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爱得太满是压力
“哎!”姐妹俩想反驳,但一想,冬脂要是不拿钱出来,她们也没法抢啊。
两人这才惊觉上了冬脂的当,完完全全是被冬脂捏在心里了!
“行!算你这死丫头厉害!我们走!”姐妹俩气势汹汹又抬了兔笼子离开。
这次回乡一看,铺子和养兔场都好好的,一点问题也没有,牛凤菊和李忠棉这才彻底放下了心。
两人又开始着急回桐阜,要准备桐阜的生意。
一家人又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桐阜。
这时孙翠兰和李忠玉却上门来,欲言又止,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
牛凤菊是急性子,当即就直接问:“怎么了这是?是嫌冬脂给你们的工钱低了?还是地里活太忙了,顾不上,不想干了?”
“不是不是!”夫妻俩连忙摆否认,“苦点累点算什么,能挣钱就行了。就是就是巧婷那孩子!”
一听到巧婷的名字,冬脂便知道她们要什么,肯定和余南飞脱不了干系,但是她没有吭声,等着她们把话出来。
牛凤菊还是一脸茫然,“怎么了?巧婷那孩子不想干了?”
“唉,要是不想干了那就好咯,我情愿她回家里待着呢!”孙翠兰唉声叹气,“那不是铺子里还有一个姓余的伙嘛?你,她们这孤男寡女,又都是未婚未嫁的,这老是待在一起,以后咱巧婷还怎么嫁人啊!”
完她马上苦着一张脸去看冬脂,“冬脂啊你看,要不把姓余那伙辞退算了,我让你嫂子去顶他的位置,给巧婷搭把。”
“可以呀,只要我嫂子能帮我做账。”
“做账?做什么账,不不就是打打下,收收钱,装装东西就行了么?”
冬脂笑着给她解释:“可没有您想的那么简单,我现在生意上的账都是余南飞给我做的,包括每个月的盈利、支付出去的工钱、买原料的钱。一笔一笔,余南飞都给我记得清清楚楚呢。要是我嫂子能胜任的话,那就让我嫂子去跟余南飞接洽一下吧。”
孙翠兰面露难色,“你你嫂子哪里会算什么账啊,就会写个自己的名字,还跟鸡爪子爬的一样。”
“那就没有办法了。”她故作为难,‘提议’道:“那不然不然让我巧婷姐别干了吧?”
在她意料之中,孙翠兰和李忠玉支吾起来,显然是不想让李巧婷丢掉这份工。
瞧他们这般模样,她轻叹,“其实你们也知道我巧婷姐的心思的,对不对?”
她一破,孙翠兰立马就急了。
“你明知道!还眼看着什么都不做,这不要在把你巧婷姐往火坑里推么?”
牛凤菊不依了,“你这么可就不对了!那我家冬脂又不能操控你家巧婷,就算今天把你家巧婷叫回来了,巧婷那丫头明天也会想法跑到余南飞那子跟前去,你信不信?自己家的姑娘是什么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怎么能赖我家冬脂呢?”
孙翠兰别过了脸去,不话了。
气氛一下就僵了下来。
冬脂又是一声轻叹,去拿了茶水来给几位长辈都斟了一杯茶,折中道:“不然这样吧,我找巧婷姐聊一下,看看她是怎么想的,如果她真的对余南飞有意思,那我们就想办法看能不能撮合他们两个。要是其它情况,那我们就再另外做打算。”
“不行!那子不行!”
“为什么不行?我看着不错。”牛凤菊反驳。
孙翠兰偏着脸,“冬脂嫁给傅二爷,我家巧婷就只能嫁给一个穷子是吧?还是个断的、钦慕你家冬脂不得的穷子!”
到了余南飞和冬脂以前的过往,牛凤菊急得伸去拍她一巴掌,使着眼色,“你胡八道什么!”
傅二还在屋里呢!
孙翠兰自知失言,抿嘴不吭声了。
这时冬脂不慌不忙道:“若余南飞穷,那我要为他澄清一句。他和巧婷姐一样,领着铺子的分红,同时我还要给他开账房先生的工钱,跟大部分同年纪的人相比,挣得也不算少了。”
“什么?!你也给他开分红?”夫妻两人的关注点竟然是在这,“你傻不傻啊,给一个外人分什么红,随便给他开个工钱不就行了嘛。”
她笑笑,眨眨眼俏皮故意地道:“我想着我巧婷姐心悦他,所以让他攒点本取巧婷姐嘛。我还想着,要是他和我巧婷姐真缔结了良缘,就将这铺子的一半送给他们做新婚礼物呢。”
听她这么,孙翠兰夫妇的脸色这才好转了些,牛凤菊倒是急了起来。
她们赶紧了几句好话后便起身告辞离开。
当天下午,李巧婷从集上回来后,还没能在家坐热板凳,就被他们赶着来找冬脂。
冬脂和她去了田间散步。
两人默默走了很远,都没有话。
过了许久,冬脂才冷不丁,没头没尾地道:“姐,我觉得一个人的热情应该是有限的,对不对?”
李巧婷以为她这是要劝自己,脸色当即变得有些不好看。
声音也硬邦邦的,“有没有限,也得走到头了才知道。”
“是啊,可是有时候太满的爱,对人来也是一种负担不是吗?你看南飞,他母亲肯定很爱他,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可是你觉得南飞他快乐么?”
她没有再打听过关于余南飞的任何消息,但是偶尔会听余久跟李夏花闲话时过几嘴,听余南飞现在完全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是个大孝子,母亲什么便是什么,现在对他娘的态度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言听计从了,平日里连话都不了。
而李巧婷的性子又和余母有些相似,她担心李巧婷再这样坚持下去,会适得其反。
李巧婷也想到了余南飞现在和其母亲的关系,沉默了好久都没有再话。
“巧婷姐,其实人往往都是在失去了之后在懂得珍惜的,一直都在眼前好好放着,反而不太容易注意到。”
“哼,只有想要的才会去珍惜,不想要的,在眼前消失了,会高兴才对吧。”