地等着下人去凉州调查的结果,等看到结果之后,才敢召见。
江风深吸一口气,今日,不成功便成仁,边境的战事不能再拖了!这般想着,他的目光十分坚毅,配合着宫门口守军搜身,任由他们将自己身上的武器全部卸下来。
平凉城的雪早就下了,凉州百姓早已习惯这冷寒的日子,相比去年的雪灾,今年却是好过许多。
一人骑着快马进入城门口,这是驿使。这几个月常有驿使进出城,传的大抵都是边境的战况。凉州百姓已经和阎修绑在一起,大家伙也只盼早些能有好消息。
然而这次驿使带来的却并非边境的战事,这次的消息是从旬邑国那边传来的,驿使不敢耽误,立即快马加鞭赶往平凉城。
一路飞奔至城主府,动作利落地翻身下马,虽浑身脏兮兮的,守门的将士却并未拦截,眼神中还流露出敬佩之意。
直到消息呈上,驿使这才敢放松。
阎修将中的消息卷开,字迹是江风的,和以前一样也是走的常家的路子,但消息却不再似以前那样只报平安了。
旬邑王召见他们了。
阎修嘴角懒洋洋的笑意散去,将纸条放在烛火上,随即扔进铜盆中。一双深幽的眼睛里印着火光,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刺杀旬邑王难度不,如果江风这次能成功,旬邑国必将大乱!这也意味着,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了。
江风的能力他是相信的,如今只需要坐等结果。
十二月初,江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平凉城,就在他刚进凉州地界的时候,旬邑王被刺杀生死未卜的消息已经传开,饶是旬邑的臣子们怎么封锁消息都无用,常家在背后推动这这一切。
江风顺利逃出了王宫,李叔仲也趁乱逃走了,常家和阎修的人都没有继续盯着他,这是李叔仲背叛旬邑王提出要的要求。
但是常永兴就没有那么好命了,他沉浸在得到珍宝图的喜悦之中无法自拔,当旬邑王被刺杀的消息传进耳朵里的时候依旧认为不关自己的事儿。重臣和将军们找不到罪魁祸首,于是只能将他杀了泄愤。
至于珍宝图,显然是个圈套,已经没有人在意了。
旬邑国的重臣们也不是良善的,当即立了新王,不过边境的将士们并不清楚这些事情,在阎修的刻意引导下顿时人心惶惶。
趁着旬邑国还没有缓过来,凉州开始主动进攻。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旬邑国连失六个洲,阎家军势不可挡,反观旬邑国的士兵们越发的颓靡,甚至出现了一洲父母官亲自打开城门投诚的事情。
至此,旬邑国大势已去。
阎修亲自带兵直奔洛阳,常婴宁并未一直呆在平凉城,常永孟带着他们姐弟俩跟在大军后面,破城的那天常婴宁亲眼看见的。
她眼中有些恍惚,她真的改写的上辈子的结局。
常郢昊激动地握紧她的:“阿姐!我们成功了!”
“是啊。”常婴宁喃喃道:“以后咱们再不必提心吊胆。”
常永孟淡淡道:“等阎修登登基,爹准备把里的生意都交上去,只留一些祖宗留下来的家业。你们会怪爹没有把这些产业交给你们吗?”
常婴宁知道她爹是何用意,这话显然是在考验常郢昊。
常郢昊面色坦然,并无一丝不满:“我知道您的意思。阿姐以后会是皇后,常家作为外戚里掌握的东西太多会犯忌讳。”经历这么多,常郢昊也今非昔比。
常永孟赞许地笑了笑:“不错。”
大雪停了。北风吹进洛阳城里,百姓们在欢呼雀跃,宫中却是一片死寂。
重臣们的拼死一搏并没有什么用,但他们是文臣,因此城破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去宫中,二叔做好了投奔新主的准备。
可武将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一路跟随旬邑王打下江山的人。除了死,别无选择。
阎家军进入洛阳城后,迅速将几个重要的地方守住,阎修则是带着李江等人直奔王宫,开始清缴旬邑国余孽,至于普通的宫人并未遣散,留着维持宫中事务,后妃们全部送去尼姑庵。
旬邑国成为历史,新朝即将建立。武将全是阎修的自己人,但文臣却不可能全部不用前朝的,只好让李江看着挑人。
匈奴还在袭扰边境,阎修不想耗费太多去举行登基大典,一切从简。刚刚建立朝廷,正是他威信最强的时候,因而文臣们也不敢多嘴。
阎家军的威猛是经过实战的,匈奴不敢硬扛,只能狼狈地逃回老家。
常家将大半家产奉上,换来一个国公,成了洛阳新贵。
阳春三月,常家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氏誉重洛阳,德光显盛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常氏赐朕,可立为皇后。钦此!”宣旨的李公公笑眯眯道:“恭喜常国公了,常家出了一位皇后啊!”
常永孟接过圣旨,脸上的笑意恰到好处:“公公暂且留步,喝杯茶再走吧。”
李公公可不敢,他本是旬邑王身边的大太监,能够继续伺候新皇已经是天大的造化,莫新皇不喜懒怠的宫人,就是这常国公随着新皇打天下,有从龙之功,如今还是国丈,哪里承受得起这福气。
“常国公客气了,皇上还等着咱家复命呢,就不叨扰了。”李公公摆摆,直接回了宫。
人一走,常婴宁就从常永孟里拿过圣旨,展开一看,叹息道:“这回可是真的要嫁人了。”
婚期一拖再拖,直到如今天下稳定才下召,常婴宁早就做好了离家的准备。
常永孟伸顺着她柔顺的长发抚摸几下:“在宫中不比家里,要谨言慎行。过几日宫中会派嬷嬷教你宫中的规矩,好好学。”
常郢昊笑道:“阿姐嫁人可是好事儿!想必姐夫比咱家还急呢。”
可不是吗,当初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阎修就提议过将封后一起,奈何文臣们不满纷纷上奏,还是常家把家业奉上才让这些人无话可。
因为他们闹只是看不上常婴宁的身份!一个商贾之家的女子,竟然想坐上皇后之位?就算祖上有皇族血脉又如何,如今还不是一介商贾!
阎修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在这件事上尤其坚持。最后没法子了,只能下召让常家女入宫。
封后大典那天,阳光特别灿烂,洛阳的桃花都开了,遍地春色。
常婴宁穿着皇后服饰,妆容端庄,白琼托着她的臂,一步一步走上台阶,台阶之上,阎修含笑望着她,两人目光相对,常婴宁忍不住抿唇笑了笑。
就如阎修所承诺的,他只娶她一个。登基的这几个月,朝臣不知因为后宫空虚的事闹了多少回,阎修态度始终未曾变过,在封后的诏书下来后,紧接着下旨昭告天下,后宫只有皇后一人。
台阶很长,常婴宁身上的行头太重,走不了太快,阎修耐心地等着,最后两个台阶的时候,情不自禁上前搀扶常婴宁上去。
礼部的官员脸都憋红了也不敢多一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将大典举行下去。
阎修握紧常婴宁的,两人肩并肩看着底下跪拜的大臣们。
“婴宁,此生我定不负你。”
常婴宁弯眸一笑,将纤细的指放进他的指缝,宽大的衣袍遮住两人十指相扣的。
“好,我记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